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古都洛阳,既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也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号称“洛阳三绝”的洛阳牡丹、洛阳水席和龙门石窟,可以说是洛阳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缩影。而那龙门石窟,又可以说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大画卷,令人心向神往,游赏之后也乐而忘归。p>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约12公里的伊河入口处,众多石窟分布在两岸的东西山崖上。龙门以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隔伊河夹峙如门而得名。看看那龙门的气势,龙门山和香山分别东西屹立,中间夹着伊水,就像一座大门扼守着洛阳城,因此洛阳人称之为伊阙。而北魏孝文帝太和18年(公元494年),孝文帝将其都城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至洛阳,洛阳就成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古代称皇帝为龙,而都城也就是龙城,阙即门的意思,故洛阳人又将伊阙称为龙门,于是就有龙门石窟的称谓。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的太和18年,后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各朝代断断续续的开凿,形成了2300余个龛窟,大大小小十万余尊佛像,2800余品碑刻题记,80余座石刻佛塔的规模,成为我国保存得最好最完整的三大石刻群落之一。龙门石窟保存完好的历代石刻群落,可以说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龙门石窟大大小小的石刻佛像中,最有名的是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原在奉先寺内,后因奉先寺损毁而露天屹立。它不但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石刻佛像,也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尊石刻佛像。据导游介绍,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代高宗年间,据说是武则天捐资凿建的,所以当年的寺僧为感谢这位唐朝皇后也是后来的大周女皇的施舍,便以她的相貌为原形,在山崖上凿成了卢舍那大佛,并建起了奉先寺。这到底是传说还是真正历史确有其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证,所以也就没办法证实,我们就估且相信导游的话吧!p>龙门石窟大大小小的石刻佛像、碑刻题记和石刻佛塔均排列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之上,迤逦延绵有好几公里,而较为集中的也有近一公里,且是在山崖上上下几层排列着,要想每尊佛像都要看个清楚,没有一天的时间,可能难以完成,时间有限,只好选择比较有名的大佛参观便罢。然而就在西山崖上参观那些有名的大佛,没有个半天时间也是难的。在西山上看完大佛石刻,终于松下一口气,有时间来环顾周围的环境,于是才惊奇地发现,隔着伊河,在对岸的东山上有一座寺庙,那就洛阳有名的香山寺,看到香山寺,当然就会记起唐代有名的诗人白居易来。因为白居易晚年曾寄居香山寺,号称香山居士,死后就葬在香山上。现在,香山寺旁还保留着白居易墓。时间已晚,已经不可能再过河到香山寺进香,也没有时间再去凭吊当年的香山居士,只好等到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