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说年俗 品年味 赏年景

时间:2019-12-02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 陕西汉阴陈绪伟 点击:

戊戌雪夜辞故归,乙亥暖阳迎新回,浓情聚欢尽年宵,瑞气祥和国人醉。由于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对春节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愫,视春节为一年中最大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元旦已过,除夕将至,陕南汉阴那真真的年俗、浓浓的年味、美美的年景,就那样红红火火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欢欢喜喜过大年,汉阴人不只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就算结束,而是一个阶段性的理性的狂欢活动。从吃腊八粥一直到元宵节,都是说过年的好话、吉祥语,既是交流祝福,也是心愿期盼;一切开心和美好都在过年的时候表达和传递、散发和传播;弥漫在春节氛围的是快乐、是感恩、是憧憬……这便是年俗、年味、年景的呈现。这种年俗与年味往往相映成趣,年俗越丰富,年味越浓郁,展示的年景也就越美好。

年俗,其实就是过年的风俗。它是年文化的象征,记录着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地域文化的象征。陕南汉阴,是南北移民集聚地,年俗就更加丰富多彩。没到春节,汉阴整个山城乡村就呈现出一片喜庆、祥和而繁忙的景象。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步履乡间的村道院落,随处都能够闻到年的味道,感受到年的气息,领略到年俗的景致,心里有中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

进入腊月,汉阴人就开始筹划过年,进城上街赶集置办年货,已是车水马龙、人鼎沸腾的传统。腊月初八,依旧是家家“吃腊八米汤(腊八粥)”,以糯米、大米、豆类、蔬菜、肉丁等八种以上食料熬制成粘糊的粥。这粥不光自己吃,还会你送我一碗、我送你一碗,这叫相互送喜庆送福气;更要用这香粥,虔诚地告慰祖先以示丰收,祭祀天地以慰神灵,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到了腊月二十三,陕南城乡百姓都要祭灶,过个小年。“民以食为天”,汉阴民间更是对灶王爷是极为崇敬。一般人家都会贴灶王爷像,供奉糖果,剪的彩纸马和纸金元宝,丢进灶里一烧,以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在这天,家家是个小团圆、小团年,过去叫吃顿好的,现在叫搞顿丰盛的。如今祭灶王爷形式变了,在灶台墙边放个红包,恭喜发财,赚钱有道(灶)。当然,除夕前人们还用同样的形式,把灶王爷重新“请”回来“保平安”,以祈求“物阜民丰”。从祭灶这一天起,汉阴人就忙忙碌碌开始“扫扬尘”,一直扫到二十八,这样既把房屋打扫干净了,还能扫除灾难。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上天看一看,民间多情苦。”汉阴老人们传说:祭了“灶王”,他就会上天替民间说话,玉帝隔日会下界查访灶王所奏。于是这天家家推豆腐,炒豆渣吃;玉皇见如此清苦,就会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到了腊月二十六,汉阴杀过年猪、吃泡汤肉就盛行起来。民谣说:“腊月二十六 ,杀猪泡汤肉;乡亲聚一起,喝顿畅快酒。”场面情谊盛于过节,相当一场大喜事。杀年猪还很有讲究,不仅要选好日子、看好时辰,还要请村里擅长杀猪“掌刀”的杀猪匠,另外要找一两个有力的壮汉“帮下手”;拿汉阴民间话说是“好杀猪匠,能多杀出五六斤肉来”。年猪肉,主人会将一部分切成条块状,撒上盐,挂到柴火灶上面熏制一段时间,便做成了腊肉,风味独特,是特产的抢手货。汉阴杀年猪也有推豆腐的,将递刀喷出的热猪血,与刚做好的热豆腐搅和在一起,放些五香调料拌匀,捏成圆馍馍状,熏晒成血豆腐干,是一道陕南特色的美味佳肴。

还没到年三十,汉阴的街道两旁、月河两岸,已经挂满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凤凰广场上一群文化人,正聚精会神地为百姓义务写对子送春联。贴春联是过年的显著标志,过去是再穷也要买张红纸、写幅对联,贴上门神,祈福避难。现在更是大红春联贴出来,火红灯笼挂起来,金红福字到家(倒夹)来,烘托出欢天喜地迎新年的热闹气氛。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汉阴人挚诚的信念。出门在外的人,怀着孝敬父母、牵挂儿女、探望亲人这个家的温暖、团聚的期盼,风风火火地从四面八方朝回赶。不图别的,就是为了回家和亲人们吃一顿团年饭,说说心里话。民谚:“吃啥不吃啥,聚和一个家”,这年才会过得有滋有味。年饭前先去祭祖,上坟敬祖仪式格外郑重,这是汉阴人过年的讲究,先孝后悌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传承的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团年饭,不管菜肴丰不丰盛,讲究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这是陕南一年一度永不退色的风景线,也是汉阴百姓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年俗。

新年到,是孩子们的狂欢,除了自由玩耍,更吸引他们的当属压岁钱,一声“过年好”,大人的红包就主动掏出。吃罢年饭就要“坐年庚”,有的叫守岁,现在是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坐年庚中,民间有洗脚的习俗,汉阴人自古相信“三十晚上洗了脚,来年福气顺路和”、“大年三十不洗脚,干啥都会受磋磨。”所以当夜,全家人都会沐浴更衣,即便不洗澡,但脚必须洗,就图个好运气。年庚子时一过(零点),汉阴讲究放鞭炮“出天星”,家家户户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放“开门响”,城镇乡村鞭炮齐鸣,象征除霉消灾、祈福迎新。

“初一不出行,饺子吃一顿;初二拜家门,先走姑舅亲;初三又初四,亲戚朋友等;初五到十五,耍狮舞龙灯;感天又谢地,快乐迎新春;过了元宵节,安心做事情。”这首汉阴的民谣,表达民间闹新春的习俗和寄托。在汉阴,待第一声鸡鸣之后,噼呖啪啦,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个个面色红润,人人喜气洋洋,一脸的阳光,眼眉都是含着笑。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道贺祝福,“恭喜发财”“拜年”之声不绝于耳,山城大地,闪光溢彩,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接着红红火火的日子也就闹开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摇彩船、敲锣打鼓,将年节推向高潮。这年俗的味道,要过了正月十五后,才渐渐地淡下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陕南汉阴年俗的主线是“团聚”和“团圆”,展示着中华民族鲜活的一张年俗画卷,是移民集聚交融中共同描绘出来的,早已融入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年俗多姿多态,浓浓的年味给予的幸福感,真切而热烈。

时至现代社会,盛世让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年俗也增加了新内容,但传统年俗的基调没变,在汉阴人们心中深深刻下烙印。年俗,能够让人真切地捕捉到明天的希望;年味,能够让人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年景,能够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世间人情的冷暖与美好。年俗、年味、年景,温暖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心。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柬埔寨散记(之一)

    知道柬埔寨是在上中学时从地理课上知道的,但那时只知道柬埔...

  • 海岛血泪

    国家公祭日,牢记血泪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殇之日的特殊日...

  • 家乡的松树

    最近读到唐代诗魔白居易的《栽松》诗: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 散文:春天的嫩芽(褚化冰)

    散文:春天的嫩芽 文ㄍ阳光柔剑 一棵埋在泥土里的嫩芽,经历了...

  • 那些旧笔记本

    这些旧笔记本,保存时间最长的整整半个世纪。最旧最小的,原...

  • 醉在烟雨桂花里

    一个湿漉漉的九月,阴天,湿云,凉风,薄雾,秋雨淅淅沥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