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龙虾 不知什么时候,小龙虾摇身一变,开始登堂入室,成为风靡全国的美味,甚至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成为餐桌上一道近乎奢侈的珍馐。 我所生活的扬州,邵伯古镇的龙虾也是声名远播,仅次于盱眙和金湖两地。邵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广阔无边的邵伯湖和高邮湖相连,水质优良、资源丰富,成为野生小龙虾繁殖孕育的天堂。湖里的小龙虾皮色青黢、肉质鲜嫩,最重要的是十分干净,备受市场欢迎,附近南京、泰州等地食客都是慕名而来。 每年四五月份过后,斜倚运河的邵伯小镇,晚上美食一条街热闹非凡,众多饭店是一座难求。椒盐、麻辣、蛋黄、十三香,小龙虾烹饪目录不断增加,厨师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食客味蕾更丰富的体验。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美景中品味美食,诗仙李白要是有幸体验,不知道还会留下什么样的千古名篇。 从扬州到响水,回到我家乡那个不起眼的海滨小城,同样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一条灌河穿城而过,汇入黄海。“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诗篇,描绘的是十分稀少的四腮鲈鱼,这个鱼种,全国只有两处,一处是松江,一处是灌河。 我一直没弄清响水名字的由来,但是我所生长的村庄,四面河道纵横、水网交织,终是不负一个“水”字。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北农村还处于原生态的环境。家乡的老宅四面环水,前后左右都有河流相通,河水清澈、水草丰茂、鱼虾肥美。只是近几年回去,看到大部分河道淤塞,河水枯竭。 那时候我对捞鱼摸虾近乎痴迷,每个周末都不会落下,捉龙虾也就成为我记忆里最为丰富多彩的篇章。 捉龙虾的方法说起来简单、手段原始,但也有不少技巧,每一种方式都有不同的乐趣,我们孩子常用的有钓龙虾、掏龙虾和下笼子。 钓龙虾是最常用的方式,不需要什么装备,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做到。 准备的工具很简单,我们老家盛产芦苇,只需要选一些杆比较粗壮结实,没用虫蛀的芦苇,截成一米左右长度,杆端拴上一根一米左右的尼龙或者棉纺线即可,尼龙线一般都是家里用完的化肥口袋上的封口线。 唯一要花钱的装备就是一个小网兜,记忆中大概5毛钱一个。买好网兜,在家里找上一截铁丝,弯成圆形,两头尾端留出六七厘米的长度,把网兜的圆口沿着铁丝的圆圈撑开,最后把铁丝尾端穿到芦苇中间的孔里面,用线在芦苇外面缠紧,把铁丝尾端和芦苇固定在一起,一个简易的抄网就制作好了,有了这个抄网,钓龙虾就能保证万无一失。 工具准备好了,关键是饵料。龙虾是杂食动物,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但这些后来才慢慢了解。曾经有一段时间对小龙虾的误解很深,媒体上渲染的小龙虾是一种食腐动物,喜欢生长在肮脏的环境中,加之高中时候学校门口盛满垃圾的臭水沟里面有很多龙虾,后来又在下水道见过很多,对小龙虾的不能洁身自好,我一度深信不疑。 最近,在一个小龙虾知识的科普中得以了解,小龙虾需要通过花青素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抵抗能力,但由于自身体内没有花青素,需要通过从食物链中获取,因此水质较差,微藻较多的脏水环境,小龙虾更易生存。 其实,在那个没什么污染的年代,每条河里食物链都很完整,因此清澈见底的河里小龙虾资源也十分丰富。虽然当时不了解这些知识,但是小龙虾爱吃肉似乎人所共知,因此,我们准备的饵料有青蛙、癞蛤蟆、蛇、鸡肠、田螺等等,当时最常见,最容易抓到的就是青蛙和癞蛤蟆,这两种小动物成为我们钓龙虾的牺牲品。 万事俱备,只需要带个桶,门前屋后随便在一条河边摆开阵势就好了。为了钓到更多的龙虾,一般会准备很多杆子,在河边每隔两三米一溜排开就可以了。线上不需要钩子,也没有浮子,只要挂上一块去皮的青蛙肉或者癞蛤蟆肉就可以。摆好后,拿上自制的抄网,一根一根杆子提起来检查有没有上钩的,有上钩的慢慢拉到水面,把网口从水下对着小龙虾尾巴后面抄上来就可以了,因为小龙虾逃跑是尾巴向后倒退行进。二十几根杆子轮回逐个巡回检查,往复操作下来,每次都会大获丰收。随着后来环境的变化,资源逐渐枯竭,现在回老家,野河里早就一虾难寻。 钓龙虾看似简单,也有很多危险。一个人到野外河边,难免有溺水的危险,因此,经常是结伴而行,有时候父子同行、有时候兄弟同行、有时候小伙伴同行,但免不了有大胆妄为、按捺不住的时候。 有一次,我偷偷一个人到野外芦苇荡里钓龙虾,正钓的起劲,检查到一根杆子时候,感觉水下前所未有的拉力,我一度怀疑是不是遇到传说中的水鬼了,心理十分忐忑,硬着头皮使劲往上拉,结果是一条蛇,身体缠着芦苇,用嘴咬住青蛙肉,被我一点点拉上来了,还好小时候就不怕蛇,刚好把蛇抓上来,褪皮后切成段,当做钓龙虾的饵料,这算是钓龙虾趣事中的惊魂一幕吧。 要说钓龙虾最简单、最惬意的话,掏龙虾就是最辛苦、最脏,还是最受伤的一项活。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的动力,不知哪位智者说过的这句名言,我深有同感,因为即使掏龙虾有这么多缺点,我还是乐此不疲。 小龙虾的繁殖是在洞内完成,因此,所有的小龙虾都会打洞,这就相当于它的商品住宅。勤劳的小龙虾会自己打洞,也不乏有一些比较懒的家伙鸩占鹊巢,捡别的小龙虾用过的洞穴。完整的小龙虾洞穴都会封口,因此判定是小龙虾的洞穴,还是蛇的洞穴很简单,完整的小龙虾洞穴都会封口,一般看到河边近水的地方,有一堆凸起的新鲜淤泥,淤泥上面布满爪印的必定是小龙虾洞穴无疑。 筑巢引凤、繁殖后代,洞穴里一般都是成双成对。但有的临时洞穴没有封口,有的没找到配偶,洞穴里暂时独居的也是屡见不鲜。 掏龙虾最辛苦的就是挖土。小龙虾打洞一般从六七十厘米到一米左右不等,小孩子手臂只有五十厘米左右,因此,经常需要围着小龙虾洞口挖一个坑。由于靠近河边杂草丛生,泥土里草根、芦苇根交织,挖土很费力气。 为了做好配合,掏龙虾常常是两个人配合完成,哥哥还有大舅家的表哥就是我掏龙虾的常规拍档,但是他们一来怕脏,二来怕洞里有蛇,所以通常负责挖土,掏龙虾的活由我来干。 看起来挖土是体力活,又累又重。掏龙虾很简单,只需要手臂伸进洞穴里把龙虾拉出来即可。其实不然,很多地方由于条件限制,不太好挖土,为了能掏到龙虾,经常整个脸贴在泥巴里面,让手臂尽量延展,才能抓到龙虾,结果就是满脸泥巴,只剩两只眼睛露在外面。 小龙虾洞穴直径较小,刚好能允许手臂进出,由于土里草根、芦苇根等杂物较多,手臂经常被洞穴壁上的杂物划得伤痕累累。 再者,由于洞穴很窄,小龙虾在里面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挥舞着大钳子驱赶入侵者,我伸进去的手就成了被攻击对象,半天下来,满手到处是小龙虾钳子夹出来的血点点。 曾经一度我惧怕掏龙虾。村里曾有传言,邻村有个小孩掏龙虾,由于洞穴有两个出口,手臂伸进洞穴的时候,刚好洞里有蛇,从另一个出口窜出来,小孩子掏龙虾时候张着嘴,蛇一下子窜进肚子里,后来不治而亡。因为这个可怕的传言,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掏龙虾。后来渐渐想想,这好像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谭,慢慢又放开胆子,继续重操旧业。现在想想谣言的确是害人不浅。 如果说钓龙虾、掏龙虾是为了一饱口福,后来的下笼子就不局限于此了。 钓龙虾和掏龙虾,由于方式限制,效率始终不高,总是所获有限,也不能天天干。下笼子虽然要花点成本,但是效率大大提升,也可以每日进行。 下笼子一般都是成人做的,小孩子围观的情况比较多。笼子一般使用竹子做骨架,围成一个圆柱形,外面是农村常用的深绿色或浅蓝色尼龙线织成的网子,小时候家家户户常用这种尼龙线织养鸡的围栏或者鸡笼。笼子两端都有进口,进口是圆锥形,外面大里面小,只能进不能出,与捉黄鳝的笼子一个类型,类似今天的单流阀原理。 下笼子很简单,只需要准备很多笼子,每个笼子里面放两只去皮的青蛙或者癞蛤蟆,天黑的时候把笼子放到河里,第二天一早去收笼子即可。那时候下笼子几乎每天都是满载而归,然后赶早拿到附近的县城或者集市上去售卖,也算是劳作之余的一笔收入。 农村小孩子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零花钱,有的缠着父母,弄个十元钱买了三四个笼子,向父母承诺挣钱还本。每到暑假开始下笼子,捉到的龙虾那时候能卖一到两元一斤,说是还本其实最终也没还,暑假里挣的那些零花钱,男孩子都用来买零食、连环画、小玩具之类的。女孩子比较有心思,她们有耐心攒钱,一个暑假过后,积攒的零钱能给自己买一件渴望已久的连衣裙,让别的小朋友羡慕不已。 童年的乐趣是与泥为伴、与水为伴、与田野为伴,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今天,看着孩子坐在电视前,或者盯着手机,他们的世界在哪里?他们怎能体会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