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某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中《红楼梦》竟高居榜首,令人唏嘘,更让人痛心的是竟有人以此便认为经典已经过时。悲哉!愚以为经典之中,馨馨纸墨,嘉言懿德,英雄豪气,又怎会因一人之言而丧失风采,因受众寥寥而成为过往呢? 《光明日报》曾载:“经典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可以和当下对话。”所谓经典,在于蕴藏的价值,任凭时光侵蚀,依旧鲜活如初,如若仅以经典在当下人的阅读中难见身影,便认为经典过时,为免有失偏颇。正如中华诗词,在今日还有几人日常吟诵、日思夜作,难到这可以说明诗词已过时吗?优秀的诗词文化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已经深深地融入民族的血脉中。经典亦如是,镶嵌在文化中,熠熠生辉,不为他言所蒙尘。 既然如此,今日社会,传媒发达,经典反而不如或低俗或无营养的网络小说,何哉?细细思忖,大概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所致,琐碎的时间、嘈杂的社会吞噬了人们内心的宁静,使人们无法沉下心来,去品味荣宁二府里缠绵的爱情、人事的变幻,去倾听《瓦?登湖》里深林中的鹿鸣、梭罗的心声。因而,人们更愿意把时间消耗在无需思考、浅薄的网络文学中,更愿意追更永无终章的低俗小说中,“你明明可以到深海中游泳,但是你却愿意浸泡在沙滩上的泡沫里”,放弃高雅,追逐流俗。由此可见,经典“失宠”,非过时,非无用,而是人心浮躁罢。 诚如所言,中华乃至国外之经典出路何在?是书店简单的廉价销售推广,是大学规定强制阅读,抑或是设立所谓读书节的形式敷衍了事?非哉,经典阅读,全凭兴趣,正如买超所言“先有兴趣,而后广博,广博而后深邃,深邃而后学有所用”,经典复苏,还需点燃兴趣。如何至此,八二版的《西游记》给了我们方向,严谨的忠于原著、精琢的细节无不值得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创新亦予我们深思,形式的新颖、内容的充实同样给人惊喜。 经典之中,纸墨馨馨,不因他言而失价值;现代之人,应戒躁心,细细品味其中哲思,让经典的苍梧在现代文明下再发新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