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刚一进家门,老伴儿就动情地对我说她上午在龙潭公园观看了一队队老年合唱团为纪念红军《长征》而开展的红歌比赛,还特意拿出手机来让我看她录的实况,那画面飒是英武,清一色的红军装,有乐队,有指挥,有领唱,有二重唱,更有大合唱。当唱到那首“七律《长征》”时,大爷大妈们更是唱的神情庄重,气势恢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着,听着,不由得脑海里浮现出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后的画面。当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战局极其不利的形势下,为了保存这支真正能主宰中国的革命武装力量,红军不得不战略性地退出了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了举世瞩目的——长征。 啊,长征,那是世人所难以想象的绝不仅仅只是数字上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当年的长征,是决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天上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地面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自然条件又是极端的恶劣艰险,长征中的工农红军面临的是超越了人类生理和精神极限的困难,也面临着的巨大考验。当中央红军的官兵们于1934年10月10日踏上的征程时,人数是8。6万人,可到达陕北后竟不足万人,可见沿途战斗之悲壮惨烈、路途之千辛万苦。对此,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于1935年铁血长征途中鏖战娄山关时写下了那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著名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以此铭记那段极度悲壮的峥嵘岁月。正是为了解救灾难深重的劳苦民众于水火,打倒一切反动派消,消灭剥削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成千成万的革命先烈们前仆后继、英勇无畏地献出了他们年轻的宝贵。当然也有少数意志不坚者中途,甚至变节。但真正的共产党人却在长征这座熔炉中经受了锤炼,凤凰涅槃。 啊,长征,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那个日子,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大会师。那是一群经过长征的每一步都使他们变得更为的衣衫褴褛却依然充满了无限战斗激情的人们!他们铁骨铮铮,在长征艰苦卓绝的行军和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广大党员和红军官兵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中,逐步认识并选择了毛泽东所倡导的正确的方针路线,与党内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以遵义会议为分界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党和红军的命运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在一次次铁的事实面前,让红军将士们看到,同样的人,同样的枪,有了毛泽东的领导就能打胜仗。基于这样的共识,党和红军逐步凝聚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逐渐实现了团结统一。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认识到的,方向路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方向路线错了,有再大的力量也会。因此,能不能对党领导的决定强化认同和坚决执行,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坚强的组织,凝聚起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这既是我军在战争年代的优势,也是我们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经验与财富,是我们世世代代都应该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啊,长征,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人类壮举,不愧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史诗,这一超乎想象的由中国共产党人才具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所创作出来的惊人业绩震古烁今。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最优秀的共产党人的精神。1936年2月12日烈士彭家模写在四川庐山县双石镇马家四合院(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遗址)的南侧楼房一面石灰墙壁上的那首文采豪迈、义无反顾的诀别诗就是这种伟大精神的最好诠释:“别了,我的,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我要先踏上妖氛弥漫的战场,把我的热血和头颅,贡献给多故多难的党、国与故乡!听呀,江水呜咽,胡骑悲秋,看呀,河山破碎,血染巴州,可怜我川西无辜的民众啊,名、天、宝暴骨无人收!别了,我的故乡,感谢你饯行的三杯美酒,从此长征去,奋勇杀贼,誓死不休,尚得凯旋重聚首,再行握手,勿悲切,诀别之悠悠!”。长征精神更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以这种坚定的信仰、无比的忠诚和勇敢的牺牲为特征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带给世界和历史的财富。她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催人奋进,激发世人激情不竭,从而为更加的而释放出我们无限的正能量。 当耳边再次的回响起七律《长征》之歌时,眼前浮现出的是:飞夺泸定桥,血染金沙涛,红军多壮志,日月鉴功高;五次反围剿,红星照英豪,雪山映草地,三军传捷报!……的泪水啊,一次次地夺眶而出。 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伟大的红军长征,坚定信念,坚信中国共产党,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祖国一定能够更加的繁荣富强。 万岁,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