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到鲁院时,正是春风抚柳的三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院郁郁葱葱的绿。绿树婆娑的倒影镶嵌在湖水的微波上,风儿轻轻地吹来,微波荡呀荡,荡出一个似有似无的笑影。我把这看作是鲁院的表情,清清的浅浅地微笑着,欢迎一个个来自四面八的学子。 湖水快乐的波纹里,是鱼儿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身影。在我默默的注目中,红的、黄的、黑的、花的一尾尾鱼儿,也是那样快乐得欢欣鼓舞。一个接着一个的鱼跃,像是精心编排的舞蹈,我把这也看作是鲁院独特的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过后,我便开启了鲁院四个月的学习生活。每天于教室上课、食堂吃饭,之后便于校园里漫步,每当路过湖边,总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望一望湖上的垂柳,看一看湖里的游鱼,看它们或三五成群的追逐嬉戏,或形单影只地独自徘徊。某一天,我便望到了湖里亭亭玉立的荷花。虽然还是含苞待放,却更让人满怀期待。每天对着将开未开的荷花一遍遍地行注目礼,直到荷花褪去羞涩的衣衫,开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景。 有时坐在湖边,想着那一首《采莲曲》,似乎看到远古的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的样子,内心便生出许多的羡慕来,这大概也和“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一样的心境吧! 来鲁院的路上,眼见林立的高楼、奔驰的车辆,身被疲累占据,心被嘈杂装满,一脚踏入这个纯净自然的清悠之地,享受着“水光潋滟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致,身瞬间卸掉疲累,心即刻荡净嘈杂,每日里面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之花,这样美好的心境,也是该被他人羡慕了的。 二 回首之间,看到了那一尊矗立的鲁迅雕像,我仿佛一个自远方赶来的朝圣者,久久地站立于前,心里默想着先生的那些经典篇章。从《故乡》到《祥林嫂》,再到《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文学之路上的跋涉,总是漫长而又充满艰辛,不能缺少心灵的滋养与精神的鼓励,而这一部部传世经典仿佛一个个指路的灯塔,让我在虽艰难的行进中依然选择了义无返顾。 漫步绿树掩映的园中小径,抬头之间,我又看到了老舍、巴金、矛盾、冰心……曾几何时,这些闪光的名字,像高远天空上的星辰,现在看着大师们近在咫尺的雕像,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遂道,滑入到过往生命涌动的河流里,而逝去岁月里的那些精彩瞬间也被完美定格。我似乎看到,他刚为小说完成一个精彩的结尾,他放下正在冥思苦想的小说开头……他们陆陆续续地汇聚在这园子里,伸展着疲累的腰身,然后或坐或站,围聚在一起,开始了激昂而热烈的讨论。一番讨论之后,他放弃了那一个自认为精彩的结尾,他找到了那一个完满而漂亮的开头。抬头仰望之间,一时顿悟,原来大师也有苦思冥想而不得的烦闷,也有自认为精彩而遭人贬斥的尴尬。一时顿悟,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有承认失败的勇气和推倒从来的决心。 三 与鲁院邂逅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蓊蓊郁郁的绿依旧傲然枝头,将开未开的花便开始吐露芳芬。只几天时间,校园里便是粉白一片、嫩红一片。穿行在校园小径上,像是于花海里倘佯。“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这是赞美玉兰花的诗句。玉兰花无愧于这样的赞美,那绽放枝头的花瓣,白得像雪、粉得像霞,白里透红的样子,像极了学员们青春而朝气篷勃的脸庞。 梅花层层叠叠开成一片云霞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四名同学差不多都能叫上了名字。为了不辜负这一场盛大的梅花之约,许多同学都来到楼下的院子里。这一个闻着梅花的香,那一个看着梅花的美,那绽放的笑脸和绽放的梅花都是一样的灿若云霞。 梅花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这说的是梅花也是我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四名同学,以文学的名义聚会在这里,他们在探究文学要义的同时,也在追求着梅一样高洁、坚强和谦虚的品格。 最喜欢玉兰花的花语,因为她代表着报恩。我觉得,报恩是人最可贵的品质。望着粉着、白的玉兰花瓣,像是望着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的脸庞,面对他们,我内心里感激的话语,就像满街满树开得繁盛的玉兰花。感恩的玉兰花,你能捎去我对亲人、老师、朋友、同学的惦记与思念吗?人生有着许多的聚散离合,不久之后,这开得繁盛的玉兰花便会随风飘落,而我也会告别鲁院,告别相聚了四个月的老师与同学。 四 当然,来鲁院不只是赏花看鱼,鲁院的景色故然美丽,也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开学典礼之后,紧接着就迎来了鲁二十九的首次联欢会,就像我在联欢会上朗诵的散文《写作的幸福》里描述的那样,“人到中年,坐在教室里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面对这一份奢侈,除了幸福的陶醉,更多的则是内心的一种压力。” 鲁院有着让人倾慕的湖水、游鱼和花树,可更让人倾慕的是她所达到的文学高度。从《我的鲁院》一本书中,我看到了邓友梅、蒋子龙、王安忆、莫言、张抗抗、刘震云、余华、谈歌、关仁山、徐坤、红柯等著名作家的名字,而他们都是鲁院的学员,就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位列其中,我不能不感到来到鲁迅学习的荣幸。 我想象着,若干年前,这些文学大家也像我一样,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鲁院,然后像一个个小学生一样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期待着走进通往文学圣殿的大门。若干年后,他们真的找到了各自打开文学奥秘的钥匙,书写出一部又一部伟大的宏篇巨著。如今,站在文学圣殿的大门前,我也期待着找到那一把开启圣殿的钥匙,让我抒写的作品能够走进读者的心灵。 视野决定作家的格局,对文学的理解与认知,则决定了作家可能到达的高度。来到鲁院,我更多的是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四个月来,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都先后走进鲁院,聆听着专家们的讲座,静坐于鲁院一隅的我,仿佛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纵横了十万八千里。 “中法文学论坛”“陈忠实作品研讨会”“枊青作品研讨会”等文学活动中,我聆听了铁疑主席的讲话,并和中法著名作家进行了交流互动。这些高规格的文学活动更像是一扇扇打开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得以瞭望到了文学更广阔的世界,文学更丰富的内涵。李敬泽、邱华栋、胡平、刘庆邦、郭燕、李洱、梁鸿等著名作家、评论家也先后走进鲁院,为学员们破解着一个个文学创作的谜题。在老师和同学那里,我获得了启示,那就是,一名成熟的作家,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新颖而恰如其分的写作手法,更要有关照现实的情怀;他不但要具备圆熟的文本能力,还要有对历史与现实审辨的人文认知和价值判断;他要根置于传统文学与文化的沃土,观照现实,洞察人情,并有着鲜明的写作个性与批判色彩。鲁院的学习,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文学,并反思自己的创作。对照以上的文学理念,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创作上的一些误区,而要成为一名成熟作家,我还要在未来的文学之路上不断地跋涉。但不管前方的路多么遥远,多么难行,我都将一无返顾。 李敬泽老师说,写作者要深刻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要认识到,我们可以做什么?这个世界期待我们做什么? 我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这里是我生命的根,也是我创作的根,我的写作必须从这里出发。幸运的是,在文学之路上,我与鲁院不期而遇,她鼓励我向着文学更广阔的世界进发。 李樱桃 作者简介: 李樱桃,笔名易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高研班和内蒙古文学创作研究班毕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作协副秘书长;小说获第十一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首届延安文学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