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又一件文化艺术之典,书法家《张利宝先生书法艺术集》出刊面世。 这册书法集,从本土来看,是承接沈兰华书法集出版,又一册蕴涵文学的书法艺术呈现。捧读研学,书法册里凸显张先生个性特色,他不是一概书写唐诗宋词、名家伟人的诗句楹联,而多有自己创作的诗句、短文、佳句和楹联。他的书法之所以被同仁们认可,奉省内外好评,得大众人喜欢,关键就在于寄存文学的情怀,深含文化的底蕴,彰显审美的艺术。 自古至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实史上,都认可一个颠扑不破的文化艺术定律:“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这就说明,书法作为艺术之中的一个门类,亦离不开文学。展开张先生这册书法集,正是有这样的文化特质。 书法,若没有文学底蕴,就显得苍白无力。汉阴走出去的“三沈”昆仲、中国近代书法艺术第一人沈尹默,谈及书法就认为:书法作品渗入深厚的文化文学积淀,注入诸子百家的思想、哲学、美学基因,把这些基因贯穿于书法的线条、内核中,它便会在“知白守黑”里凸显它的厚重、流畅、明快,才会显现中华文字的“骨”和“魂”。这便是中华文化中,具有显著特征的汉字,由书写立起并透彻彰显出“精、气、神”,这种本质特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相比,有着鲜明的区别。 正是如此,细心研究张先生书法集,可探知书法蕴涵的文化艺术之理。人所共知,书法在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参与。在张先生筛选的这些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见识文学与书法之间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客体上看,传统文化对汉字点、画结体的整体性,线条结构的和谐、互补性有重大影响;而中国文化的统一性、美学性已渗透于书法的章法、形式与内容、书体线条的演化等层面。从主体上讲,只有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书者才有可能完成由纯粹的写字匠,向写字既美且又熟知书艺理论的书法家转变。这就印证了张先生常常念叨的“书道自然”,即书法不是写字匠,书法应该蕴涵文化的自然情结。 追寻历史,中华历代书法家,无一不是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文笔和唯一的书写工具,精练出书写技艺,而留下了万千墨迹。从我们熟知的诸如《兰亭序》、《祭侄文稿》、《书谱》、《寒食帖》、《灵飞经》、《九成宫》这样的神品仙品,犹如座座丰碑耸立!这些作品不仅书写技艺高超卓绝,内容真实感人,文采更是光照后世。张先生的这册书法艺术集,无不蕴含着这种思想、学识和艺术墨迹。 再看当今,有很多练书法的,单纯追求书写,只讲求形体模仿,而没有讲究文化底蕴,更没有“我”的书法艺术个性。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现在的书法家,只能说今天“书法家”这三个字覆盖下的写字族群,还真有点欠缺文化、素养及艺术审美之水准,更有点为难今人,不知如何评价。我常听张先生说过:客观上,书法越来越忽略以文化为根基,正在越来越成为一种单一的书写技巧,以“雕虫”欲盖“雕龙”,这样的书法就很难达到艺术的境界。 从传承角度看,铅笔、钢笔、碳水笔,以及电脑等,这些便利的书写条件,导致拿毛笔、学书法的人越来越少。大量有文化底蕴的人,一生的目标、努力和奋斗而很难与书法同轨同迹,甚至与毛笔毫无关系。在这个毛笔不再是书写工具的年代,就很少有人会用毛笔 ,会写毛笔字。从写字到练书法的人少了,书法艺术就少有质的飞跃。然而,当我们的书法家们熟读了古近现当代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后,其书法作品中的“精、气、神”就会藏之丰厚。当其领悟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意蕴后,这样的书法作品就会成为神来之笔。 从汉阴近几年来看,推崇中华书法之风日益盛行,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从一般干部到一些领导,从自谋职业人员到一些企业家,从书法爱好者到一些退休老年人,尤其是从少女到老婆婆的女性书法习作者异军突起,靓丽了山城书法艺术之光。这些书法族群,都喜爱在余暇时间挥毫泼墨,这是一种传承发展中华书法文化的极好现象。 汉阴书法兴盛,依靠的是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竭力推动之显效;依存的是汉阴书法艺术家们的热忱耕耘、无私奉献之大成;更加与张先生建议主张,始终坚持、言传身教,呕心沥血分不开。 我尊重张先生一句谨言:书法没有创新,只有精道;没有屈丑,只有审美。中华汉字几千年的造字法已成为中华民族之精髓,能去创新么?!中华书法追求审美意境,怎能以丑为美呢?!倘若是玩书法,游离文学,游离碑帖,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把字写得越歪越好,把字写得越糊涂越韵味。这就完全曲解了书法艺术,更与“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相悖,也亵渎了中华汉字的神灵。 且看,我们纪念沈尹默诞辰135周年,在全国书法作品征稿,凡获奖的以及书法展出的作品,都有经典的书法艺术展示在参观者面前。这些书法作家们,无一不是用心灵去挥洒线条,用文学的雨露去滋润书法的绿叶,而成就了文人书法。张先生这册作品,显而易见其书法特质,注入了自然之美、古典之韵、现代之风,甚至是文学的乡愁。 应该清楚,文学和书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文学讲究布局谋篇,书法也讲整体布局;文学重视结构,书法关键在结构;文学体现韵味,书法韵味更浓;文学旨在厚重,书法提倡浓墨重彩;文学寻求个性特点,书法更注重个性笔锋;文学主题审美,书法皆由美而著世;文学善于从古典中吸取养分,书法倡导从碑帖中得到启示。这便是文学和书法的异曲同工之妙。我比较认同“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好的文学作品”的说法。不仅要有味、有型、更要有品。正因为如此,我对自己也提出要求:抽时间阅读,选读精读有深度的好文章;关注书法,希望有时间用毛笔字,书写自己文学的真情实感,去绽放自由的心灵。 文学与书法的根在哪里?根在民族的土壤,根在熟悉的生活,根在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里。 祝愿张先生的书法集,能给世人带来书法艺术的丰厚享受;能给汉阴创建书法之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能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去攀登书法艺术之巅峰,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汉阴发扬光大而绽放异彩。 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