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不混沌 ——写在《天津诗人》2017夏之卷 文 / 梅一
昨日,大约是日暮时分吧,我收到了罗广才老师邮来的的《天津诗人》(夏之卷)等几本书,外加另外一本专著。翻开目录,见自己的诗歌再次荣登《天津诗人》的“倾城”版,愉悦之情难于言表。抚摸着厚厚的几本书,铅印的墨香侵袭着我,初春的城市里,有薄薄的暖,仿佛山野拂来的清风,清晰、馨香而古朴。 习字者大都是虔诚的阅读者,在这个纸媒网络泛滥,读物繁多诗刊琳琅的当代,每个阅读者像一位孤独的牧羊人,不知打马走过多少山坡,方见水域丰盛处的芳草萋萋,洞见一方可以栖息的草原喂养心灵的羊群。
倏然一惊,从第一次读《天津诗人》到订阅不觉已四年。
如今,互联网的存在和飞速发展,微信如家中常客,冠冕堂皇地介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犹记某一天,无意间我从一个群看到罗老师发出的征订启示,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它,并加了罗老师好友,心甚慰。
从第一次阅读,我就知道《天津诗人》该是我不可错过的诗歌读物了。用“一见如故,再见依然”形容跟《天津诗人》的渊源,再贴切不过。
坐在春天的窗台下,我该如何来述说《天津诗人》带给我的精神慰藉,该如何写下对《天津诗人》阅读的感受呢?
我想该是这样子的:先品咂卷首的“开卷”里最养眼养心的头道菜,再一口气跑到后堂,看看高明的厨师如何围着“圆桌”煎、炒、炖、烹调,然后,稍稍休息,大约是消化一下前后这精彩经典的菜品,嗯,连说几声:好好好!才开始细嚼慢咽这一大桌子美食,完了,各有千秋,余味无穷。细细想来,我给罗广才老师和他主编的《天津诗人》用几个词语概述,曰:原材料、好刀工、真性情。
原材料。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它从灵魂深处衍生又直指灵魂,它高高地屹立于文学大厦的顶端。而文字是诗歌最根本的材料。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海德格尔在晚年的时候试图以诗的形式来阐述他的语言观,他指出“语言是至高者且处处是第一者”,海德格尔认为不但要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也要重视语言的诗学和审美功能。众多哲学家都很重视语言,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语言学应该吸取哲学等的养分才会枝繁叶茂。
而罗老师主编的《天津诗人》是诗刊界的同仁刊物,同仁刊物是不带任何官本位的东西,原材料都是诗人们精挑细选的诗作直接发至他的邮箱,择优录取是最根本的原则,所以,无形中诗歌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好比一道好菜,在第一道选材上就占了上乘。
世风日下,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这是个现实,但是,诗人们还要写下去,还要读下去,生活还要诗意下去。不管如何,只要人类存在,诗歌就会活下去,且终会比历史活得更久。关注当下诗人的写作,扒开诗林的迷雾收集一首好诗,是《天津诗人》一直以来的工作。因秉承质量上乘过硬的宗旨,单就这点,罗老师要付出比约稿多几倍的辛苦。《天津诗人》若要像一轮不灭的明月,照亮本土和全国各地的诗人们,就必须有人用真材实料倾心研磨月光。无疑,罗老师就是用心研磨月光的那个人。 好刀工。
一般来说,一桌佳肴成败与否与选好材料大有关系。
罗老师多以诗歌的痛感来审度诗歌,在他看来,没有痛感是诗歌无疑是淡而无味的。面对天南地北众多投稿者,只要录用当即给回音,且用他独特的阳光给予整改,宛如做菜,这种整改不是生生将一块肉切开或者简单的剔除,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准的校正。修改后的诗歌罗老师在邮箱发给诗人,不仅有总体评价还有具体修改,而且改得让人豁然开朗不得不服!如此认真、敬业的好刀工,真让人佩服又感动!
真性情。
非真性情的人,人可不交,字不可读。即使此人才华横溢灵气冲天,都是虚假的美丽,不会有更深的交集,此所谓文贵真。文字倘若一直蒙面示人,窃以为,隔着纱巾的字迹,就没有读的必要了。
再者,一个人是真还是伪真,或许善于隐藏着能藏有几许,但藏一时,但一定藏不住一直。都在文字里呢。 罗广才老师就是一真性情之人,这点尤为突出。微信时代,朋友圈成了必看之处。初看罗老师的《跟着广才去解馋》不禁哑然失笑。哈,罗老师会议很多,所到之处,必谈美食且毫不避讳对美食的喜爱,从“兰州拉面”的汤汤水水” 到毕节的“康家脆哨面”浓郁的油香;从贵州六盘水丝娃娃(素春卷),到那里羊汤锅、香喷喷的荞饭,从北到南,从东至西,每到一处跟诗友老友相聚,罗老师都要晒一下美食和晒一下友情和对友人的感谢,让人钦羡并对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垂涎欲滴。且慢,细心热爱生活的罗老师就怕有人见了美食把持不住,他还特地在文后附了好多地方顶尖美食的烹调过程,这样的率真性情对吃货的照顾周到细致可见一斑。
“美食,就是最大的自由和民主,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拥有,希望能用这样方式——温暖。”这是罗老师每晒美食时的篇末一句话,每每读后,仿佛看见一位豪爽的汉子从远方而来,及至走近,整几杯烈酒下肚,真真畅快淋漓,绿林好汉是呀,此谓之真性情! 罗老师的好多诗歌都带着诗人的使命感和时代感。他的友情诗,悼亡诗里,藏着一个热血汉子的爱与痛。每每读罗老师的悼亡诗,都感觉那列队整齐的排比句,分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是诠释,是开掘,是洞察,或者,在浓浓的哀伤里面,罗老师就是一位智者,面对生死无常,除了对生命轮回的一种自省与探求,他掏出肺腑里的情感,平静、自然地诠释着生命本质的偶然和必然,并把这种深刻的体验开阔到更大更阔的人类和宇宙。
“痛是百废待兴的,疼能疼出最美的风景”,这是我读罗广才老师《在唐布拉草原,我不会是过客》中的诗句,其实,很早之前,我的个性签名就是“诗是疼痛的挽歌。”也许,这是诗人对诗歌冥冥之中达成的共识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罗老师对新人的推举亦是不遗余力的。
《天津诗人》2017夏之卷“发现”栏目,罗老师重磅推出的17岁天才诗人熊生婵即为一例,其中著名诗人徐敬亚先生给予她高度的评介,让天才诗人崭露光芒。里面有我特别喜欢的著名女诗人潇潇、诗人宫白云、诗人刘萍、诗人霜扣儿等的诗歌。开卷诗人亚楠、李永才、周瑟瑟、张维、张作梗、唐力、周庆荣等等,《天津诗人》推出的八零后湖南雪马、福建的张坚…… 不一而足。
喜欢捧读罗老师的荐诗,他在博客推出诗人赵亚东、张二棍、胡茗茗、天随子、普冬、刘年的诗歌,每一首诗歌罗老师的评都切中命脉,深度的解读使读者完整快速熟谙了诗意。
我还注意到,发往博客的每期《天津诗人》,罗老师都会如是写到:“赞誉听多了不是好事,怨声载道也不是好事。好在我一直在努力,对《天津诗人》所发的每一首诗的水准以及阅读延伸上严格把控和多渠道传播的。”从这个细微的侧面,即可看到谦虚严谨的罗老师。
罗广才老师和他高颜值的妈妈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天津诗人》能在七年的时间里得以光大,如一幕静默智慧的电影,于无声处让众多名家、诗人,甚至圈外人士高度认可,这跟罗老师独到犀利的眼睛和本真的性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试想,一位把自己人生当做最后一天来过的编辑,该有怎样一种奉献和敬业精神?一位把稿件的质量视作刊物肉身的编辑,该有多么勇敢的强者?一位有着诗性灵魂的编辑诗人,该是有着多么独特的人格魅力?澄澈、本真、率性、重情重义,这些词语写在罗老师身上,如同定制的正装,是恰恰好的那种。一路走来,七年,罗老师分明是那个编织月光的智者,将散落人间的清辉和诗意,在夜深人静时候一一撷取,并用诗意的阴凉和诗人的宽阔胸襟,托举着《天津诗人》,托举着诗坛群星和低洼处攀登诗歌高峰的诗人。 人与人之间若是有缘,早晚会相逢的,书也是如此。遇到《天津诗人》,幸甚,相识罗老师,幸甚!想来流年似水,在暮春的午后,执一本《天津诗人》,沏一杯清茶,读诗品人生,续茶淡时光,顿觉时光青瓷般美好。
又想起《天津诗人》夏之卷里录用我的诗歌《春天的混沌》,所以我要说:因为诗歌,这个春天不混沌,因为诗歌,此生不混沌。唯有诗歌能让面孔年轻,唯有诗歌让心灵更成熟。感谢罗广才老师,祝福《天津诗人》这份为推广当下汉语诗歌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诗刊,祝愿它走的更高更远! 后记:本该三月就完成的文字,因为诸事太多,拖至入夏,心有不安,略歉。 梅一于2017、3、16草,5、7定稿。 罗广才简介: 罗广才(1969~ ),祖籍河北衡水,现居天津和北京。《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京津冀诗歌联盟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天津鲁藜研究会顾问。作品被收入《中国新诗300首(1917—2012)》,《中国诗歌精选300首》《读者》《书摘》等270余种选本和文摘报刊。诗歌《为父亲烧纸》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被评为“2009—2010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会先进工作者、获得《西北军事文学》文学期刊的“2011年度诗人奖”、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贡献奖。著有诗集《诗恋》、散文集《难说再见》、诗文集《罗广才诗存》等多部。 梅一简介: 梅一 ,真实姓名:邵敏,曾用笔名:兰心梅韵,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诗歌协会会员,市作协理事。痴爱诗歌,现代诗为主。诗歌入选《当代千人诗歌》(精华卷),《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当下诗歌现场》(2016年卷)等。诗歌散文曾在全国和地方征文大赛中获奖。作品见《天津诗人》、《阳光》、《大沽河文学》、《岷江文艺》等。 习诗理念:唯诗歌能直抵灵魂,诗是疼痛的挽歌。 通联邮箱:904748402@qq.com 来源:美篇 作者:梅一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