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苍苍的秦巴腹地,山川秀美,蜿蜒起伏。来自不同发源地的汉江水在吕河口和神河、平定河不期而遇,拥抱相握而流走。舒缓平坦的汉坝川绕山环抱,中间凸结一座卧牛形状的山恋,兀自独生,头南尾北,横亘在汉江河与牌楼古镇之间,静静地躺卧在汉坝川的怀抱之中。一尊独卧,天然而生,造化出罕见的世间神奇,给游览中华太极城时增添了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 殊不知,就是这座卧牛山上竟蕴藏着一段令人震撼的美妙故事。 听年高九旬的父亲讲:解放前,整个卧牛山古木葱茏,林竹相间,野果盈枝,奇花竞秀,植被特别良好,远远望去,卧牛山被原始的森林所覆盖。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空气新鲜。然而,慢慢地山上的树木柴禾逐渐在减少。原来,就在卧牛山东面的山脚下,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主人叫张运昌,连续生养了五位千金,从大到小,均按照招男之意起名,分别唤着招弟、盼弟、等弟、想弟、来弟。直到第六胎上终于生出了一男孩,张运昌如愿以偿,万般高兴。与妻子石秀云经过多次商议之后,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张军耀。父母一直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并发誓一定要把军耀扶养成人,金榜题名,绝对不能让他长大之后下田干活做苦力。 在那饥饿的年月里,张家的家境处于极度贫寒,除了耕种几亩薄田外,并无其他经济来源。被乡邻们称为五朵金花的女儿们,一直都在家里帮大人干活,一个也没有上学读书。自从得了宝贝儿子,张运昌天天带上五个女儿上卧牛山砍柴买柴。每天天不亮,石秀云就起床做饭,然后唤女儿们起床吃饭,吃罢早饭,他们就上山进林砍柴。姑娘们身背背篓,脚穿草鞋,一路上虎刺、勾虅、阳槐、灌木枝从背篓里探出头来。姑娘们被山风吹黑的脸庞上溢出笑容,个个身强体健,让人想到生活属于她们的还应该有花环,有美丽的头饰。然而他们却系着砍柴刀,实实在在做了砍柴女。卧牛山东面山势奇险,绝崖峭壁,荆棘丛生,张运昌就让姑娘们在坦缓的地方砍柴,他自己去陡峭处抡斧舞刀,斩棘砍树,艰难险阻非身临其境者是体会不到的。她们系紧刀鞘,插好弯刀,慢慢钻进林丛,拨棘、砍柴、去稍、截断、扎捆。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不一会就砍够了一捆柴。接着张运昌叫姑娘们将柴禾背到距卧牛山最近的吕河街道去卖。虽然,吕河街柴禾价格低一些,但路程较近又坦缓,姑娘们背着柴捆是走不了多远路程的。为了多卖一点钱,张运昌背着重重的一回柴到旬阳县老城去卖。久日久之,他们一直从东面上山,再从西面下街,卧牛山背上就渐渐形成一条崎岖的山路。这就是卧牛山古道的最初起源。 之前,卧牛山背是没有路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说:“地上本来就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后来,卧牛山背这条古道越走人越多。因为唯有这条路最捷径,如果不走这条道,进出神河方向的人,总要经过东南面牛嘴头绕山三分之一的路程;进出平定方向的,也非要经过卧牛山尾绕山三分之二路程,其路程遥远可想而知。更没有这条羊肠山路方便、省时、快捷。久日久之,这条翻山小路,慢慢形成了一条骡马古道。运往吕河东部地区、平定、神河、金寨、石门、赤岩、铜钱、水磨、甚至湖北省的店坪、竹山等17个乡镇的货物大部分都要从此经过。但它 只能通行骡马、轿夫、挑夫和背脚行走。然而,就是当时被人们称着状元路的这条山路,后来慢慢演变成卧牛山背上最早的骡马古道。 无巧不成书,苦难出高贤。张军耀从小学习认真刻苦,且有过目不忘之功能,他没有孤负父母的重望,最终一呜惊人,择取了当朝头名状元,位居榜首。然而,他父亲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母亲石秀云三十六岁守寡,但她终身不再改嫁。母亲六十大寿时,张军耀向皇上告假,回家给母亲祝寿,皇上得知这件事后,备受感动。于是皇上下了道聖旨,破例提前为石秀云在卧牛山脚下,今牌楼古镇最显眼处,修建一座豪华气派、闻名霞迩的吕河石氏贞洁牌楼。牌楼全部采用河西绿豆石建成,上面盘龙赋凤,刻字雕花,工艺精美,在全国众多石雕牌楼工艺中则如凤毛麟角。可惜这座考究的古建筑在动乱年代,也横遭不幸,实物现己荡然无存! 据考证:正当修建牌楼的时候,皇上还亲临现场视察,发现石秀云居住的房屋陈旧破烂,遥遥欲坠,回去后又下了一道聖旨:再给状元母亲建造一座舒适的宅院。有了这道聖旨,张家的五朵金花和五个女婿满怀一腔激情,组织劳力百余人,挑选四方能工巧匠,删除旧屋,增括庄基,大兴土木, 木料全部取之于卧牛山上,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前后修建两座庭院,一派清朝民居的建造风格,雕梁画栋,气轩昂然的古建筑就落成了。可惜,岁月沦桑,风雨离乱。如今这两院古建筑己经残垣断壁,荒凉满目。但整个宅院的形体依然端坐在那里,人们站在二级路上或高速路上,便可领略这两院古建筑昔日辉煌的身影。 正因为要修建贞洁牌楼 和住宅大院,大量的木料运输要经过卧牛山上这条山路,原来这条崎岖峡窄的古道,已完全不能适应急用的需要,括建古道迫在睸睫,势在必行。时任县长将括建工程全全承揽,当地百姓勇跃参加,沿老路开山凿石,盘旋而上,翻越卧牛山脊,一条九弯十三盘的山道石阶路全部贯通。为了行人和过往的客商食宿方便,山顶端还设建一处客馆,供给来往人畜歇脚食宿方便,现在一切不复存在。据当地老人讲:当时从山道上经常也有达官贵人骑马或坐滑竿,行礼由骡马驮载;穷人步行或给人抬骄,当背脚。滑竿类似担架,由两名轿夫抬着,山道艰险,为避亊故,流行轿夫唱路歌,极具趣味。 走在前面的轿夫往往以唱歌给后者一提醒路况,前唱:“山路不端吆”。后面答唱:“随弯就弯嗨。”因为道路曲折,后面轿夫被轿子遮住视线,前面就用这种唱词提醒。 遇险道,窄道时,前面提醒后面往路当中走,唱:“两边紧吆。”后面答唱:“中间稳吆嗨。” 前面有鄣碍物或来人时,唱:“大路朝天”。后答唱:“各走半边”。前面有毒蛇、荆棘、塌方或落石拦路时,唱:“拦路一条蛇”。后答唱:“踩上了不得”。前面有路况坦缓时,唱:“仰仰坡”。后答唱:“慢慢梭”。 前面有栈道或桥时,唱:“前面有坐桥,小心慢慢摇”。后答唱:“桥面窄或宽,我得慢慢颠”。有时唱词里多暗臧隐语,幽默风趣,互相配合。轿夫时不时的也喝几句酸歌,比如前面走过来一位年轻的姑娘或媳妇儿时,前唱:“面前一朵野花鲜。”后答唱:“老子没得工夫看”。轿夫的路歌尤为丰富而不重复,歌声响亮,韵味悠扬,在山谷久久回荡,给沉睡的卧牛山增添无限的活力。当时轿夫皆以挽起裤子,脚穿草鞋,衣衫破旧,赤裸双肩,压痕累累,可见轿夫艰辛的程度。 建国后,人民从地主手里夺过了土地,人民不在给地主挪租交课了。只向国家交售一点有数的爱国粮,当时吕河街道背建有供全区人民交粮的大仓库,起名吕河粮管所。卧牛山这条古道整日送粮买粮的人络绎不绝,每每上山时,个个汗流肩背。之前的古道有的被横水冲刷毁坏,有的被荊棘或山上滑落下来的石头挡住去路,行走不便又艰难。针对这一情况,区人民政府出资,对卧牛山古道又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拓宽路基,新修了石台级,却无大挖大填;整条线路仍保持状元路的原基,充分利用地形,挖高填低,纵向合理;沿古道拓展,必定起伏有致。翻越山巅,则显逶迤之美!受到了过往行人的高度称赞。 经过几十代人的整修和踏磨,卧牛山古道上的石骨被磨得亮泽光滑,随着高速公路绕卧牛山根盘出,卧牛山古道终于停歇下来了,但昔日那悠扬的路歌似乎还萦绕在人们的耳鼓,状元张军耀每次回家祭悼祖宗的身影也似乎若隐若现,那座曾经与这条古道交相辉映的石氏贞洁牌楼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我们不防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卧牛山背这条状元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