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关锁烟霞姑嫂塔

时间:2017-11-08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 施毅平 点击:

金秋十月,华灯初上。驱车行驶在石狮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与独具闽南特色的石墙红瓦古厝交相辉映,喧嚣的城市节奏与娓娓南音浑为一体。

从学府路远远望去,绚丽的灯光投射在宝盖山上的姑嫂塔,顿时华光四溢,金碧辉煌,令人赞叹石狮不愧是一座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古城,一座朝气蓬勃、魅力纷呈的新兴城市。

宝盖山是一座平地崛起、孤峰兀立的石头山,虽然海拔仅209米,却是石狮第一高峰、石狮最大的生态公园。矗立山顶的姑嫂塔是古代泉州湾的重要航标,为“泉州八景”之一,号称“关锁烟霞”,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泉州(刺桐)史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点。

呵,宝盖山,石狮人民心中一座雄奇、伟岸的山!

呵,姑嫂塔!石狮游子一抹难于忘怀的娓娓乡愁!

姑嫂塔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南宋绍兴年间,泉州高僧介殊发现宝盖山地处晋江东南端滨海风口、水口的交汇处,有碍“风水”格局。于是,介殊四处募缘,择宝盖山顶兴建一座石塔,作为关锁风口、水口的镇塔,命名“关锁塔”,又名“万寿塔”。《泉州府志》称其“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往来”。《闽书》曰:“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传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名姑嫂塔”。

在民间,姑嫂塔有着一段凄美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石狮宝盖山下居住一对夫妻和小妹。一天,丈夫告别妻子和妹妹,背井离乡,远赴南洋谋生,相约3年之后回乡。勤劳、善良的妻子与小姑相依为命,姑嫂俩朝夕思念,经常登上宝盖山,垒石垫足,远眺大海,盼望亲人早日回家团聚。聪明的妻子还剪下长发搓成绳子系在风筝,把家书绑在风筝上,随风飘向南洋,传到丈夫的手中。3年后,丈夫终于收拾行囊乘船回乡。一天,姑嫂俩站在宝盖山崖,面向东海,翘首盼望。忽然,海面飘来一只帆船,站在船头的正是她们朝思暮想的亲人,眼看帆船即将进港靠岸。不料,海面卷起一股巨浪,船体触礁,船翻人沉,葬身大海。姑嫂二人悲痛万分,相抱堕崖自尽……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投海殉情的姑嫂,就在她们叠石堆台、眺望大海的地方建了这座石塔,称姑嫂塔。

千年的故事在风中飘荡,千年的乡愁在云间飞扬。啊,历经千百年的风霜雪雨,姑嫂塔成了闽南游子心间一缕挥之不去的绵绵乡愁,成为侨乡人民心头一座神圣的坐标。古时候,每当先民背井离乡,劈波斩浪,过台湾,下南洋,委婉动听的“姑嫂塔传说”也随之流传到金门、澎湖、台湾,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成为漂泊游子在水一方的遥远思念。每当台湾乡民和海外“番客”乘船返乡,从海面上望见姑嫂塔的时候,莫不举手高呼,欢欣雀跃!而当离乡时,登船回望姑嫂塔,绿草萋萋,白雾迷离,伊人伫立,塔影沉海,那情那景,无不黯然神伤,潸然泪下。每逢农历正月,当地人纷纷扶老携幼,上宝盖山,登姑嫂塔,祭拜石塔内供奉的姑嫂神像,寄托对宝岛亲人和海外“番客”的遥远思念。

清晨,从市区出发,车停宝盖山下的三源禅寺,顺山坡沿小道行走在蜿蜒的木栈道,仿如行走在一条黄色的“丝带”上,栈道两边翠林掩映,空气清爽,峰回路转,景色宜人。伫立揽胜亭,从不同的角度仰望宝盖山,只见宝盖山凌霄独立,姑嫂塔雄伟壮观,气贯长虹,心中不禁赞叹此山此塔真是 “海上丝路”的航标和奇特壮观的建筑艺术瑰宝。

宝盖山顶峰是一块硕大的花岗岩石,犹如倒扣的大碗盖一般。沿石阶而上,只见姑嫂塔突兀孤峰,凌空独悬,整座塔体全部用花岗石建造而成空心仿楼阁式,占地388平方米,共5层,高21米,底层加围廊,底座边长5.2米。塔身自下往上层层向上缩小,塔心通顶,塔廊规矩,每层翘檐迭出,纯朴自然,雄伟奇特,敦实厚重,巍峨壮观,令人心生震撼,大有“镇南疆而抗东溟之势”。一层正面门建一方形石亭,两边的亭柱镌刻一幅对联:“胜地有缘方可进;名山无福不能游”,横联曰:“泉南福地”。二层门额刻“万寿宝塔”四字。二至五层均建有2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内有石阶回旋直至塔顶,塔外围栏环卫,塔顶层的外壁建有方形龛,龛内刻二位女神像,据说是传说中姑嫂二人的形象。

姑嫂塔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依然巍然屹立于宝盖山巅云顶。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泉州地区发生8级的大地震,造成泉州“城内外庐舍圯,覆舟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泉州地区又发生一次大地震,造成泉州倒塌6座石坊,洛阳桥上的大石梁折断,石梁沉入海底……而姑嫂塔却经受住无数次地震撼动、台风侵袭、骤雨摧残、雷电霹雳的考验,至今仍安然无恙,与山同在,不能不说是世界建筑抗震史上的一大奇迹。1991年12月,泉州市地震局特地在此树立《姑嫂塔抗震史话碑》,证实姑嫂塔是考察地壳运动和研究古地震活动形迹实物。

绕塔四周,凭栏远眺,只见石狮市区高楼林立,厂区连成一片;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城市建设蒸蒸日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深沪、梅林港埠码头星罗棋布, 船只往来如梭, 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泉州湾跨海大桥如银链,似彩虹,蜿蜒伸展于云天海雾之间……此时此景,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是“手摩霄汉千山尽,眼入沧溟百岛通”;不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是“巷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不是“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而是“海入扶桑惊浪涌,山回葱岭翠微浓”,更是“郑和七去卅万里,怒海空翻六百年”、郑成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壮丽诗篇。

伫立塔前,我的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想,姑嫂塔作为古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经沧桑变幻,历尽千帆,至今依然初心不变,矢志不渝,默默地坚守着这片蓝色的大海和神圣的热土,默默地为海上往来的船舶引航指路,默默地见证着一代代闽南先民过台湾、下南洋,荜路蓝缕、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敢拼会赢的奋斗精神。而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扬帆启航,这座古老的石塔,古老的航标必将愈加璀璨,愈加迷人。

施毅平,福建漳浦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漳州滨海火山》《漳浦文学》主编。发表散文、报告文学作品100余万字。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柬埔寨散记(之一)

    知道柬埔寨是在上中学时从地理课上知道的,但那时只知道柬埔...

  • 海岛血泪

    国家公祭日,牢记血泪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殇之日的特殊日...

  • 家乡的松树

    最近读到唐代诗魔白居易的《栽松》诗: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 散文:春天的嫩芽(褚化冰)

    散文:春天的嫩芽 文ㄍ阳光柔剑 一棵埋在泥土里的嫩芽,经历了...

  • 那些旧笔记本

    这些旧笔记本,保存时间最长的整整半个世纪。最旧最小的,原...

  • 醉在烟雨桂花里

    一个湿漉漉的九月,阴天,湿云,凉风,薄雾,秋雨淅淅沥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