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的耳边一直回想着一个抑扬顿挫的童音,那是一个有关农作物的谜语:长红杆,挂绿叶,开白花,结黑籽。透过这稚嫩的童音,我会会心一笑的说出谜底:那是农作物家族成员中,最瘦弱的一位女子——荞麦。 想起荞麦,我会想起我的家乡,想起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麦收了,当父辈们把金灿灿的麦子运到生产队的仓库里,正准备抢种诸如玉米、高粱、红薯等秋作物时,一场秋雨在乡亲们毫无思想准备的状态下,不疾不缓的飘落下来。开始,父辈们看着这如丝如织的秋雨,会长舒一口气:忙了一个夏天了,趁着这雨天,舒张一下筋骨也是一种享受。不曾想,这场秋雨竟沥沥拉拉下个不停。半个多月过去了,裸露着麦茬的土地变得一片稀松,如果你把脚踏上去,脚下立马会集起一汪清凉凉的水。这时候,人是无法进地了,牲口,铁犁,更是无法进地了。就这样,人,牲口,铁犁.....一起都在默默的等待着。直到有一天,天放晴了,阳光暖暖的,一兜雨水的土地在阳光的抚摸下,可以经得起牛的践踏,铁犁的耕耘了,但高粱、玉米等秋作物的最佳播种时节已经错过去了。 面对着被雨水浸沤得泛黑的土地,乡亲们会赶紧起身,牵上一对老牛,扛上犁耙走向田间,将一垄垄泥土翻得篷松,然后播下一粒粒棱角硬利的荞麦种子。此时,正是立秋时节。 说起荞麦,那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作物。前不久,我查找了一份权威资料,那上面曾这样记载:荞麦,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以上,由其制作的食品易消化,易吸收,能有效预防结肠癌、冠心病、肥胖等病症,适合老年、儿童、病人食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是,那时的人们,对此功效并不了解,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想办法让它填饱肚子,帮助妻儿老小度过漫漫的冬夜。 事实上,荞麦也确实是一种易种易收的作物。她的生育期很短,只需两个多月便可成熟。正如农谚所说的那样“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说的便是荞麦的整个生命历程。在我的记忆中,荞麦播种数天之后,一株株小苗便会探出头来,稀稀疏疏的散立于田间。尽管单株独立,茎干细小,弱不禁风,但无数株荞麦簇拥成片,布满田野,便呈现出了一派勃勃生机。转眼间,秋分已过,白露临近。这时候,娇小的荞麦花朵次第绽放。远远望去,粉红一片;及至近前,便可闻到一种特殊的芳香。 进入深秋时节,荞麦果实已将暗红的茎杆压得腰弯背驼。这时,乡亲们纷纷拿起镰刀下地收割。乡亲们将荞麦齐蔸割断,运至晒场,稍加翻晒之后,便用连枷一遍遍拍打。就在一片“啪啪”声中,荞麦籽粒纷纷从秸杆悄然脱落。籽粒晒干后,先行脱壳,然后再将脱壳后的籽粒磨成粉末。 当荞麦由籽变成面的时候,乡亲们会使出各自的拿手本领对荞麦面进行精心炮制。荞麦的食用方法很多。磨好的荞麦粉可以做成荞麦糊、荞麦饺等多种食品。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荞麦煎饼这种食品。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先是将荞麦面与小麦面按照比例掺和后,再加上芫葳、葱花伴水搅匀后形成浆糊。当原料备齐后,点燃灶火,烧热铁锅,加入少许菜油。待油在锅内发出滋啦啦的声响时,将荞麦浆糊用勺子均匀的倒入锅内,并迅速抹开抹平,文火慢煎。不一会儿,一张薄薄的荞麦煎饼便出锅了。这时候,你若拿起一棵大葱裹上荞麦煎饼送入口中,个中滋味真是无以言表。 现在,在广袤的田野上,荞麦已成为一种稀有农作物渐渐淡入人们的视野。不过,作为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我一直无法忘记荞麦那瘦弱的身躯,细碎的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