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新编教材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文的数量明显增多,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六个年级,古诗文总计一百二十四篇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三十。初中三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提升至一百二十四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五十一点七。这被认为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好事,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从小孩子开始;与此相反,有人认为这古诗文晦涩难懂,中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古内涵,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 对此,我认为增加诗歌古文,从整体来说,对于整个中国的国学,都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有识之士都举双手赞成。这件事的积极意义不可估量。这也了,表明,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意志已经提升到国家,也必将对今后中华文化的传承产生重大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是无数祖先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即使我们仅仅本着古为今用的态度,从中吸取养分,那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实是断层的。真正懂并践行传统文化的,实际上应该都已经是老人了,至于中青一代,传统文化恰恰是空白。可以说在今天,大部分中青一代知识分子,在阅读古文,都是有一定障碍的。有很多甚至从来不读。中青一代已经走出校园,传承的担子,在断了一个大时代后,落到了校园学生身上。 现在增加我们课本中的古诗文无疑是明智之举,学好古诗文应该从娃娃抓起,传承中华文化应该从小孩抓起。 我认为,大幅度增加古诗文,不应该只体现在教材教学,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精神的传承与实践。我们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古诗文这个层面,而应该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精髓。否则只能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习主席曾说过:“一个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有自己的灵魂民族,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民族,只会离消亡越来越近”。 增加古文并不是,只让学生背诵而已,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为了让孩子从小亲近传统文化。进而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激发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近年来,振兴传统文化各种活动方兴未艾,这让大家感到格外欣喜。最后具有代表的是央视推出的《中国古诗文背诵大赛》、《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国成语听写大赛》等,让人们感到中华文化身后的底蕴和魅力,更能激发人们学习中华文化的激情。 学习古诗文,对我们来说增强了知识,又是在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