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贵校召我来讲文学创作,说心里话我是非常乐意的。也交流了一下情况,我是打算根据各位同学的情况好好备课,当听说你们都是即将毕业的,我说我还是别这么讨人嫌了,学了四年中国语言文学,还没学烦啊。后来学校说,已经安排好了,见个面简单聊聊。今天见到你们,感受到你们朝气蓬勃青春气息,此时,我是很高兴的。 我给大家讲一小段《红楼梦》吧!开坛不讲红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你们不要笑,我讲的这个版本的《红柳梦》,说不定你们马上就用的上。 我从林黛玉办的一件唐突糊涂事说起。林黛玉办过糊涂事么?不是“心较比干多一窍”么?非常遗憾地告诉你,有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况且林黛玉按现在的情景说,14、5岁,就是个孩子,充其量是个大孩子。大家都知道,黛玉在贾府,书中是怎么介绍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那怎么还办会唐突事。 这件事发生在书中的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这一回咋读没什么意思,主要说贾府过元宵节,老太太,太太,小姐们一起喝酒看戏聊天行乐。其实你是没看进去,这一章的故事比“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还要精彩,还惊心动魄。 宝玉便要了一壶暖酒。贾母便说:“他小,让他斟去,大家倒要干过这杯。”说着,便自己干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干了,薛李也只得干了。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齐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 这个场景写的很温馨,同学们过些天毕业聚会,男女同学搞不好敢喝交杯酒呢。但是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黛玉当着贾府众人的面“喂”宝玉喝酒的举动,太过放肆。太惊世骇俗,就是在今天,有没有哪个女同学胆敢在饭局上“喂”男同学一杯酒?从这个场景感觉出林黛玉乱了方寸,耐不住性子了,“木石前盟”老这么拖着黑不提白不提也终不是个事,又没亲人帮忙替说话,想通过这个举动让众人认可一下他们的恋人关系。女孩子,不是在坐的女孩子呀,是书中的女孩子,都惯使这个伎俩,记得不记得《围城》上苏文纨请方鸿渐到家做客,一口一个方先生,等赵辛楣来了,她还叫方先生么,她张口就是“鸿渐”,可见海归苏文纨比林黛玉手段高明些。 为什么说林黛玉做了件糊涂事,当然贾宝玉是真爱,贾母是真疼爱,而王夫人,薛姨妈其他一干人等,都是排斥“木石前盟”的。贾母也只希望水到渠成,贾母的心思我放到后面说。 各位以后参加工作了,一定要耐住性子,不要轻举妄言。林黛玉了解贾府么,不了解,还不如薛宝钗了解的多。话说回来,你对你呆了4年这个学校,百分百的了解么?你即将要到的新单位就更别说了。所以未厘清脉络,未明白套路,凡是还是三思而后行。 我们接着说红楼故事,接下来书中是这样交代的: 宝玉替他自己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 王熙凤意欲何为?好像是没话找话,他明知贾宝玉喝的不是冷酒,说那废话干啥用呢?依王熙凤的心机,看穿黛玉的伎俩是没啥悬念的,作为府内总管,她一方面要维护贾母,王夫人这些领导地位,又要把一些棘手的事儿磨平,她就想通说那些似是而非不痛不痒的话,转移众人的注意力,好另起篇章,把事闪过去。 你到了新单位要和办公室主任啊,干部科长交朋友,起码要认识,就像王熙凤这样的朋友,当你有了闪失,替你说句话圆一下,或者帮你托把手。 接下来的故事就该说到贾母了,按照书上的叙述:上汤后,又接着上元宵。贾母便命将戏暂歇,边吃边说起闲话。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是何名?有答《凤求鸾》(这个书名好应景)。"贾母说:"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有人便讲了那书故事梗概。"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然后贾母发了一大段感慨: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了,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你听出来了么,这个老太婆一改往日慈眉善目,指桑骂槐的开粗口了。先是骂编书人 “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意在告诉周围的人,我们家可没这事,少胡说八道;又骂林黛玉,“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林黛玉不是她最亲的人么,他不是极力成就宝黛结合么。 要知道,贾母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维护这个家庭的基本工具就是封建伦理道德,显然“黛玉喂宝玉酒”触碰到了贾母伦理道德的红线,她认为她必须要对这个事做个评判和结论,必须说给众人尤其是黛玉听,她绝对不允许“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种闲话在荣国府出现,于是撕下了平日慈善的伪装,大放厥词。 贾母就如同你们将来要面对大领导,他可能对你挺欣赏,对你挺照顾,但是他的第一任务也是保障单位这个机器正常运转,你要踩了他的底线,他也会翻脸无情。要明白,这是正常的。就像《道德经》开篇讲的:道可,道非,常道。道理也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相反的那样,是常道。道理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这件事,黛玉为自己的唐突付出了昂贵而沉重的代价,认识到老祖宗也靠不住后,愈加“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无可依靠的感觉让自己郁郁寡欢,后来还发展到要认薛姨妈为干妈更荒唐的事。 我希望你们记下这个故事,这也是《红楼梦》这个文学宝库中的一滴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