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一座神话传奇的山,位于陇东黄土塬的宫河塬,盘踞的这座山从塬边由东向西平视,是一道弯曲延伸而至的梁,从高到低约一里多长,远看好像隐隐约约的一匹马,马背驮的东西看上去特别显眼像马鞍,从古到今,人叫马鞍山。黄土形成的山,冬有雪的身躯,春有花的姿态,夏有绿的美貌,秋有金的容颜。 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人,会将马鞍山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讲给子孙听。传说中这山形是天神化的,孙行者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想收买他,给他封了一个弼马温。孙悟空不知道弼马温为何等职衔,官衔几品,一问才知道是个管马的,是天宫最小最不起眼的官职。孙悟空怒气难忍,一下甩掉乌沙,回自己的花果山做“齐天大圣”去了。这一下,无人管的天马出入自由,满天飞奔,有一匹灰马冲出南天门,看到东南方向有一汪清凌凌的池水,一高兴便纵身洗将起来,溅出的小泥点落下来,不一会就变成马鞍形的山。后人就把这座山叫马鞍山。 在我眼里,马鞍山是一座熟悉不过的山,当年父亲下放农村,在马鞍山劳动过,我还没有上学,那时家里吃货太少,知道这山里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几个小伙伴一商量,走了二三里路,就步行到马鞍山,见到了父亲,我们几个笑容满面,几个叔叔忙里忙外,上树摘下杏子李子和梨,一块来的孩子们水果吃了个美。高高兴兴走回家,太阳落山了,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母亲问了咋回事,我一五一十告诉了她,才明白是李子吃多了,当时越吃越觉得香甜,回家后感觉到肚子胀痛,母亲让我不要睡觉,多在院子走几圈。我在满天星斗的夜晚,走走停停在家院好几回,总算轻松了,午夜时分才上了床,成了我第一次去马鞍山的深刻记忆。上了小学,我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来马鞍山,割过柴,栽过树,摘过果子,在谈笑风生的集体生活里,同学们体验了义务劳动,感受到了劳动中的快乐,值得一提是自己品尝过了,这个花果山成熟的桃子核桃,享受了这些水果的美味。在马鞍山组织的平田造地植树造林这样的生产劳动,总会动员整个公社社员和学校学生,我见证了劳动中的那场面,特别热闹,红旗插满了马鞍山梁峁沟壑,高音喇叭传出嘹亮的歌声,人山人海,劳动气氛高涨,马鞍山上空军绿色的直升飞机来回转了几圈,飞机上摄像照像的人距离我们也近,听人说是全省最大的一次农业学大寨观摩活动。过了几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大江南北,马鞍山这个集体林场,随后也让村民承包了,不少知名人士也来过马鞍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景点。 远离家乡几十了,远近闻名的马鞍山,依然在我的脑海里,阳春三月,马鞍山的秀丽景色,会让你精神振奋,是游此山的最佳时候,走出王录村旱塬的尽头,黄土的山,染得色彩斑斓,梨白、桃红、杏粉、柳绿,神山光彩夺目。春的色彩,春的风光,白的无瑕,纤尘不染;红的冒火,灼灼生焰;粉色红白相间。一幅幅活动的画面,绿的油亮,惹人陶醉。花草树木姿态各异,一山一岭的花海,一行一行的松柏,一层一层的柳林,有了春的优雅神韵。微微春风吹绿山间,感觉自己踩上马背,跨在马鞍上抖鬃扬蹄,穿越山梁,感受着富有灵气的马鞍山美景的快乐。步行下山,身临其境来体验,山道峰回路转,踩着脚下的黄土,闻到泥土味,同当年闻的味来相比,还是家乡水土的这个味好闻,回望碧翠的山腰,花叶掩映的林间,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静静的心,一草一木,时光流失,情感难以割舍,回味无穷。走到沟底,也就是山梁尽头,也是想象中的马头,眼前一片碧绿透亮的池水,好像天马下山在此饮水的源泉。 山脚下的一池水,徐徐清风吹面,池中锦鳞飞跃,碧波荡漾。水面清澈见底,如镜反光,天上的云彩,山形,花草树木倒映水中。看到如此的画面,天光水色,游鱼点起波纹,小鸟低头戏水,此时此刻,感觉身临江南水乡,抬头挺胸,展望一个个黄土山峰直插云霄,久久还回不过眼神,回过神来,一个人站在家乡的马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