阳春三月,太行山深处依然是严冬。 立春后不久,下了一场春雪,是瑞雪。雪将山岭、沟壑,还有村庄,装扮得纯洁而恬静。村子旁边的小河里,冰已融化,浅浅的河水静悄悄地流淌,河面升腾起淡淡的雾气,使得山里的清晨富有了诗情画意。 这个时候来太行山,能体会到初春的另一番情致。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史家寨乡,似乎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经过史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时,看着一栋栋淡蓝色的联排别墅和后面的一幢幢高楼,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仍觉眼前春意满满,真心为这些从深山沟里搬出来的村民高兴。 以前,史家寨乡有十几个贫困村,全在背山临河的山沟里,除了村民居住的地方,大多为不平整的山地,交通极为不便。而且,山上水土流失严重,能耕种的田地里,除了一年种一季玉米、土豆,其它农作物都没法存活,村民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乡政府的小谢说,这个小区是全乡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安置点,建有八十一栋楼,共有一千二百零五户,四千二百三十八人。这些安置房集中供暖,村民们不用再受寒冬的煎熬,而且不用掏一分钱。搬迁后,新区配套了水厂、热力厂、卫生院、幼儿园以及产业园等设施,村民们能充分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服务,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升。村民们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生活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搬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沟沟,这些农民该以什么维持生计? 小谢说,最初乡政府购买了食用菌生产车间的设备,作为凹里和史家寨两个村的固定资产。食用菌投产后,将每年百分之五的分红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建档立卡户卫生保洁、护林防火、巡河、护路等公益岗位。按照“两区同建”的要求,在新区安置点周边建设食用菌种植、菌棒生产、高效林果、肉鸡养殖等绿色循环富民产业基地,把种过食用菌后废弃的菌棒、肉鸡养殖场的鸡粪制成有机肥,供应给周边的林果基地,再将林果基地里老化的苗木及修剪的枝条用于制作菌棒,真正达到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 就拿史家寨食用菌种植基地来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棚、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农户分户经营”的模式推进,现建有园区七个、暖棚一百七十二个。园区带动九十二户贫困户通过自建大棚或租棚等方式直接参与,种植户年均收入能达到两万元以上,要是在以前,这收入村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的山地,只能种土豆,也销售不出去。现在开发了林果基地,采用“政府+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推进模式,仅史家寨村和凹里村两个林果基地,就种植了黄桃十五万棵。进入产果期后,预计年产量可达一千四百万斤以上,产值可达六千万元。将搬迁安置与就近产业布局发展有机融合,让这里的村民有活儿干、有钱挣,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史家寨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之地。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边区政府就驻扎在安置小区对面的山坡上,那里至今还保存着五百多孔窑洞。这些窑洞是当年的军区司令部和边区政府开挖建造的。就是在这些普通的窑洞里,聂荣臻、李先念、彭真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千军万马,抵抗日本侵略者,打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史家寨是山乡,山连着山,四周全是山,可这些山并不太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个“仙”,是硒鸽。 第一次听到硒鸽,我不明就里,想着肯定要眼见为实。车在山沟谷梁里绕来绕去,终于来到硒鸽养殖基地。钻进鸽棚,在一片“咕咕咕”的鸽子声中,我见到了硒鸽。它有着雪白的身子、血红的眼圈,还有金黄色的爪子;最令人称奇的是,它的体型大于普通的鸽子,大多数体重能达到一斤多。然而,硒鸽的营养价值并不全在肉,还有蛋。硒鸽蛋比一般的鸽子蛋大,煮熟后呈透明状,口感爽滑、细嫩,被称为“动物人参”,是禽蛋中的珍品。 只是,硒鸽的产蛋量太低,一对鸽子每个月最多能产四枚蛋。由于季节和气候的原因,大多数鸽子在冬天几乎不产蛋,可喂它们的食物一点都不能减少,且每天要喂四次。 厂长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一直沉着脸,瞪着一双大眼睛,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硒鸽基地共有鸽子三十万对,也就是六十万只。硒鸽是“一夫一妻制”,为保证硒鸽的产蛋量,基地采取的是“一家一窝”的隔离养法,并且每对鸽子都建有档案,像受精、产蛋、孵化等过程,都有严格的记录。所以,每个鸽棚都有专人负责喂食、清扫、登记,容不得半点马虎。 硒鸽是个新品种,所以养法不同于一般的鸽子。硒鸽贵重,也很娇气,把基地建在没有人的山顶上,就是为了有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硒鸽生性灵敏,最怕惊吓,如果有什么声响,比如鞭炮、机器,都会把它们吓得不轻,紧张感会使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产不出蛋。再就是空气污染,甚至水源不洁,都会影响到硒鸽的孵化和产蛋量。 硒鸽既然是禽类中的“人参”,那就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近年来,阜平县打造以硒鸽养殖为纽带的生态循环产业已初具规模。当然,任何事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只要坚持下来,加上政策提供的全方位支持,这个项目的发展肯定就会越来越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河北省作协组织全国知名作家聚焦燕赵大地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建设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实地参观保定市阜平县革命老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区,挖掘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创作了一批全景式反映新时代燕赵大地山乡巨变伟大成就的优秀文学作品,此篇为其中之一。)
温亚军,男,1967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1984年底入伍至今,现居北京。著有长篇小说《西风烈》《无岸之海》《伪生活》等七部,出版小说集《硬雪》《寻找大舅》《驮水的日子》等二十多部,出版《温亚军文集》(五卷)。作品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柳青文学奖,以及《小说选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等刊物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法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