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 舣舟杨柳下,一笑上茶楼。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种茶的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在四川具有悠久的传统。得益于四川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川茶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烟火袅袅,茶香满溢。走进茶馆,泡一壶川茶;走进茶山,访一片清香……跟着作家走笔,一起品味那些茶人茶客茶事茶趣。 一片小小的葳蕤,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都是一种不惹俗尘的心事。 这不是一种青花的单调,而是一种本真的原生态。 其实我是没有这种偏好的,但到了这里,我似乎喜欢上了这一片片小小的可爱。 我说的是茶。 有亦可,无亦可,它不是一种必需,只是一种怡然的心情。 茶,在杯中沸水里徐徐转身的舞蹈,能给人们创造一种恬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的心境,当其芬芳静静散逸之时,又能浸润饮茶之人的肺腑身心,在怡然中与大自然融涵。 高山流水,乐韵悠扬。 细雨蒙蒙、烟霞满山。 云雾山中生茶叶,茶叶地里长村庄。 这就是马边,和生长于马边的茶。 曾经看过关于茶马古道的电视纪录片,讲川藏茶马古道东起南路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 对,雅安是茶叶产地。 但我断然没有想到过马边居然也产茶。 当然,我孤陋寡闻的原因,还在于我其实不是一个狂热的饮茶人。 知道茶叶所包含的味道,却每每联想茶叶赋予的哲理,这是我吃茶后吸收的营养。所以,我对茶叶通常更喜欢远观,欣赏其在一杯沸水中蹁跹曼妙的舞姿,和如花四溢的芬芳。 中国,是茶的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出了世界最早的茶树,而且还种茶、制茶、饮茶,以茶涵养生命,连通天地,寄寓思想、繁荣文化、创造财富,甚至深入历史的内核。 茶,于中国,它是一片有着显著地理标志的树叶。茶的缘起,本是解毒的药物。《神农·食经》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四川,是茶的原产地和茶饮发祥地。 古文献记载,秦汉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只有川东的巴族地区。秦灭巴蜀,茶的饮用才传播到中原地区。 当然,除四川东部的巴地产茶叶外,川西的蜀国境内同样出产茶叶。扬雄《方言》有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蔎”;晋文学家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而且,川人好茶,自汉唐至今,长盛不衰。 晋人张孟阳《登成都楼诗》有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诗中所述,四川的香茶在各种饮料中堪称第一,盛名尽享天下。 唐时,四川的茶叶生产领全国之冠。 陆羽《茶经》就记载,唐代的四川茶,以彭州所产为最好,绵州、蜀州所产次之。青城县产有散茶和木茶。 至宋,更有文载:“唐以前茶,唯贵蜀中所产”,“唐茶品虽多,亦以蜀茶为贵”。 马边茶是高山茶,虽然在茶的历史长河中,关于马边茶叶的记载寥寥,但原因无非是藏在深闺。 马边全境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山地地貌,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重峦叠嶂,群山雄踞,沟壑纵横。 生长于高山之间,云雾缭绕便沾仙气,所以茶叶的品质就好? 当然不是这个道理。 所谓高山茶,是指出自海拔1200米以上的茶树所产之茶。位置高海拔,气候寒凉,昼夜温差泾渭分明,茶树便生长缓慢。再加上云遮雾罩,紫气氤氲,湿度和雾珠环伺左右,芽叶便表里柔软,肥壮厚实,色泽翠绿。 现代科技研究表明,海拔决定着气温的高低,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不同海拔环境中的茶树所产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大不相同,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条索肥硕、芬芳紧结,鲜爽甘醇,回甘绵长…… 翻阅典籍,不难发现我国历代的贡茶、名茶,优质茶,大多出自高海拔的山区。之所以如此,盖因高山具备优质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 色泽明丽,滋味华实。马边高山茶颜值和品位并重,原因非常简单,那便是得天地厚爱,一出生便拥有了独特的气质。 四月荼靡的春光里,我穿行在负氧离子和美女、山歌编织的环境里,坐着摇摇摆摆的汽车来到马边,这是我第一次羞涩地面对这方僻远却又令人豁然洞开的天地,感慨良多。 茶叶,印象中林林总总太多。马边茶叶,突然光鲜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时,虽然从未零距离接触过,但看惯了撑着一把油纸伞从江南走来的美丽,这云雾高山的姿颜和身形饱满的清爽,确是另一种撼动心魄的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