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物质的社会中,我不禁自问:这个社会是不是还少了点什么?正当我冥思时,周国平先生的《在义与利之外》一文给了我们几丝线索。在“君子喻以义”和“小人喻以利”之外,还有“至人喻以情”。一句"情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似乎让我想起了什么..... 读着,想着,突然想起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先生的一则小故事。颜延之和陶渊明是故交。临走时给了陶渊明二万钱,陶渊明不好推辞,便放到酒家。无论贵***等造访陶渊明,他便畅饮美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我想,陶渊明先生的真性情却也正是完整地体现于此,没有丝毫的做作。他看重的是不可多得的友情,而不是一点无谓友情的“两万钱”。面对故人的一片心意,陶渊明并没有拒绝。而是用作把酒结友人,倒也不矢为对颜延之的感谢和不舍吧。面对友人,陶渊明更是以真诚之心与友人交往,率性地袒露自己的想法。 陶渊明为人处事的方式,不正与周国平的观点不谋而合吗?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真朋友,拥有一种不为利屈,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更重要的是,陶渊明注重的是与谈笑无间的好友交心时的美好过程和过程中的各色酸甜苦辣,并非结交好友所带来的小名小利。这其中,我也是感同身受。 记得我曾经对读书到了痴迷的境界。有一段时间甚至只要看到书,便不自觉地放下了手中的事,津津有味地捧起了书本,全然不知身在何方。现在想想,沉浸书海的感觉真是美妙呀。忘记了他人,忘记了世界,只有书籍与自己为伴。也在不知不觉中忘却了“读万卷书”——这句曾经的誓言。 是啊,还缺少情,一件让人不再受义与利的拘束的奇妙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