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接触到“生存”这一词时,感觉漠然而疑惑:生存?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不挺好的吗?又联想到生物界的优胜劣汰,这不就是一条生存法则吗?读完笛福撰写的这本千古之作时,再想到“生存”二字,感觉豁然:鲁滨孙在“绝望岛”上就是凭着勇气和智慧,顽强地生存了二十八年之久。 “生存”的“存”字其实很有意思,上面的框架犹似结实的屋檐和房梁,下面的“子”部就是一个人在定居生活。回头再来想想鲁滨孙,他在孤岛山坡上搭建的一座帐篷,不就像一处家,一个人在里头居住吗?鲁滨孙的遭遇是极少见且惨极了的,流落荒岛,首先面临的就是该如何活下去。于是,他划船搬物,选址建房,养羊种麦救野人。这种种成就依靠信念与毅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来自于生存常识。庇护所要靠近水源,但也得提防野兽出没;如何生火取暖,如何摄取营养……这些都必须运用智慧。就说他得病自医的事吧,他把烟草浸湿,饮食昏睡,恢复了体力,治愈了疟疾。 是呀,天灾人祸我们无法改变,就像鲁滨孙偶遇风暴沉船的灾祸一样。但是,我们能最大程度地去保护自身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几日,春雷乍响,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一起雷击事故——老家的一对老夫妻在自己承包的高压铁塔旁的水田里插秧,天气突变,一道利箭般的闪电瞬间闪过,只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一人被击中倒在水田里,另一个抓着几把秧苗在田畈外的河里倒下了,浑身焦黑,面目全非……他俩勤勤恳恳了一辈子,膝下儿女成对,可一道闪电就无情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如果时刻警醒,他们又何尝不会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呢? 我们不仅仅应提防自然灾害,更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努力成长,从生活中学习点滴,例如,观看野外求生纪录片,关注安全时事新闻等。社会中无法避免竞争与淘汰,如果你没有像鲁滨孙那样活下去的勇气和智慧,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话,等待你的不就是湍急的漩涡下暗藏的大筛子吗? 愿我们在激流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