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四月二十七日接到惠书,并附寄大文一册。知台从去岁北行[2],以途中染疾,就医历下[3],至正月之杪,乃达京师。 是时鄙人适已出都,未及相见为怅。阁下志节嶙峋[4],器识宏达,又能虚怀取善,兼揽众长。来书所称,自吴侍郎以下[5],若涂君、张君、方君,皆时贤之卓然能自立者;惟鄙人器能窳薄[6],谬蒙崇奖,非所敢承。前以久玷高位[7],颇思避位让贤,保全晚节。赴阙以后[8],欲布斯怀,而未得其方,亦遂不复陈情。来书又盛引古义,力言不可遽萌退志。今已承乏此间[9],进止殊不自由,第恐精力日颓,无补艰危,止速谤耳[10]。 大著粗读一过,骏快激昂,有陈同甫[11]、叶水心诸人之风[12]。仆昔备官朝列,亦尝好观古人之文章,窃以自唐以后,善学韩公者,莫如王介甫氏,而近世知言君子,惟桐城方氏、姚氏,所得尤多。因就数家之作,而考其风旨,私立禁约,以为有必不可犯者,而后其法严而道始复。大抵剽窃前言,句摹字拟,是为戒律之首。称人之善,依于庸德[13],不宜褒扬溢量,动称奇行异征,邻于小说诞妄者之所为[14]。贬人之恶,又加慎焉。一篇之内,端绪不宜繁多,譬如万山旁薄[15],必有主峰;龙衮九章[16],但挈一领。否则首尾衡决[17], 陈义芜杂,滋足戒也[18]。识度曾不异人,或乃竞为僻字涩句以骇庸众,斫自然之元气[19],斯又才士之所同蔽[26],戒律之所必严。明兹数者,持守勿失,然后下笔,造次皆有法度[21],乃可专精以理吾之气,探求韩公所谓与相如、子云同工者[22]。熟读而强探,长吟而反复,使其气若翔翥于虚无之表[23],其辞跌宕俊迈而不可以方物[24]。盖论其本,则循戒律之说,词愈简而道愈进;论其末,则抗吾气以与古人之气相翕[25]。有欲求太简而不得者,兼营乎本末,斟酌乎繁简。此自昔志士之所为毕生矻矻[26],而吾辈所当勉焉者也。国藩粗识途径,所求绝少,在军久,旧业益荒,忽忽衰老[27],百无一成,既承切问,略举所见,以资参证。 别示种烟之弊[28],及李编修书,膏腴地亩,舍五稼而种罂粟[29],不惟民病艰自食,亦人心风俗之忧。直隶土壤硗薄[30],闻种此者尚少。若果渐染此习,自应通蚀严禁[31]。但非年丰民乐,生聚教训[32],亦未易以文告争耳。 注释 [1]陈右铭: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举人出身,曾参曾国藩幕府。此时以知府官湖南,故称太守。陈于光绪年间任湖南巡抚,倡办新政,是清末维新派人物。 [2]台从:指陈宝箴。台,对官吏的尊称,附于官职后,如抚台、学台,台从犹言“左右”,“执事”。 [3]历下:山东古邑名,在今济南市西。 [4]嶙峋:山崖突兀貌,喻为人刚直。 [5]吴侍郎:吴存义,字和甫,江苏泰兴人。官至吏部左侍郎,以清廉称。 [6]窳(yǔ):器物质地粗劣,此喻人的才能低下。 [7]玷(diàn):犹忝、辱,自谦之辞。 [8]阙:朝廷。 [9]承乏:所任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来承担。在任官吏常用的谦辞。 [10]止:仅,只。速:招致。 [11]陈同甫:南宋文学家陈亮,字同甫,擅长政论。 [12]叶水心:叶适,南宋哲学家,学者称水心先生。散文擅长政论。和陈亮一样,理学家的性理空谈。 [13]庸德:功德。庸,功。 [14]小说:指故事性的文体,如神话传说、街谈巷语之作。 [15]旁薄:亦作“磅礴”,广大无边貌。 [16]龙衮(gǔn):帝王的礼服,上绣龙纹。共有九种图案,称“九章”。 [17]衡决:横断,脱节。衡,通“横”。 [18]滋:通“兹”。 [19]斫(zhuó):砍,削。元气:精神,生气。 [20]蔽:蒙蔽。认识不清。 [21]造次:匆忙,仓促。 [22]相如: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子云:扬雄,西汉文学家。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意思是两人文章都写得好,但手法和风格不同。 [23]翥(zhù):飞举。 [24]方物:“仿佛”的声转。想象,形容。 [25]抗:举起,高。翕(xì):合。 [26]矻矻(kū):勤奋不懈貌。 [27]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8]烟:此指鸦片。即下文的“罂粟”。罂粟是草本植物,果实中的乳汁是制鸦片的原料。 [29]五稼:五谷,泛指粮食作物。 [30]硗(qiāo)薄:土地坚硬而瘠薄。 [31]饬:通“敕”,命令。 [32]生聚教训:语出《左传哀公十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财力。教训:教化训导。 赏析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末),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残酷镇压太平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并因此以大学士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死后谥文正。为文推崇姚鼐,早年在京师曾攀附梅曾亮,并与朱琦、王拯、吴敏树等桐子城派人物相往来。后以桐城派为号召,网罗人材。吴汝纶、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等都曾充其幕僚,并以曾门弟子相称。著有《曾文正公诗文集》。编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这是作者年任直隶省总督驻天津时写给当年幕僚的回信。信中主要就对方的文著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文学观点,即作文要有一定的戒律,在法度的约束下追求表达的自由。另外,从侧面也反映了作者暮年的消极政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