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扯竹麻与打草鞋

时间:2017-05-22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华蓥金青禾 点击:

华蓥山区盛产慈竹,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慈竹的用处很广,加工成竹麻,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种。将竹加工成麻,此过程俗称“扯竹麻”。竹麻也有多种用处,拿它做成能穿的鞋,这种工序叫作“打草鞋”。

也不知哪朝哪代,华蓥山区的民众开始将竹“扯”成“麻”,何时又试行拿竹麻打草鞋,用来防寒护脚。

笔者第一次看到扯竹麻是1951年土地改革后。那时我家从合川县(次年划入岳池县管辖)庆合乡第八村的“蒿芝坝”,搬迁到相邻的李家大院子,住进了分得的两间大瓦屋。从此就与大姨妈王华秀住在同院。大姨父有一手扯竹麻的好技术,每年春节前后的约两月时间,他专门给别人扯竹麻。哪家有竹子需要,就将大姨父一早叫去,做好准备工作,如选好加工场地,打起烘烤嫩竹的煤灶,砍好又大又嫩的青慈竹,并锯成竹筒等。

那是春节后不久的一天,突然传出院西角徐家要扯竹麻的消息。我们几个十来岁的小孩,欣喜若狂地跑到徐云君与徐云焕两家共用的堂屋中,看到紧挨里面石头墙壁前,新砌了一个长约四尺,宽有尺五,高两尺有余的方形烧煤平灶。此灶呈长方体,由几块石板砌就,再由软沙泥筑紧。离上端五寸处安放有一排手指粗细的铁条,形如煤灶的炉桥,只是比灶桥大,铁条之间留有小指宽的缝,供通风与漏灰用。铁条上面作成茶盘方形,四周边沿约高四寸。我们去时,看到姨父正把一团稻草点燃放进灶头的方盘形中。他一边举着竹扇在孔下扇风助燃,一边在草上面添放一些小木块。此时虽然屋内烟雾腾腾,有的人被呛得咳嗽不止,可我们为了看到扯竹麻的全过程,谁也不肯离开。

碎木屑被燃烧起来后,徐云君的家人早端来了一撮箕被砸成酒杯大小的原煤块。姨父接过煤去,均匀地倒在木柴火上,很快煤烟味充满整个堂屋。姨父怕煤烟呛人,直叫大家退出屋去,可我们几个小孩子抱着好奇心仍然站在那儿,谁也没有听从。

在姨父用竹扇助燃之下,原煤很快燃了起来,红红的火舌在灶上跳动,煤烟随之减弱,堂屋很快暖和起来。屋内渐渐平静。

大约事先姨父有了安排,徐云君的家人接着又端来了原煤燃烧过之后的二炭,盖在正燃烧的原煤与旺火之上,明火随之被压着。

灶火弄得差不多后,姨父走到堂屋的另一角,弯腰抱了十几根嫩竹筒,快速地平放在炉灶上。这些竹筒是姨父到竹林中选择的一年青竹,每根光洁无斑点又粗壮节长,从节处锯成短筒,堆放在烤灶的附近备用的。

竹筒放在煤火上烘烤后,姨父急忙把农村人常用的一根长板凳立在屋中,又把一张家织布做的围腰捆在身上。围腰不太长,刚遮着膝盖。他再将一根上半部挖着内槽的“插座”捆在板凳上。很快他又转过身去,将烤在炉上的竹筒翻了一个身,让每个竹筒受到均匀的烘烤。此时有淡淡的略带竹味的清香迷漫开来,让人有种兴奋的冲动。

姨父将独凳放在烤灶近前坐下,再把捆着“插座”的长板凳拉近身前,熟练地伸出双腿靠蹬在板凳脚上,再用双腿夹住板凳。快速地做好这一切后,姨父右手返过去,再次翻一翻在灶中烤着的竹筒。同时进一步做好扯竹麻的准备,如将“插座的位置正一正,试试高矮远近合不合适。再把一个布作的变成黑色的套子戴得右手上,摇摇所坐的板凳稳定程度,最后拿起两片能活动的铁夹,两手各捍着它的一头小木把子,举在头前半闭着眼睛瞄瞄。他两手一捏一放,发出嚓嚓的响声。这时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呈现出一副劲头十足与无比自豪的神情。

等到嫩竹筒被均匀地烤得略带黄色,并哧哧地冒着水珠,两端喷出白色雾气时,姨父伸手抓过一个烤好的竹筒,放进胸前的木头插座中。竹筒的一小半伸在空中,大半部分被木头挖出的半圆形凹槽包裹着,稳稳地立在姨父面前。姨父举起夹子,将刀片略略地张开,在竹筒上端夹咬着大约五分到一寸宽的外围,两手用劲一捏,那夹子就咬进了竹肉之中。他再将手轻轻一扭,接着由上向下均匀而平滑地慢慢拉扯,直拉到竹筒底部的节巴处,才将夹子松开。与此同时发出咝咝的响声,并从竹片中喷出一股股热气。这样一片竹麻就扯成了。夹子咬着的部分是指拇大小的硬块,使用时将其除去。而其余的则成了柔软细腻的竹麻丝,既可搓成绳,又可接连成数丈长的麻丝带,或用手撕成短片,编织竹麻草鞋。

大姨父的手劲特大,看着他扯竹麻,就像看他表演技艺一般。我们的视线随着他的手不停地转动着。他每扯完一个竹筒,脸上就涌起微微的暖意,就像我们看到老师发给得了满分的试卷,笑在脸上,甜在心头。

一匹竹麻宽两分到一寸不等,竹筒小的三片就可将圆筒外围带青部分夹扯完,而大竹筒则需扯五六片。带着黄绿色的竹筒外层被扯掉后,留下内层一个圆筒,干后可作柴烧。竹麻扯好后,就被摆放在阳光下晒去水分或挂在通风处的绳子上晾干,再从竹筒节巴处割断,就成了一匹匹的竹麻。如再打成捆子,就便于收存备用。

姨父曾经告诉笔者,他大多时间是在华蓥山中扯竹麻。有些山主,占有大片的竹山,每到扯竹麻的季节,就请几个或十几个“扯麻匠”,去山间的岩洞里,打一排烤烘平灶,吃住都在那儿,扯几天或十几天的竹麻。山主将竹麻摊放在地上被风吹干或被太阳晒去水分。漫山遍野白放放的一大片,是道好风景。竹麻放干后,割下来打成捆,或存放山洞,或挑下山去出售。

对于打草鞋,我比较熟悉。祖母与母亲都是打草鞋的好手。耳濡目染,笔者也学过打草鞋,虽然打得不怎么样,难登大雅之堂,可我毕竟亲自尝试过。

记得我考上高小到关圣场的庆华小学读书时,还将母亲打的草鞋带到华蓥河上的桥亭子上叫卖过。当时我好面子,怕同学笑话,事先就将草鞋装在一个布袋里,藏在同学的家头。乘中午休息那两个小时,我将草鞋摊放在桥面上,看到有人路过时,壮着胆子高声叫喊着:“草鞋,相因卖啊!”大约是因为母亲打的草鞋精美,或者是别人看到卖鞋者人小,就纷纷问草鞋怎么卖?于是,我们讨价还价,很快一双草鞋成交。当我卖完所有的草鞋时,心里那个乐哟,别人是难以知道的。

有了这份乐趣,就增加了我学打草鞋的劲头。

打草鞋的工具比较简陋,只要有专用的如图1的当地称作的“跋头”、长板凳、剪刀、腰担(弓形,长度为打草鞋者腰围的一半。有绳带一头固定在腰担尖端,另头有活套可挂在腰担又一边,腰担就固定在打草鞋者的腰部)、擂木(下平,底端为两个半圆扁体形,两圆体相交处,现凹槽,上端为扁尖体)等各一件即可。

打草鞋的材料更为简单,鞋筋一般用竹麻搓成筷子大小的长绳,并挽成团,用时根据需要剪成段。也有少许用棕绳,或棉绳,或麻绳的。而编织所用的材料,如用稻草,则叫稻草草鞋,如用竹麻编织,则叫竹麻草鞋,如用新、旧布条织成,又叫布草鞋。

打草鞋开始前,应作好准备。即先把工具与材料搬到打草鞋的地方,放在打草鞋者伸手可及之处。再安好板凳。板凳的朝向,以操作者而定。人坐的那一头,应该抵着房壁,一则以免板凳后移,再则打草鞋者所挂腰担上的绳索如果突然断脱,向后倒时有房壁挡着,可免生意外。要是挂跋头的板凳脚四个同高,前端还应该垫高些,以便让操作者坐着时身子后坠,自然地会将编织草鞋的鞋筋繃紧,有助提高草鞋编织速度与质量。安好板凳之后,再检查剪刀、擂木等是否放在近前。工具齐备,才将鞋筋剪下,其长短视草鞋穿者衡量而定。成人一般将两手平伸直后,从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那么长即可。要是小孩穿,则以孩子两手长度为宜。剪下了鞋筋,再就是稻草。用粗壮均匀的稻秆,除去稻草叶,抖掉沾在稻秆上的泥灰与杂质。如果编织竹麻草鞋或布草鞋,就将竹麻与布条选好放在近处。

工具与材料备好后,操作者坐在跋头前,将腰担横在腰间腹部,拿起腰担上一头拴着的绳索或带子,从背后绕过,将绳头的活套,挂在腰担另一头,那儿剜有一道沟槽,正好让活套落入槽内,显得十分稳定。

腰担上好之后,就把鞋筋挽成四股如图2,分别挂在跋头的最外边的两根立柱上,而把位于中间的两根内鞋筋的头,从准备作鞋鼻处,扭开两股绳结的麻丝,让其穿过之后返扭回再打成结,留有两根并列的鞋筋,作为鞋系带。如果是右脚所穿,就先穿过左边的鞋耳,再横过右边,穿过右面的鞋耳,最后与后跟处的鞋带连接)拴在腰担中弯处(即位于肚脐上下),操作者身子后移,就将鞋筋拉直了。

此时编织人举着材料如稻草的尖端,插入鞋鼻处的三角形底处编起,每编两圈,就用手将稻草向鞋鼻尖处猛力拉按,使其编织紧密。

编织的材料插头,均插放在鞋板底部,一则插头如不光滑,如此处理可让鞋美观,再则如竹麻的头,多为竹片结节,放作鞋底,能增加鞋的使用寿命。

草鞋编到一定长度时,将做好的鞋耳(一段直绳折拢,搭在编织材料中,留出鞋耳的长度约五分左右伸在鞋板外。右脚穿的草鞋,应先编左边的鞋耳(如图2);左脚穿的草鞋则先编右面。后鞋耳则并排编入,其位置在穿鞋人的脚骼骨处离后跟约一寸的距离。每组鞋耳约五六个。

鞋底板上的宽度达到人的脚掌最宽时,就将鞋筋从跋头上的立柱取下,再挂到跋梯上,每编几下就向上提升一格,让草鞋底板小到要求的窄度,再向下移动鞋筋,使鞋底板编织成中间略小似人脚板的形状。

草鞋底板编织完后从跋头上取下,将四根鞋筋并到一处,再编织约五分到一寸高的鞋后跟折立着,最后分开成两组,穿进后耳鞋内,形成半圆圈形,用一根带子与前耳的鞋筋相连,如图2。

总之,打出草鞋,底板就像鞋底或鞋垫,而所安的鞋耳只起布鞋帮子的作用。只不过由鞋耳、鞋鼻、鞋后跟等代替。

在用鞋筋穿连鞋耳前,要用剪刀把留在鞋板面的残枝废角剪掉,再拿擂木的底部把棱角擂平,用擂木的内槽推磨鞋板边沿,用擂木尖端抵着鞋板面的鞋沟,用劲擂推,让其光滑不剌脚,并让鞋面的高低显现出来,以示美观。

草鞋的后跟,用线或带穿连前,还要放在硬物上,用擂木捶打到用手指抚摸不挂皮而显得柔软,不会伤人的脚后跟为宜。

如果打的是布草鞋,尤其是给小孩子打的布草鞋,还可在鞋鼻上编织几条花布,让人穿上漂亮,令其高兴。

几种草鞋中,稻草鞋最为经济。其鞋筋所用的竹麻,有竹者可请人加工,无竹者可购买。因竹麻便宜,稻草可向种田人求要,或给很少的钱,所以本钱不多,当然卖得也便宜。解放前许多穷人都打草鞋卖,挣几个铜钱打油购盐。但草鞋容易穿烂,如果挑担下力者穿,夏季一天就穿烂了。

竹麻草鞋材料全是竹麻,成本高一些,爱惜穿可用一月。布草鞋穿起舒适,更穿得久一些,可那时哪去找那么多的布条?

如果在打草鞋的过程中,用安鞋耳的方法,将竹麻做的鞋耳留长些,将鞋底板四周,全编上鞋耳,就可以鞋耳为经,再用竹麻丝为纬,编织成鞋帮的型状,就成竹麻鞋,华蓥区的人叫它为“麻窝子”。竹麻鞋冬天穿上比布鞋还暖和,是那时农村人御寒的好东西,穷苦人还舍不得穿呢。

笔者曾打过草鞋,也穿过草鞋。打草鞋的酸酸甜苦辢,自己至今还记忆犹新。穿上自己打的草鞋,那种嗞味,也常常涌现心头。(金青禾撰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柬埔寨散记(之一)

    知道柬埔寨是在上中学时从地理课上知道的,但那时只知道柬埔...

  • 海岛血泪

    国家公祭日,牢记血泪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殇之日的特殊日...

  • 家乡的松树

    最近读到唐代诗魔白居易的《栽松》诗: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 散文:春天的嫩芽(褚化冰)

    散文:春天的嫩芽 文ㄍ阳光柔剑 一棵埋在泥土里的嫩芽,经历了...

  • 那些旧笔记本

    这些旧笔记本,保存时间最长的整整半个世纪。最旧最小的,原...

  • 醉在烟雨桂花里

    一个湿漉漉的九月,阴天,湿云,凉风,薄雾,秋雨淅淅沥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