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田 谁都知道,要用钩才能将鱼钓上来,除非是姜太公用直“钩”意在“钓”王侯而心不在鱼。然而,我地的两种民间钓法,却是真正的不用钩能把鱼钓上来。一种是无钩钓虾,另一种是无钩钓大刺鳅。 以前,广东山区十分贫穷,一日三餐都吃粥,清寡得能照见人影,有时断粮还吃野菜。平时能抽上一支烟(商店出售的廉价卷烟),就是莫大的“享受”了,要是能吃上鱼,那简直是过“神仙”的日子了。买鱼线鱼钩,那时是几分角把钱的事,但多缺乏或舍不得花,因此长辈们“发明”了不用钩能钓上鱼来的方法。 从前粮食虽然紧张,好在古时祖先移居时眼光独到,门前、附近大洼地?堤为池养鱼,且河流环村,鱼类资源较为丰富,人们农闲时常在池塘、河边垂钓,藉丰富的渔获改善一下伙食。 先说无钩钓虾。此指河虾或青虾,一般生活在岸边水深一米左右的地方,水浑时多在更浅处,竿用1.50米上下的小竹杆就可以了,线用0.5的细线(当时人们用的是缝衣线,但有缺点,用过多次后就会莓变易断),将蚯蚓一条折叠两下渔线扎紧,饵可反复使用。连浮漂也不用,就这么简单,就可下饵垂钓了。可下多支竿,隔一米插一支,扇形布竿,待渔线动虾拖饵走时,即可提竿。不过,此“提竿”非彼提竿,要轻轻的,把虾牵引至离水面大约二十公分左右,并不提出水面,否则虾离水会松钳弃饵而逃,再用细眼小抄网悄悄潜入虾下方,一下将虾兜起拎上岸。抄虾时动作要轻、准、快,干脆利落,不宜搅出大的波浪吓走其他虾。钓虾的同时还可钓到贪食的小型鱼类塘鳢鱼等。 以前鱼塘和河里虾比鱼多,虾相当贪婪,遇腥蜚味流的饵,莫不蜂攒蚁涌,簇拥而来,连贯上“钩”。且不用担心其“炸窝”,即使不小心让它跑掉了,其它还会跟着来,接二连三,很有“前赴后继”的味道。虾一旦抢到鱼饵,生怕美食旁落,两个大螯就死死钳住,一丝不松,有时抄上了岸,还沉溺其间紧紧抱着不愿放弃“到嘴肥肉”。常常这边刚兜上,那边线又动了,竿梢连连点动,有时多竿齐作,叫人应接不暇,兜不胜兜。所以这虾很好钓,半天能“钓”到小半桶。春、夏、秋都可钓,冬天天冷则难钓。最好钓时当属大雨后和绵绵细雨天,鱼塘水涨变浑时虾觅食最为活跃! 再说无钩钓大刺鳅。大刺鳅我地叫“猪姆锯”或“猪麻锯”,非常贪食,见饵就抢,且围绕食物越聚越多,只要饵适口,必一气吞下,肚里食物涨到喉咙口还硬往下塞,因而生出了一条歇后语“猪姆锯――死食货!”,用来形容暴饮暴食的人,倒也贴切。它吃小鱼、虾,尤好蚯蚓,其体像泥鳅,灰色或灰褐色,无鳞,嘴尖,上半身近圆形,后半身渐渐成侧扁,又像带鱼,最显著的特点是其背上有一条锋利背棘,如锯,要“锯”人,钓起时宜以毛巾裹住摘钩,否则一旦被“锯”,就痒痛俱作,十分难受。这种鱼在无污染的山溪清河中产量较丰;少刺,仅一直骨,肉嫩味美,半斤左右一条的常见,个体上斤的偶见,上两斤的巨物就罕见了。大刺鳅靠岸生活,用2.70――3米的短竿即可,线上1号的,以前用的是黄麻皮手工搓成的细线(相当于现在的7号渔线),齐竿,免钩、漂,根据水流的缓急上10――15克的小坠,备多支竿,隔些距离插一支竿。上饵与众不同:随手在岸边折一根十余公分长的小草梗,错位对折,利于上饵,渔线穿过草对折处,拉过6公分,亦“对折”,再将中等大小的蚯虾由头至尾贯通穿进草梗,捋上渔线,如此穿多条,捋紧,扎牢,便成脚拇指大小的一个饵团,看上去浪形起伏,凹凸有致,鱼一旦吞入肚,鱼拽线外逸,就可挥竿甩鱼上岸。提竿时饵卡在鱼喉咙口,不易扯脱,但因无钩,宜一下子将鱼甩上岸,以毛巾裹住鱼,稍用些劲就可把饵从其腹中拉出。一个饵团可“钓”多条鱼,钓过很多条鱼后,饵被咬得过烂,宜换饵,不然就易“脱钩”了。 此钓法不要急于提竿,要等它把饵吞下肚提竿才保险,要是饵未吞入尚在口中提竿会“脱钩”。怎样判断出饵已被吞进肚呢?它的特性是把饵吞入才罢休,此时竿梢表现是下弯,有时鱼吞饵后在原地不动,线连续颤动,有这些情况可扬竿获鱼。 大刺鳅从暮春到初冬能钓到,夏秋要好钓,其中又以夜晚要好钓,大雨后和细雨天亦好钓,常能钓得盆盈桶满。 上述两种无钩钓法,只能用来钓虾和大刺鳅,钓其他鱼就不灵了。 (本文选自2004年《钓鱼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