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一路奔驰,石子路颠簸,山道盘旋曲折,司机师傅凭着经验,尽量走平坦的路面,左兜右转,一路突围,到底还是遇到了高台。毕竟是长途,还有几天行程,司机师傅并不敢大意,遂把车停在路边,我和同车人上了另外的车,越野车掉头折回。 那天我们要去的是大北1202井。一重弯道又一重弯道,躲躲闪闪。当1202井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样子与其他井场的井并无不同,采油树和天然气管道在烈日下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迎着前来的人。 路,真难走,晴天还好,倘是风雪天,管道巡护愈加困难重重。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在这里艰难探索,到底是走出了一条路。 在大沙漠,我见到了当年搭建的机场钢板跑道。 这是供飞机在大沙漠起飞和降落行驶的临时跑道。跑道由一万多块预制钢板组成,长一千米、宽四十米,其上布满一个个镂空的圆形图案。若不是提前知道这是跑道,在浩渺的大沙漠里,这更像一件艺术品。沙子从镂空的圆心中露出来,像是嵌在沙漠上一朵朵圆形的花,又像是裙边布满的一圈圈规则的波点,静卧在时间深处。三十多年过去了,跑道并无锈迹,风沙拂去岁月的划痕,熠熠有光。想象着飞机的起升,运输的不易,能在寸草不生的无人区艰难生存,并开掘出石油,实在是人类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伟力使然。 这条路或可算是人类通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早航道。如今,沙漠公路直抵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出行更加便捷,钢板跑道已经弃之不用了,但作为征战死亡之海的遗存,它的功绩将永久地载入历史。 征服塔克拉玛干沙漠,把地底的石油开采出来,再运送出去,修建一条直抵沙漠腹地的公路一度成了最要紧的事。为了早日修好路,队员们受尽了折磨。在炎热的夏季,中午的沙漠像炒栗子的铁锅,沙子灌进长靴,脚便像烙铁般滚烫,脚底被烫起一个个大泡。工期紧任务重,有时一整天下来,脚指甲都被磨掉。夏天的晚上,用衣服包着头,睡在沙地上,任风吹沙打。中暑眩晕、感冒发烧、热毒疖肿、脱皮、反应性高血压以及牙床肿、咽喉痛、流鼻血等症状接踵而来。王涛在《征战死亡之海》里有这样的记述:“在沙漠里颠簸,开车时间长了,就是穿着短裤也会把大腿根磨烂,有的干脆连短裤也不穿了。还有的司机屁股上长了疖子,疼得在驾驶台上坐不住,叠了一条床单垫着,半个屁股坐着,半个屁股悬空,仍然坚持工作。”只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才会理解石油人对大沙漠的感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这是他们痛过爱过、洒下青春的汗珠、留下生命印记的地方,让他们魂牵梦绕。建设钢板跑道的刘冀、泥浆工王光荣、哈得1井的发现者蒋龙林,他们甚至把骨灰也撒在了这里。生是这片土地的人,死了也要与之相守,尘归尘,土归土,从此不再分开。 在沙漠运输车队,我看到一辆辆巨型的沙漠车如列队的士兵,整齐排列着,有的车轮上还带着宽大的履带,车身笨重。经过岁月和风霜剥蚀,有的车身已经斑驳,坚硬如铁的巨大车型却依然凛凛生威。有了之前在沙漠里乘车的经历,再看到它们时竟生出几分亲切。石油人在死亡之海借助这些先进的装备,凭着顽强的意志,在广袤流动的大沙漠深处创造了人间奇迹,终于建成了一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这条路,是人类挑战自然之力的探索之路,是生命之路,亦是希望之路。 那天去往满深5井,路是才硬化的石子路,雄阔的沙漠四野皆是方向,又都不是方向。手机在沙漠腹地失去了信号,前车和后车无法联系,车在沙漠里兜兜转转,起初还兴味十足地看沙漠的人,在反复盘旋和颠簸中失去了耐心。连绵起伏的沙海,一个沙丘和另一个沙丘没有区别,远远地出现在眼前的钻井,一个和另一个也没有区别。几经周折,终于走到满深5井时,同行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还是在这里,我看到了深地塔科1井。高高矗立在沙海中的钻塔,向上有二十四层楼高,向下深度超过珠穆朗玛峰,如海底针,将抵达地球深部一万米,创造又一个奇迹。这是中国首口万米深井,这是石油人在大漠里打造的中国深度。 在生命禁区开辟路,在地球深部开凿通道,打下万米深井,是科技之路,掘进之路,更是征服之路。塔里木石油人走的,正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 日落时分,我们终于抵达塔中镇。茫茫沙海无边无际,一轮金黄的太阳远远地挂在天边,之前炙烤过我们的阳光仿佛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几百公里的行程,迷路,找路,前行,越野车像孤独的旅者,无际的沙海让人见识了辽阔和博大,在大沙漠,人远不如一粒沙更有耐力。在塔中镇见到温暖的烤炉,炉架上冒着热气的烤肉,覆在烤肉上加热的馕。食物的香味激活味蕾,孜然味、烤肉的香味飘散在闷热的空气中,熟悉又迷人。走了那么远的路,终于回到人群,这样的感觉可真好啊。 戈壁的夜极静。和夜一起安静下来的,还有白天热烈的阳光和喧嚣。此刻,身在南天山脚下库车山前,却又像从未走出家门。远处秋里塔格山像浓墨的云团,隐在夜的深处,与天融为一体,寂静深远。仿佛要重启时间,作家们不顾舟车劳顿,不休不歇地说着日间点点滴滴的感动——在塔里木不仅看到了深度,也感受到了温度。粉色的床单,床头轻轻折起一角,摆放着两朵红玫瑰,手工折的,温馨里透着暖意。似有清凉款款而来,如夜风丝丝入扣,拂去一天的疲劳。公寓的服务员生活在戈壁,日复一日,他们知道烈日的毒,也体会风雪如刀,更懂得在戈壁和大沙漠深处打井找油的石油人的艰辛、责任、压力和重担。多少个风雨无阻的日子里,石油人们在黑暗中探索找寻光明,忍耐严寒与酷热,只为了更多人的温暖和清凉。服务员们在此地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公寓营造得像家。他们嘴角扬起微笑,服务用心周到,让辛劳的人吃好,让累了一天的人睡个安稳好觉。 公寓楼后面是石油人自己栽下的花,种下的树。菜园里的西红柿、黄瓜已经长成了秋天的模样,饱满、丰硕、甜蜜。这些也许和城市其他地方的果蔬并无区别,但只有穿越戈壁、历经长途车程的人清楚,在远离城市几百公里的戈壁滩上,这样的家园非别处可比,这里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寸绿都有深意,这深意是热爱、倔强,是暖情和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