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每当听到这首《烛光里的妈妈》,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满脸皱纹的母亲。以前听母亲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不管年龄有多大,在父母亲的眼里永远是个孩子。 上师范时,我住校。基本上是一周回家一次,那时我每周都回家。回家时妈妈总是很忙,但不管多么忙,和我在一起时,总是陪我说几句话。那时感觉回家真的很温暖。 “你脸上有皱纹了?现在你看起来很像外婆。”母亲笑了笑说:“老了,能不老吗?你都快毕业了”。 看父母亲日渐衰老的容颜,我心里酸酸的。 岁月匆匆,母亲那原本光滑细腻的脸颊上如今已爬满了一条条的皱纹,脸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参加工作后,有一天深夜我到外地学习回来,没有打招呼就匆忙回家。敲开家门,开门的是母亲,她见到我,心情格外的高兴,但我第一感觉母亲好象矮了似的,妈说也许是你长高了的原故吧。 母亲连忙接过我手中的行李,但她的动作没有两年前那么利索。她听说我为了赶火车没有吃晚饭,忙摸索着到隔壁厨房,生火做饭。 走进家里,家里的摆设还是那么井井有条,惟独在电视柜上多出了几个药瓶,顿时眼前一片模糊,但没有使眼泪流出来。 母亲从我卧室取出我的大衣给我披上:“家里的天气不像南方那边,小心着凉!” 厨房里亮着灯。我看见母亲的脸上、眼角多出了几道皱纹…… 女儿小时候曾天真地问:“奶奶,你眼角旁的一条条是什么呀?”母亲微笑着,只是淡笑而过…… 儿时,我体弱多病,每到夏天,母亲则是拿着扇子,轻轻的为我驱走夏日的炎热,自己却是满头大汗。我抬起头,想擦去母亲额头上的汗珠,却无意间发现母亲的眼角旁长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那时自己还小,不懂母亲的艰辛,更不懂母亲为我付出的爱,我只是理所当然的享受着它。“妈妈,你老了。”我稚嫩的声音打破了这闷热的夏夜。母亲并没有生气,微微一笑,只是手中的扇子扇的缓慢了些……扇着扇着,我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但耳边仿佛听见母亲在低吟着…… 前天读了一篇文章,一个年纪幼小的孩子,不幸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求了无数次的医,却始终没有治好。一天,孩子在山中的一个木屋里,遇到了一个巫医,巫医说:“我能治好你的病,但是治这病必需有一味药做引子。”“太好了!”孩子高兴的问:“您要用什么做药引呢?”“这种病很难治,必须要用你母亲的心做药引才行。”孩子听到后,便急匆匆的向家跑去。天黑时,孩子到了家中,“妈妈!我的病能治了!”“是吗?太好了!”“但是,巫师说必须要用母亲的心做药引。”母亲听了后楞了一下,亲亲了孩子的额头,转身走进了屋子。片刻,孩子听到了母亲微弱的声音,“孩子,进来吧!”孩子走进房间。“拿好,这是妈妈的心,你拿去治病吧。”孩子双手捧过那颗鲜红的心,转身向巫师处跑去。但,夜太黑了,孩子在山林里转呀、转呀,却怎么也找不到巫师的住处。一着急,孩子便被一根树枝绊倒了,孩子嘤嘤的哭了起来。这时,母亲的心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吗?”…… 读着读着,我的泪便潸然而下,不能自已。恍惚中,我想起了母亲,在我蹒跚走步时关爱的眼神;想起了在每一个上学、放学时母亲风雨中的身影;想起了我每一次生病时,病床旁那憔悴面容母亲;想起在每一次挫折后,母亲那关爱的话语;想起了每一次远行归来时,母亲那欣悦的笑容与鬓边的平添的白发。当我一天天长大,步入工作岗位,而母亲的心却始终伴随着我,在生活中每一次跌倒时,好像都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孩子,摔痛了吗?”。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泪眼中,我看见母亲的脸上、眼角又多出了几道皱纹! 2017年5月14日于母亲节灯下 作者简介:王继伟 笔名:荆北 汝南县作协副主席 河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多次在省市获奖,散文《青岛品海》2015年获首届华夏散文全国二等奖和散文《铜山湖畔桐花香》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散文诗歌大赛金奖。2016年散文《别样风荷别样情》第三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全国散文一等奖。2016年诗歌《仰望七月一日的星空》获“河南省七个一工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