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它的历程中的“浪漫”与“现实”却一直在交织。 中国文学不仅反映着个人还反映着社会。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流传至今,并不只是因为其浪漫大胆的风格与豪放不羁的笔风而闻名于世,还有他的诗中所反映的自我思想与社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句诗中我们还可以看见他那堪比雪山之巅的才华。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又能品味到他为人的不屈与洒脱。但是“食马者”们却未能“策之以其道”,而就算它“鸣之”也未必能“通其意”。在平安的盛唐时期,我们除了看见李白的官途不畅,也能看见统治者的安逸。统治者不仅没有重用李白,反而将其作为一位作诗来取悦自己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道,这到底是太平世间再无战争,还是统治者的懈怠与不重人才? 中国的文学暗藏时代思潮。清代小说《红楼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向世人展示着其暗藏的新潮思想。面对封建制度,他们却不甘于屈服,反而勇于抗争。里面他们的语言,动作无不见其肆意的反抗精神。这也正说明了清代的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们在逐渐地接受外来的新思想,但是封建思想仍在毒害着社会。 这两个例子,一个是以个人的浪漫风格彰显其名,一个则是以浪漫的爱情实现悲哀。它们的浪漫小至一句诗,一个人,却都揭示着社会中的乱象与弊害。它们都是以浪漫的手法去承托出历史与现实。 但中国文学的“浪漫”与“现实”也会出现相互“竞争”的情况。 中国文学因时势而改变。1919年4月30日,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为导火线,国内便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五四运动”。在此之前。鲁迅先生也是起了一把推力的关键人物之一。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暴露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的弊端,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并且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新思想。他的这部作品的手法并不“浪漫”,反而“现实”得露骨。也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才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坚定的文学基石。这便是时势使得“现实”暂时胜于“浪漫”。 中国文学一直是“浪漫”与“现实”的交织物。它那独一无二的“浪漫”让人不禁为之侧目,而且被“浪漫”揭示出的“现实”又可能会让人为之惋惜不已。但这也正是因为它是二者的交织产物,让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也才是一部让人为之仰望的文学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