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织如雾,雨倾如注,雨润如酥。翻开书,墨香四溢,读着美文,我不禁沉醉在雨的世界里。 ——题记 下雨了,点滴,淅沥,丝丝密密地斜织着。很湿,也很诗意,一如香茗化开在心里。而那些诗意到极致的意象便随着雨丝接踵而至,于心湖中荡起层层涟漪。雨巷漫步,雾气升腾,弥漫、氤氲,雨雾水帘之后:小桥、流水、人家,寥寥几笔勾画。我已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水墨江南,遂擎一柄油伞,款款踱向那玲珑小桥。立定,看水面微波点点,任细雨在耳畔低吟浅唱——“叮咚”,珠落玉盘的声响,恰到好处,一丝一缕都击在心坎上......好一个不染纤尘的江南。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 在“琴棋书画诗酒茶”日渐淡出生活的时代,听听那冷雨吧,感受那如绣花针落地般的细腻;在“煮泉品茗,焚兰听蝉”的精致生活日渐远去的时代,听听那冷雨吧,享受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意气息。 雨纷纷,草木深,听雨危楼,同予者何人? 我不知道古人独坐品雨轩,欣赏空灵飘逸的雨丝漫天飞舞时是何种心境,亦不如我仿效文人雅士品雨感怀,是否会被讥为附庸风雅,但是接受上天对污浊庸俗的洗涤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只是这其中的美好已不是那些在名利场上打滚,在锅碗与铜臭间操劳的人所能领悟和消受得了的。这份蔓延了几千年的风雅,竟也如美人的韶光,愈开愈淡,如故人的脚步,渐行渐远,如今竟是久违的了。 雨水酸化,人心腐化,不然那雕龙刻凤古迹斑驳的品雨轩为何就销声匿迹了?而如我一般愿意着一袭风衣,任雨湿衣的又有几人?清雨下草也青青,听雨台上人亦亭亭,铅华洗尽,惟吾德馨。 在这个人声嘈杂,人心荒芜的社会,听听那冷雨吧,感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恬淡自适,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听听那冷雨吧,享受淡泊名利的清静自在! 合上课本,一缕雨丝,如期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