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遵义城头的第一滴血——邓萍将军的生前死后

时间:2017-08-01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钟兴 点击:

他曾组织领导平江起义

他曾任彭德怀的参谋长

还曾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

他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他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35年2月27日

在遵义

他倒在张爱萍的怀中

他是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

我是先知道遵义会议,然后才知道遵义这座城市,因为遵义市,才了解贵州这个西部省份的。

2016年6月24日,清晨,我乘广州飞遵义唯一的班机,赶去这个城市的红军山,与作家协会的“大部队”会合。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家协会组织了部分作家重走长征路,之前,他们已经乘机到了贵阳。

我因为会议耽搁,直飞遵义——这是我第一次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

登机后,我正为到了遵义机场,如何赶去红军山与“大部队” 会合而发愁。我与邻座的女生聊天,她叫“周周”,是遵义市本地人。当她得知我第一次来遵义,就主动跟我说:“我家就住在红军山附近,我送你。邓萍墓也在红军山上呢。”

我的神经一下子就被剌了一下——什么?邓萍墓?

读小学时,有个男同学叫邓萍,长得文静、秀气。每次老师点名“邓萍”,他怯怯的答“到”,同学们立即笑翻了天……

一个男生取个女人的名字,当然容易让人觉得新奇。山村小学的男同学取名叫“刚、强、华”,而女同学则是取“英、萍、兰”,另外,就是“某招娣”,“ 召弟”,甚至还有“再招(弟)”的。

除了嗤笑之外,大家当然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取女人的名字。

平时,邓萍很少与我们一起野。后来,一个偶然事件,我们成了好朋友。某天,我终于忍不住好奇的问他: “你为什么取个女人的名字呢?”

他告诉我,爷爷出生时,得了怪病,差一点就死了。爷爷的爸爸为他寻医问药,找了许多郎中,也没有治好。后来,一个叫邓萍的红军带了医生帮他爷爷治好了病。

红军离开赣南后,爷爷多方打听,但是,却再没有那个红军的消息。解放后,爷爷还到县政府去打听过,听说,那个叫“邓萍”的红军死了。

怎么死的?在哪儿死的?

他不知道,他爸爸也不知道,当然,他爷爷也不知道。于是,爷爷就取名纪念那个叫邓萍的红军。

我们想象不到,他的名字里还真有故事,并且与红军有关的故事。

遵义机场很小,到机场后提了行李很容易出站。

 “周周”带我坐上了接她的一辆脏兮兮的吉普车。司机也许是她的男友,她没介绍,我也就不好问。那小伙子有些羞涩的对我解释:昨天去钓鱼回来,没来得及洗车呢。

事实上,对此我并不在意,现在我在意的是,如何抓紧赶到那个红军山,如何看看那个邓萍墓。

他开车速度很快,从机场到红军山40分钟左右就到了。而作协“大部队”当时还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逗留呢。

于是,我先登上了红军山……

1935年2月26日,天刚蒙蒙亮,遵义城头守军的枪尖,在朝霞的映射下,闪着寒光。

为确保攻占遵义取得顺利,邓萍跟随担任前卫任务的红十一团行动。红军攻占娄山关后,中央决定趁敌人喘息未定,跟踪追击再攻占遵义。27日,黄昏,邓萍与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团参谋长兰国清,趁太阳落山时黄昏的余光,率领部队前进到遵义老城北门外的前沿阵地潜伏。

天越来越暗,把部队安置好后,他们三人慢慢地、小心翼翼的挪动到距城墙10余米的小河边,隐蔽在草丛中,用望远镜观察遵义城头附近的地形和敌人的布防,研究部署夜间的攻城战斗。

三人距护城河50米远一个小土坡的草丛里隐蔽,他们要寻找一条便于部队向前运动的路线,以便夜幕降临时发起总攻。参谋长兰国清曾建议距离太近,安全得不到保障,需要转移。但是,邓萍没有同意,说这里就近便于观察。

忽然,邓萍从望远镜中,发现三营潜伏地有一部分战士正在爬城墙,他觉得莫名其妙。没有命令,他们为什么要爬城墙?为什么三营在总攻之前单独行动?

因为按原计划,部队只要接近城墙隐蔽起来就可以,待发起总攻才爬也不迟。

他正想办法命令三营停止行动时,又发现三营的官兵一个个又爬了回来,邓萍更想不通他们在干什么?

不久,三营的通信员跑了过来,报告说:发现遵义的围墙是两堵,三营爬进去一连多人后又撤回来了。

邓萍清楚了情况后,命令通信员马上返回,通知营长:部队不要撤回,准备在主力部队到来后,发起总攻之时爬城墙。

通信员飞快地向三营隐蔽的地方跑去了。

也许是通信员慌乱中的奔跑,弄出了太大的动静,也许,是守军本身早就已经注意到了潜伏着这边草丛的可疑。于是,守军的机枪、步枪向邓萍他们隐蔽的地方胡乱射击。

突然,一发流弹击中了邓萍的头部,他歪倒在了张爱萍的怀中……

    

邓萍,原名邓少章,1908年出生,四川省富顺县(今自贡市)凉高山人。

刚满19岁的邓萍,独自前往武汉,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一五”事变后,邓萍受中央委派前往湖南第五师第一团搞兵运工作,先后在营部、团部担任书记官和副官。邓萍与彭德怀、张荣生、李光组建一团党支部,邓萍任支部书记。

1928年7月18日,因南华特委被破坏,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等一批地下党员暴露被捕。情势危急下,彭德怀与邓萍等召开会议,提前发动起义。7月22日,他们率领一团一营在平江天岳书院大操场誓师动员,向平江县政府、民团、清乡队、清乡委员会发起进攻,历时不足100分钟,解除全部武装,俘虏千人。24日,平江县委在月池塘广场召开万人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正式成立,并成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江起义、

起义后,湖南当局调集大量军队围攻平江,彭德怀、邓萍领导的红五团被迫撤出平江。8月,国民党实行三省会剿,红五团多次反攻未果。9月遵照湖南省委指示,部队向南突围,与红四军在武冈新城会师,共同进行井冈山保卫战和创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

1930年6月,中央指示红五军与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由彭德怀任军团长,滕代远任政委,邓萍为军团参谋长兼五军军长。7月率军反攻平江,夹击国民党3个旅,大胜国军,追击并占领长沙。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三团转入江西。同年秋,邓萍与何长工受中央委派,合并随营学校、闽西彭杨学校建成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确定在瑞金九堡建彭杨学校,在于都建公略步兵学校,在村下建红军大学。

1932年,红三军团与红七军团的十九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政委,邓萍为参谋长,东出福建,连克清流、归化、将乐、顺昌4城,不久又攻下连城,扩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7月至12月,东方军两次入闽期间,共歼国民党8个团,俘获6000余人。

在攻打遵义的战斗中牺牲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是长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

张爱萍回来后,把参谋长不幸牺牲的事情跟彭德怀打电话报告,刚说了一句“邓参谋长”,就听见彭总怒骂:你们这些狗娘养的,猪娘养的,统统给我到前面死光算了。

邓萍黄埔军校毕业后,就到了彭德怀的团里工作。邓萍还参加了彭德怀的入党仪式。平江起义之后,邓萍就一直给彭德怀当参谋长。所以,彭总和邓萍感情非常深厚。无疑,邓萍的死,对彭总的精神打击非常大,因而,他感情冲动控制不住情绪、发脾气。

由于当年战事紧张,只对邓萍的遗体作了匆匆掩埋,未留下任何标记。新中国成立后,在彭德怀的亲自关注和老战友的共同努力下,遵义当地政府经过多方反复追寻,终于找到了邓萍烈士的遗骸。

1953年,遵义市政府确定在小龙山上修建红军烈士公墓,并将在当年战场遗址上找到的77位红军烈士的坟墓及遗骸陆续集中迁至小龙山上。同时,把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也从桑木桠移到小龙山。

从此,遵义人民习惯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

走进陵园大门。沿石阶而上,在陵园顶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

碑的正面,是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星。

碑的后面,就是邓萍将军墓。

我们现在看到的墓,上面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墓名“邓萍同志之墓”。墓地坐北向南,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墓身均以长50、宽40厘米的红砂石扣砌,棱面规整,通宽约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墓身正面嵌有墓碑,用的仍旧是张爱萍将军手迹“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黑底白字,每字约30厘米见方。左右侧室上壁刻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

邓萍墓的右后侧,在2004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红军英烈墙。

事实上,邓萍烈士墓,曾经多次迁移且改名。

1959年初,国防部寄给遵义地委经过彭德怀亲笔修改的《邓平同志的简历》(这里的“萍”字写为“平”字)。同时,国防部还寄来了彭德怀亲笔题写的墓名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之墓”。还曾电告遵义地委,说彭德怀元帅要亲来遵义为邓萍同志扫墓。

但是,后来却说气候原因,飞机不宜飞行。不久,那个著名的“庐山会议”之后,他再也无法来遵义了却这个心愿。

于是,墓名也只好改用时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的题字“邓萍同志之墓”。

文革期间,周林也被打倒了,周林题写的墓名,自然也被抹去。

之后,谁也不敢轻易再题写墓名了。于是,邓萍的墓碑直接就被改为毛体字“红军烈士之墓”——连墓名也改了!

在某些人看来,历史,随时都可以修改的——连烈士的墓名也轻易修改。

1979年10月,张爱萍将军从北京寄来手书的《邓萍同志墓志铭》。此前,张爱萍就曾为邓萍亲笔撰写过墓志铭。两篇墓志铭相比较,第二次改定的墓志铭除个别地方有时间变化和字句斟酌的修改外,另有两处十分重要的修改:一是在“该军第一团”后面,增加了“在彭德怀同志领导下”的字句;二是对邓萍同志的评价,增加了“深谋远虑,风华正兴”的词语。

忠于历史,同时也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彭德怀元帅和邓萍烈士的历史功勋。在1984年的迁建中,邓萍墓被再次移至现在红军烈士陵园内的位置。大理石镶嵌的张爱萍亲笔手书的《邓萍同志墓志铭》取代了花圈。

2009年9月14日,邓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红军攻下遵义城后,张爱萍写下一首挽诗:

长夜沉沉何时旦?

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

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

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

三军征途哭奇男。

从红军山上下来,我迎面就碰上了作家协会“大部队”。此时的心情,似乎有些沉重。

我在想:这个邓萍是否就是救过我同学爷爷的那个邓萍呢?

注:此文获得中中共中央《紫光阁》杂志社、中国知网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征文一等奖

作者简介:钟兴,男,1966年12月生,江西赣州人,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专业创作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其散文《国家记忆》获得第三届广东散文奖;小说《局长住楼上》获得中国小说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冯梦龙杯短篇小说奖”;小说《疑惑》获得广东省作家协会、南方日报社、广东省纪委联合主办的“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三等奖”;散文《忏悔》获得2015年度“雨花阅读奖”(二等奖)。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柬埔寨散记(之一)

    知道柬埔寨是在上中学时从地理课上知道的,但那时只知道柬埔...

  • 海岛血泪

    国家公祭日,牢记血泪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殇之日的特殊日...

  • 家乡的松树

    最近读到唐代诗魔白居易的《栽松》诗: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 散文:春天的嫩芽(褚化冰)

    散文:春天的嫩芽 文ㄍ阳光柔剑 一棵埋在泥土里的嫩芽,经历了...

  • 那些旧笔记本

    这些旧笔记本,保存时间最长的整整半个世纪。最旧最小的,原...

  • 醉在烟雨桂花里

    一个湿漉漉的九月,阴天,湿云,凉风,薄雾,秋雨淅淅沥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