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曾经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是的,有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青年,他五大三粗,被人打趣为“傻大个”,在那时社会极其腐败黑暗的北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心无旁骛。 初来乍到,单纯善良祥子唯一的梦想就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车,可以养活自己。他苦苦奋斗,凑齐100块钱,买来了梦寐以求的车。可高兴的日子没几天,再一次拉人的过程中,被一群兵带去了清华。而车子也随之消逝。可祥子凭着一股不认命的劲,他从下狱中逃了出来,并变卖了一起带出来的骆驼,被人称作“骆驼祥子”。谁知,北平并没有祥子憧憬中那么美好,逃出来后,祥子却开始变得迷惘,他担心自己再去赚钱买了一辆车,到头来结局还是一样。后来,祥子又遭遇了一系列变故:被逼着和自己厌恶的虎妞成亲;被假意施舍的孙侦探勒索;虎妞难产,死后入葬花了不少钱;和夏太太发生了难以启齿的事情,得了难以启齿的病......加上最爱之人小福子之死,让祥子彻底变得沉沦,堕落,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当初那个满怀志气的青年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有一具颓废的驱壳。 有人说:“世界上最高兴的事,莫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是的,那时的祥子何尝不是。他赚足100块,完全可以用这笔巨款挥霍,可他拒绝诱惑,选择自己的初衷。他没有忘记自己赚这笔钱是为了什么,这目的也很简单,只是自己可以很骄傲的跑在街上,填饱肚皮,自己一清二白,然后再娶一个一清二白的媳妇。他没有因为这个黑暗社会的一丝诱惑,一份利益,一时清闲蒙蔽了心灵,他依旧那么澄净,透彻。试问我们现在,什么还会记得自己当初拼搏,不顾一切的初衷,还是你早已被这纸迷金醉的世界中的花红酒绿蒙上了一层灰。当然,祥子的一生也是相当不幸的,随着岁月的推移和社会黑暗的不断蔓延,起起落落,大悲大喜那是常有的事,可,祥子的人生,只有落,只有悲,只有黑暗。祥子的心灵,不复往日,变的污浊,变得黑暗。他从最讨厌那些喜欢压迫别人,占小便宜的人们,经历了如此多的打击之后,曾经买车的初衷,早已随着他的意志抛诸脑后,他的身体和精神也不再支持,萎靡不振,祥子终是变成了他最讨厌的人,人世间最悲哀的莫过于此。 在原著中,作者老舍把祥子黑化的过程描写的十分细致,入木三分。在经历几次挫折之后,祥子的斗志逐渐被消磨,黑暗社会给他的是一种形同鸦片般的折磨,他堕落,他不堪。其实,当时的他并没穷途末路,他还有希望,曹先生愿意收留他,愿意给他一口饭吃。可毕生所爱之人小福子的死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祥子甘心沉沦,甘心为这的黑暗的社会臣服。最终,他变成了一具浑身发臭的行尸走肉。其悲惨命运令我无不令人叹息。 而在电影里,或许是为了保留祥子最后的一点尊严,或是对他的同情。导演对结局则是一笔带过。镜头的最后,满是沧桑的祥子一身污浊,独自一人,步履蹒跚的走向城门,最后,消失在黑洞般的城门中。所有人都不知道祥子去做什么了,可他又该何去何从。这个结局给予观众无限遐想。 与原著相同的是,早期的祥子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汗水,一天天,一步步去实现自己买车的初衷。但在后期,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使祥子再也站不住双脚,他跌倒了,而再也不想爬起来,他再也没了当初来北平的那一股劲。电影中只短短3分钟展现了这段令人揪心的画面,而书中也只用两三张去阐述了这一情节。当然,不管怎样,这个故事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我认为《骆驼祥子》是一个十分讽刺的故事,一个斗志昂扬的祥子到萎靡颓废的祥子,多么讽刺!他想告诉也是告诫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衷,在这个鱼目混珠的社会里,只有保持一个最纯洁的心,为自己理想去奋斗才是一种成功的人生。记住,任何坎坷都不是你丢弃初衷的理由和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