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则童话故事,说一只小兔子对大兔子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大兔子亲亲它,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 老舍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可能就算是从月亮绕回来了,也会继续延伸的吧!可是他却鲜有机会亲亲它、抱抱它。那时的中国,被亲吻的脸颊没有生气,被抱起的身体失去了灵魂的重量。 于是他开始了创作,并在创造中开始了毁灭。他把那些美好的人与物摆在人们面前,然后撕个粉碎。凄凄惨惨中,你似乎隐隐在那些撕裂的边缘看到社会的咬痕,甚至,自己的咬痕。《月牙儿》、《骆驼祥子》,莫不如此。老舍用这种悲哀的笔触敲打着人们内心的良知。如今的人们看到当年的那些作品,也肯定是要留下一个沉重的叹息,再流几滴泪的。 尽管老舍对黑暗看得透彻,但他依然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心中对中国的爱满溢,以至于哪里需要他,就化成万里波涛奔涌而去。让我写抗战宣言,我就写抗战宣言;让我写太平歌词,我就写太平歌词。他让自己的才华挤进中国的每一个需要他的犄角旮旯,奉献着,快乐着。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老舍遇见新中国,那是怎样的一份喜悦!心中的热爱化成汪洋。 然后转眼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汪洋变冰川。我难以体会那种心情,只觉得历史深处有一阵茫茫的雾迷漫。 最后,老舍说,他相信人民是理解他的。次日,这位文学巨匠用太平湖上的一圈波纹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点。 中国还会有第二个老舍吗?老舍会被更多人理解吗?或许最单纯的往往就是最复杂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