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是一个带着忧伤的词,是秋日枯黄的落叶,落地时还带着让人心痛的温度。行走在消逝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的木车渐渐远去的声音,我仿佛看到老子出关的身影在黄沙中朦胧一片,我仿佛感受得到王国维投湖时湖面哀婉的涟漪。 行走在消逝中,我们不得不接受一次次的告别,告别单纯的童年,告别敬爱的长辈,告别古之圣贤,告别一个个盛世流光。仿佛前一刻还是灼灼其华的桃之夭夭,转眼间就是夕阳下的乌衣巷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回首已是百年身。苏轼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飞鸿消逝了,还留有雪地上的爪痕。圣贤尊长,盛世华光,他们的消逝,怎能在我们的心里不留有永久的印迹?那是生命远古的回响。 消逝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告别罢了。消逝而去的不是随风四散,而是化作岁月的年轮。只需要我们用心体悟,便会感到他们永远陪伴在身边,在我们滚热的血管里不息地流动着那永远的基因。 诗词的年代消逝而去,但哪个炎黄子孙在中秋时不望月怀远、思念亲人?孔子的木车消逝而去,但哪个学子心中没有孔子坚定向前的信念,没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诚?王国维的身影所溅起的浪花早已风干在历史中,但哪个古典诗词的吟诵中没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绝响。这个最后的士子的消逝,又怎不让人在提起中华文化之灿烂时不忆故园之情?原来,他们还在。当我们低首沉吟时,仍然能看到一位位先人在开拓思想的荒原时坚定的身影;当我们彷徨迷失时,仍然能从他们的足迹中找到引领前路的曙光;当我们消沉困顿时,总能从心底感受到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热情。 那么,他们的消逝不是永远,而是以一种另外的方式在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中行走,直至永恒。 行走在消逝中,我渐渐明白,桃之夭夭,转瞬消逝,不是无情,而是化作护花的春泥。路之漫漫,其修亦远,回望来时,更知欲向何方求索。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落幕了,一个个闪耀着光华的大人物隐去了,他们的精神,他们一路走来的积淀,都是我们创造新生的沃土。我们要做的是从消逝中创造出新的辉煌。这辉煌,也将让消逝后的我们在历史的芳林中永生。 行走在消逝中,缅怀之余,我们更需要审视自己的足迹,奉上我们的成果,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时代的责任。 行走在消逝中,我却想到了这样的景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伏河出流,一泻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