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 谈笑在指尖
“青砖小瓦马头墙, 灌木回廊绣阁藏。 梦里水乡芳绿野, 玉谪伯虎慰苏杭”。这首诗说的是明清徽派的建筑风格,青色的砖、小片的黛瓦、马头墙、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其雕刻精美,流檐翘角,宏伟壮观。
走进安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栋栋的徽派建筑,仔细观望仔细徽派建筑,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些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巧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这就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的建造是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 “座头”即“马头”,其形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以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所谓马头墙实际与古代消防有关。因为这些古故居采用了大量的砖木结构,这种建筑体系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在古代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户连户,墙靠墙,民居建筑密度大,往往“城墙失火,殃及鱼池”,导致成排、整个村落的房子难逃劫难。高大厚实的马头墙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有效遏制了火患蔓延;同时,马头墙顶端墙头部分还可以抵挡东南季风,保护瓦片不被吹落;另外它还起到挡盗、防贼的作用。
除此之外,高大封闭的白色墙体,显得静止呆板,因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层层跌宕的马头墙高出屋脊,以蓝天白云为背景,勾勒出一条条优美的天际线。这种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的马头墙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和威严,使建筑物具有沉稳感。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 “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 墙”的动机。它既不是亭榭台阁,也不像门罩楼牌,而是垒砌于山墙之上的“超凡脱俗”。它虽构造简洁,线条流畅,黑白强烈,泾渭分明,却鬼斧神工,寓意深长,格调既揉阳春白雪高雅,又积下里巴人恬淡,是徽文化情愫积淀最形象的载体之一。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较多,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打进山谷的那一刻,古老的村庄顿时美如仙境。炊烟在白墙黑顶的马头墙后袅袅升起,村旁参天的红枫如火燃烧。古村落在晨曦中遗世独立,宛如一幅恬静绝美的淡淡水墨古画。阳光如瀑,打在粉墙黛瓦间,原本静美如水墨画的村庄立即变幻成了流光溢彩、灵气四溢的水粉画,随着阳光角度的上升,顺着谷中云雾的流动,伴着屋顶炊烟的变化,画面变幻不定,奇妙无双,在光影流转中,山谷中的村庄每时每刻都是一帧帧截然不同的绝美画卷,身在山村里穿梭游走,像是人在美丽的画中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