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嵯下莜面香 七月份,正是大暑节气。我的家乡却是格外清凉。特别是那些农家小院里,处处柳树成荫,花红草绿。汤泉河碧波荡漾。彩虹桥旁,岸边的农家乐莜面馆比比皆是,生意红火。 沏一壶清茶,喝一杯老酒,谈一段往事,笑声伴着风声而去。 一个幌子,一种风情,莜面的香味,弥漫在西山的奶奶嵯下。巨大的石头,峭立在赤城去温泉的路上。一头扼守着霞城,一头守护着汤泉河的圣水。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奶奶嵯无形中就成了农家乐莜面饭馆的专属经营区。 来这里的人们,大多数都是旅游避暑的,还有探亲访友的,山南海北哪里人都有。他们都要吃一顿莜面窝窝。品尝一下滋味。留一个记忆。 赤城也是我的家乡,北部山区马营、独石口两个乡镇出产莜面。那里的气候温凉,无霜期短。适合莜麦生长。老百姓也爱吃莜面。其实,莜面的主要产地在山西、内蒙,张家口坝上几个县。莜面不含糖,营养丰富。非常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莜面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做好。仅我知道的,要炒熟、泼熟、还要蒸熟。才能做出喷香可口的面食。 莜面有多种多样的做法。我最钟情的还是莜面窝窝。那窝窝薄如蝉翼,透亮透亮的。一个个亭亭玉立。像水晶般的玲珑剔透。刚出锅的窝窝,一股香气四溢,直扑鼻口,让人食欲大增。再配上酸菜肉丝山药汤,羊肉蘑菇汤,蘸着窝窝吃,那味道爽极了。简直就是北方绝佳的美味佳肴。 做莜面窝窝,有许多的窍门, 一是,用开水和面,还得恰到好处,不软不硬,才能推出好窝窝。 二是推窝窝的手艺,一团面掐于两指之间,用手掌轻轻地推成面片,再用食指卷起来。一个窝窝就推好了。整齐地摆放在笼屉上,你看上去像是新筑的蜂窝一样漂亮。 三是,蒸窝窝要掌握火候,火候不够,莜面夹生,过火了莜面窝窝踏屉。 所以,做莜面窝窝也是一门手艺。 记得前几年,我在县外贸公司上班,有一位同事给北京的一位朋友送去点莜面,还特地从赤城带上水,拿来和莜面。我当时还不太理解。认为他小题大做。现在看来他是对的。 莜面是燕麦脱皮加工而成,受地域水土所限,只能在长城沿线的坝上坝下食用,离开这沿线地域,水和起来的面搓不成形,沾手。水是做莜面的基础。赤城的莜面,还需用赤城的水。做出来会更加筋道好吃。 莜面这种粮食,据杂史记载,还是皇上亲口赐封的。汉武帝在河套地区征讨匈奴,大将军卫青建议部队就地开荒种粮,解决部队后勤补给困难问题。大臣莜司敬献谷物种子。这种粮食收获以后,战士们吃了扛饿,个个精神饱满。很快就打了胜仗。汉武帝一看,十分高兴,就封这种粮食叫:莜面。以大臣莜司的姓打头,也是对莜司的最高奖赏。 莜面窝窝也有故事,据说:李渊(被贬为)山西(并州)太原留守的时候,一日因夫人临产,路过空灵山。中午吃饭的时候,方丈用莜面“蜂窝”筒筒招待。李渊吃了以后觉得神清气爽。觉得这个饭好。就问老和尚:这是什么饭?老和尚说:“叫莜面窝窝”。李渊说:“好吃”。 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以后,封老和尚为五台山主持。莜面窝窝也立了一功。这些都是传说中的故事,不是正史,都是莜面这种饭的演绎花絮。 赤城的奶奶嵯,在县城的西面。汤泉河,步云桥公园就在嵯壁下。它和东面的白河湾公园隔城相望。 一条街上,农家乐莜面馆就掩映在步云桥公园旁边。你可以吃莜面,赏美景。 步云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设计,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斜拉柱像一把利剑出鞘,直刺云天。 步云桥公园,小巧玲珑,亭台、廊道,布局巧妙,花草树木错落有致。雕塑作品精彩纷呈,生动有趣。 岸边的翠柳在微风中摇曳,蝉鸣声阵阵,满塘的荷花开的芬芳斗艳。 莜面香,花香,柔和在一起,让你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又痛快淋漓的饱尝佳肴美味。 家乡的饭,家乡的味道。其实,更多的是家乡的情愫,在外地的人,总是爱思念家乡。 记得有一年,夜晚坐在长江三峡的游轮上,万全县商业局的沈局长和我说:“回去敢紧吃一顿莜面窝窝。”他的这句话,让人思念家乡的情绪油然而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和家里人来奶奶嵯吃莜面窝窝,更多的是感慨。过去老百姓生活贫困,偶尔吃一顿莜面是改善伙食。现在吃莜面是家常便饭。 吃顿莜面窝窝,虽然是小事一桩,但回家乡的人,往往是为了心灵深处的慰籍。为了家乡的味道。 作者:王志海,河北省赤城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