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一经巴哈古丽演唱,便不胫而走。它不仅唱出了新疆独有的魅力,而且唱出了新疆人的自豪感。 今天,我却想赞美别一番景致,它同样是新疆一大特色,自然也会令你怦然心动。 如果仅就新疆的节日而言,就值得大书一笔。在我们新疆,民族成份多,节日就很多。除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一些中国大众节日,穆斯林群众却普遍还要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当然,还有一些节日也是传统的,而且是涉及好几个民族的,像诺鲁孜节,就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等民族共同的节日。当然还有蒙古族的那达慕节,锡伯族的西迁节,俄罗斯族的复活节,塔吉克族的巴罗提节,名目繁多,难以一一列举。由于世代和睦相处,不同民族节日虽各具风采,却又相互融会。 春节到,象征喜到福也到,不仅以汉民族为主的几个民族要张灯结彩,万家团圆,“爆竹声里辞旧岁”,而我们也同样放假,到同事或者朋友家,拜新年,叙情意,同时也送去一个美好的祝福;古尔邦节,又名宰牲节,是穆斯林兄弟的传统节日,这一日,天山南北到处是一片祥和的气氛。我们身穿民族盛装,迎来送往,把对生活的热爱写在喜气洋洋的脸上。按照惯例,其他民族也要放假一天,或好友结伴,或携家带口,一句“节日快乐!”发自真心,暖人肺腑。 在新疆生活久了,你会发现,在南疆工作的汉族干部,大都会说一口流利的维语;而居住在北疆的少数民族,又都精通汉语。尤其还有锡伯、达斡尔等民族,历来就被称为是几个舌头,兼通多种语言,所以从事翻译的人不少。民族老乡交几个汉族朋友是司空见惯,汉族群众帮几个民族街坊同样也不稀奇。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食习俗,虽有差异,但又彼此影响,互为补充。就拿维吾尔族的馕来说,业已成为一种大众化食品,不仅新疆各民族都喜欢,即便初来乍到的内地打工仔,也是情有独钟,吃起来津津有味。而哈萨克族的熏马肠,不仅色香,而且味道独特,到了冬季自然成了抢手货。所以,在乌鲁木齐等一些北疆城市,专事这种风味的餐馆便应运而生,生意红火,宾客盈门。 同样,你还会看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景象,大凡在回民族经营黄面的小摊旁,肯定另外还有一个烤肉炉子,维吾尔族小伙子手摇着自制的纸风扇,让滋滋冒着油烟的烤肉串,把孜然粉倾人心脾的芳香在四周弥漫。吃黄面,约定俗成要搭配几串烤肉,这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默契,少了哪一个都是一种缺憾。 当然也不可否认,一些来自内地沿海地区的水产品,也越来越被我们所接受。如今参加各种喜宴,端上手抓肉和薄皮包子的同时,再炒几道海参鱿鱼,似乎不再是什么稀罕事,而悄然成为一种时尚。 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乡,歌是婉转动听,舞是热情奔放;不会唱歌算不上真正的新疆人,不会跳舞也绝对是天大的遗憾。各民族围成买西莱甫一个大大的圆,用载歌载舞的方式传达民族大团结永久的主题。 你一定注意过这样一个细节,小到一个店面开业,大至一座工程竣工,少不了请来一个纳格勒乐队,招揽了生意、烘托了气氛不说,更重要的是一种安居乐业的象征;隆重集会,盛大庆典,作为保留节目,威风锣鼓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也一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和睦相处,事业兴旺,从这样一个角度,同样得到有利证明。还有那一年一度那达慕盛会让四方宾客蜂拥而来,还有那极具即兴色彩阿肯弹唱会的声名远扬。 有些民族传统上是很少经商的,今天也熟练地跑着市场,君不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意识,正在新一代人的头脑中牢固树立,靠智慧改写历史是最大的幸福;有些民族习惯上服饰是很讲究的,现如今“T”型台上闪亮登场,让深藏闺中的缤纷色彩,一亮相就迷住世人的眼球…… 令我们感到更加喜悦和欣慰的是,现如今“民族团结一家亲”已蔚然成风,成为我们新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融交流的一种自觉行动。不管是在机关单位、农村牧场、企业工厂、街道社区、学校军营,我们都有了一个结对的家庭和亲戚。我到你家认个门,你到我家做一次客,不管路途多遥远,你来我往成为常态,突出一个“亲”字,围绕一个“情”字,道一声“萨拉姆”,问一回“你好”,说一次“贾克斯”,心与心从此紧密相连,感情从此不断加深,多了一个亲戚,从此也就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责任。 我所采撷的,仅仅是现实生活中几个小小的花瓣,而新疆各民族团结的大花园,却始终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希望,让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更像爱护眼睛、珍惜生命一样,都来关心她,都来保护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