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大漠,阴山深处,从历史中走来,曲径通幽,穿越时空;伴随名刹“广觉寺”,又独领风骚,自成佳妙。 我在最好的时光,将打包已久的珍藏慢慢翻开,在独自的非同寻常之移动中――追寻渴望。终点如幻影般朦胧,久违的神秘揪紧心灵,感觉如今就是早晚会来的那一天。 由五当召东沟进入,凝视一会儿那座藏传佛教高大的覆钵式白塔,灵魂拉拽着躯体,将我安顿于一颗古松之下暂歇,它却返身召唤,将过去影象映入我脑中。 一 公元十六世纪末,土默特阿拉坦汗从西藏引入黄教,在蒙古各地建庙宏佛。黄教逐渐影响蒙古、汉等民族文化生活。 出生于呼和浩特大青山北白音珠日和的五当召头世活佛阿格旺曲日莫,从小聪明伶俐,记性好悟性强,他拜甘珠尔大师活佛为师,到青海塔尔寺学经返回多伦庙,在甘珠尔推荐下赴西藏哲蚌寺修学,取得“拉然巴”学位。去扎什伦布寺拜见五世班禅,获赐“罗卜森.加勒森.桑布”法名。在拉萨高研佛学,兼攻翻译。七世达赖赐“洞阔尔.班弟达”称号。这是黄教格鲁派最高学位,必须高度精通理学、哲学、医学、文学、声律等,由达赖、班禅亲自赏赐。他曾奉召进京翻译《甘珠尔》经(藏译蒙),乾隆皇帝赐予他“额尔德尼.洞阔尔.班弟达”称号,准其建召宏法。 康熙末年,阿格旺曲日莫游历阴山,五易位置,最后从敕勒川进入五当(蒙古语柳树之意,也含云雾)沟,由佛神点化老鹰抓经冠引导至吉忽伦图山前,选中如今的庙址。他领二个徒弟仁钦和杰布进后山找到水源,发现一个风景绝佳之处。恰逢进山打猎的准格尔台吉,为其及随从铜锅煮茶,商定资助建庙退清兵等大事。之后又攀登高峰垒石为堆,做下吉忽伦图山脑包的基础。 藏历土蛇(1749)年,阿格旺曲日莫在巴达格勒山东侧建寝室色木沁殿(后改灵堂),次年建洞阔尔大殿,同年十月初三召集僧众诵经,宣布五当召第一个学部――时轮教学部成立。 转眼四年过去,建起寝室、三大殿和部分僧舍。喇嘛由准格尔台吉选送的35名发展到一百多人。跟他的两个徒弟晋升为大喇嘛管理召庙诵经及后勤等具体事务。 五当召获乾隆皇帝御赐“广觉寺”藏、蒙、汉、满四种文字牌匾,是仅次于藏青甘地区黄教六大禅林(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的内蒙古最高学术寺庙,有“东藏”、阴山古刹之称。 二 为了解决活佛避暑、部分高僧静修和祭脑包中途休息等问题,阿格旺曲日莫效仿藏青甘和内蒙古一些藏传佛教寺庙做法,在寺庙之外另选幽静偏僻之地,建“庚毗”(藏语)为“静修之处”。而这个地方他早已心中有数,就是当年后山沟找到水源、与准格尔台吉见面之处。这是两条山沟汇合处北面的一座小山,虽不甚宏伟高大,但圆如僧帽,山顶平缓,与建五当召寺庙的巴达格勒山相同,形如座佛,背靠高山,前方开阔,左右二水交汇,似二龙戏珠;更有松林掩蔽,绿树分布,清幽恬静,真是纳凉修学静养的绝妙胜境。随命名其为“庚毗召”,择日破土动工。 此地距五当召约八里,原先只有顺沟谷的一条人行道,如今要建筑庚毗召,少不得拉运一些材料,同时从南二里外的沙林沁(蒙古语“挤奶场”或宰牲畜处)拉运奶食肉类。便沿路拓宽,铲高垫低。绕不开的大树就砍伐用作建庙的梁柱檩椽。?沟的油松,阳坡的榆树、桑树、山杏、山丁子、红果山楂、槭树、蒙古栎等,阴面的白桦、刺柏、山杨、山柳、稠李、椴树等,都能在建庙中配上用场,就是那些高大的灌木如山樱桃、黄刺玫、接骨木、金银木、虎棒子、铁线莲等也有其用武之地。 由施工的小山到沟底开辟S形坡路,连接通往五当召和沙林沁的马路,每天建筑人员、工匠、后勤杂役络绎不绝,这条沟也就随着在建的庚毗召从众人口中获得“庚毗沟”的名字。 杰布大喇嘛负责掌管庚毗召建筑事务。按照师傅活佛旨意,先在“格日乌拉”(蒙古语“房山”)东侧建小偏殿,作为管理人员办公休息处,然后在山之正中座北靠山面南建大殿为经堂,同时于西侧建二栋僧舍,在西南建厨房。历经二年,一正一偏一厨二伽兰宣告峻工。 至此,从五当召显宗学部,到庚毗召高僧研修参悟,再到北面高峰的大脑包祭祀,一套相互关联的黄教礼仪功能体系初具模型。但随着僧众喇嘛的不断增多,各方面仍然难以满足发展的要求。 三 头世活佛圆寂后,一位出生于归化土默特牧民孟克章格家的男儿,担起了扩建五当召及庚毗召的重任。 他就是五当召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被六世班禅认定,12岁进五当召,于1775年十月举行坐床典礼,赐法名益西丹巴.达勒吉。在五当召学经七年,经章嘉大国师推荐、理藩院批准,于乾隆47(1782)年赴西藏学经,主修五部大论和密宗经典。八世达赖赐名“额尔德尼.莫日根.洞阔尔.班弟达”,从嘉庆六(1801)年到道光五(1825)年间七次朝觐清朝皇帝。献呈哈达、马匹等礼物,嘉庆皇帝赐他貂皮大衣、??轿车、珊瑚念珠等珍宝。他在五当召期间主要是宏扬佛法,扩建寺庙,主持建筑了阿会殿和却.伊拉独宫,开设了密宗学部,扩建庚毗召。 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从西藏返回后,开春便动工扩建五当召。次年夏天,带领各学部毕业的八名喇嘛动身前往庚毗召。? ? 由巴达格勒东面进沟,向北行走于灌木青草掩映的山边道路,时而钻入松榆林中,时而绕过溪流边灌木丛,时而跨越山泉,拐上平缓的阴坡,钻入白桦椴树和胡枝子之中;斗折蛇行,绕石穿林,跨溪越涧。一会儿放步平路,一会儿逍遥山道,林密草茂,花香虫鸣,坎坷前进,迂回攀登。“”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至庾毗庙前山下,已有十几位静修高僧和大喇嘛合掌恭迎。活佛指着一块平坦圆型巨石对众僧说:“此乃当年祖始活佛觅水憩息之处也”!众僧惊奇说:“佛师之前并未来过,何以知之”?活佛点头含笑不语,唯口诵“阿弥陀佛”。 众僧徒拥活佛登山,花草上阶香,古树入殿绿。进正殿焚香祝祷后,活佛绕顶一周,指示于东侧建活佛府,南面再建两座经堂和一间偏殿,择空处增建十二栋喇嘛房,增加二间厨房。当即准备开工,到后年六月十三日祭大脑包前完工。 按照活佛旨意,大喇嘛从五当召工地抽调部分工匠,又新招民工上百人扩建庚毗召。殿房墙壁全部用本山石头垒砌,木料从山中稠密树林间伐。除此外一律不准乱砍澜伐,不准猎兽捕鸟,不准随便开道破坏植被花草,违令者重罚,增多苦役。一时间,山中热气腾腾而井然有序,沟谷红火冲冲且依条不紊。 时间易逝,光阴壬冉。转眼将近三年,庚毗召工程完成。六月十三祭后山大脑包之日,举行庚毗召全部殿堂房舍落成大典。黎明时分,活佛率大喇嘛、高僧进山,也有附近盟旗僧徒、王公前来布施朝贺的,会同庚毗召静修喇嘛云集经堂大殿前,依位次排列,敬恭佛享礼品,上香焚祝,诵“六字真言”和“鄂博经”。香烟缭绕于松林绿树之间,袅娜扶摇与云雾相接,钟鼓齐鸣,法号高奏,于群山间回响,在沟谷中荡漾。真是:佛临宝地生祥瑞,僧聚洞天启荣耀。贺毕,七名喇嘛同祭脑包的邻近蒙古族牧民信众,携带羊背子、砖茶、奶食、妙米、馓子等供品和铜锅铜壶等器具向后山进发…… 在庚毗召静修参悟的少数刺嘛,一般都在五当召按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完成显教实修三类士夫(下、中、上阶段),从某学部毕业,有的兼学了几部经典。进入庚毗庙后,上士道要以发大心、专为利他而修心,争取脱离小乘,突破狭隘自私,达到四身功德圆满的无上佛界,从而进入大乘的最高精神境界。这就首先要由波罗密多乘和密乘进入大乘之门,止观双修,依《密宗道次第广论》实修密乘。在相似程序和公共课程上按个体差异自修不同经典。 庚毗召经会每年的二月有十六天、四月全月,在修僧人全部于经殿轮流诵《努尼经》。念经的头一天只许吃一顿饭,第二天不准吃饭,也不能与?人交谈,一个劲头念,到第三天方可如平时餐饮。经会结束后,便可各回其室自学修练。明烛黄卷,默识朗诵。 黄教格鲁派的教义修练经宗喀巴改革完善,十分慎密严谨,但卷帐浩繁,细致深广,如九个“住心”、胜观、观修、发修菩提心、知母、念报恩、悦意慈、大悲、增上意乐、正修等等。而最高境界就是宗喀巴彻底完全的利他主义伦理观念,是从善如流美德,感召世人的人格力量。这可借助毛泽东思想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去理解,是一种以天下苍生为已任的崇高精神和宽阔襟怀,为人类共有的永恒价值尺度。这种由繁复升华为致高简单的境界,极少有真正修持达到的。 诵经静修之外,可参与义务杂役劳动。 很多僧人都喜欢到山下取水、进林中拾枯枝供厨房生火。临溪视水,静观清流,跃动空明,洗心见性;白练飞瀑,银河下落,飞雪溅玉,虹彩闪烁。穿林踏草,赏花观景,清风送鸟语花香,丽日映树绿岩峭;活动形骸,放飞心灵,天人合一,自然悟道。 四 半个世纪前,我在五当召住校读高小时,经常在寺庙山间玩耍,那时森林密布,植被完好,东西沟山泉流于谷底林间草地之上,清澈干?。鹰隼鹊类筑巢于松榆杆枝,野兽雀类栖居在岩洞灌丛;东沟口藏式覆钵白塔至庚毗召,郁郁葱葱绿满沟,嗡嗡隆隆起松涛。后来过牧偷伐加之山洪冲刷,植被日减,庚毗召也毁于动乱年代。 如今成为旅游胜地,前些年重建庚毗召庙殿,拆迁周围民房及无关建筑,重新规划景区。可开车绕山通往大脑包山顶。 国家投资维修寺庙,加强人工补植树木花草,构建五A级景区。进入景区,松榆掩映,岩石突兀,峭壁耸峙,一股清流自山而出,由沟崖跌落,飞流直下,成瀑冲潭,银珠溅玉,红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溪涧两边有圆形巨石,苔藓斑?,向西有石阶通山上,岩壁彩绘浮雕佛像,毫光闪烁,与山色树影交相辉映。五彩经幡随风飘动,犹如群鸟翱翔。仰望山头,乳白色庙宇如海市蜃楼,凌空驾云,似琼楼玉阁,淡云飘过,虚无瞟渺,如入仙境。游人感叹:真是“”阴山苑囿,塞外桃园“”! 藏传佛教认为,自然界山水不仅有生命,而且有超人间之力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头世活佛就对大地、山、水以及其间的生物满怀崇拜敬畏,一直往后传承下来。 黄教在内蒙古高原已发展传播了一千余年,其间经历宗教斗?融合、列强侵犯、自然人为破坏,留下的不仅是宗教,也是中华及以藏蒙为主各民族的宝贵遗产。 五当召、庚毗召与内蒙古、阴山、塞外、大漠、敕勒川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互相辉映,其文化深植地方民众之中,离开上述环境,它就失去了根基。 五当召、庚毗召敞开胸怀面向世人,使信众和广大人民看到了藏传佛教(黄教)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让旅游者看到黄教思想、教义、修练中许多开启智慧、抚慰心灵、规范道德和行为的精神,看到读经、敬献、祭祀等信仰和热爱自然的力量,从观赏寺庙建筑、文物、壁画、唐卡、雕塑、器具、珍品等领略宗教艺术之精湛和所含社会文化经济意蕴。开发这座宏阔宗教宝库,恢复了人们几乎遗忘的传统宗教文化习俗和逐渐消失的精巧手工艺,使千余年面临灭迹的建筑等文物得以保护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