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茶馆》 老舍的女儿舒云女士撰写了“老舍与《茶馆》”回忆录,读来思绪万千。今择之,共“品”味。 老舍写《茶馆》一剧,有他的前因后果。 老舍是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但是他对自己的剧本,从不作高的评价,他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勤快”。此话不假,正是老舍夫人胡艬青在整理老舍手稿时,发现仅一部《春华秋实》,老舍写了五十多万字,化了七、八个月时间,一遍一遍的改,一共改了十遍,说明他写作的谨慎、郑重,所以他写出的作品,份量很重,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治学“勤快”的哲理。 老舍写《茶馆》剧本,那就在“三反五反”后,老舍刚写完一个话剧———《方珍珠》时,成立了北京市文联,老舍当选为文联主席,周恩来总理特地赶来祝贺,并问老舍下一步的创作计划,老舍说:“打算写一部龙须沟变迁为题材的剧本,通过新旧对比,歌颂新社会。”并说:“已讲好明天去金鱼池、龙须沟等实地采访”,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并鼓励老舍说:“对,一定要去……等着看你的好戏。”从拟题、采访、脱稿,老舍仅化了一个月的时间,毛泽东主席经周恩来总理的推荐,在北京怀仁堂就看了这出戏。!“#!年!$月$!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因《龙须沟》的创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也可以说,这是老舍艺术生涯的顶峰。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提出文艺界要贯彻“双百”方针,于是激发了老舍更广泛的思路,因此写出了闻名于世的不朽之作———《茶馆》。老舍有了习惯,每个剧本写好后,都要念给大家听,一直到每一句话都顺嘴了,才定稿。正是老舍的儿子舒乙曾说:“人艺(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演员等)这帮人可了不得,简直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不满意别的几场,众口一声说《茶馆》这一场好,就按这个写”,话还没有说完,老舍一拍巴掌:“说对了,我就写个《茶馆》。”《茶馆》这三场戏,几乎是一气呵成,取材于清代光绪年间一家老茶馆的变迁,写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潮失败的教训。从戊戌政变“流产”到!“%”年北平(今北京)解放前夕……剧中各种人物,凡是有点事业心的人全部惨败,最后《茶馆》老板被逼自杀而告终。 那知这出戏一拿出来,差点儿被“枪毙”,一些所谓“文艺批评家”,“政治评论家”直摇头,说是为“旧社会招魂”。一些报刊也相继刊出抨击文章,说什么“在政治那么走红的时代,和政治结合得太弱了。里面没有共产党员?行吗?”弄得老舍也无可奈何,只好去找周恩来总理,那知周恩来总理很欣赏《茶馆》这出戏,尤其是第一场,“气魄大,艺术性高,演员演得逼真”。周恩来总理认为:老舍写的《茶馆》,肯定地告诉人们一些什么。不是站出来空喊口号,它没有写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只写了几个小人物,但那里面有真正的哲学,居然把抗战、解放这些意思传递了,让观众自己落泪,自己感动自己。最后周恩来总理肯定地说:“可以演,应该演,《茶馆》是部好戏,是艺术品,传达很深刻的思想内含,可以证明蒋介石那个政权不行,也告诉青年人过去旧社会多么可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戏不能‘枪毙’。”在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下,《茶馆》这出戏照演不误。 那知到了十年动荡的“文革”,《茶馆》这出戏也遭劫难,被禁演了,更令人心痛的是,我们敬爱的老舍,就这样被活活折磨而死。 打倒“四人帮”之后,头一个出版的老舍著作———《老舍剧作选》,头一个上演的剧目———《茶馆》。当初,胆子还很小,先演几场“试试”,那知这一“试”,就下不来“台”了。“人艺”马上赶排了三场的《茶馆》,轰动一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访问欧洲演出的《茶馆》,那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观众的热闹场面休提了。谢幕达三十多次之多,观众还依依不舍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