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座城市如襄阳这样得山水之厚爱,又得古迹、文化之垂青。 山水独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这诗说的便是襄阳。想那汉江自陕西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孜孜不倦,到了襄阳却慢下步子,抖落一身风尘,露出天使般的微笑,碧水淼淼,浩浩汤汤,引得汉代先人流连忘返,在此筑屋安家,繁衍壮大,昌盛至今。 汉江到了襄阳不但放慢脚步,还在东边弯了一下腰,双手捧出明珠似的一块绿洲——鱼梁洲。洲上草木葱茏,房舍有致,水鸟翔集,彩蝶蹁跹。绮丽、玲珑,如襄阳人家房前屋后摆放的一盘山水盆景。 更有虎踞的岘山与汉江配成一对神仙眷侣,咫尺相隔,脉脉相对。岘山峰陡坡急,绵延数里,树木俨然,四季葱茏,如翠玉的屏,挡风挡雨,保汉江一方安宁。 襄阳便这样得山水之爱怜,面对汉江聚宝盆,背靠岘山摇钱树,怀又依得幽幽鱼梁洲。城依江建,江穿城过,据华中要塞,兵家汇聚,商贾云集,不断书写“南船北马”的传奇。而今,汉江又撰写着“一城两文化”的瑰丽诗篇。襄、樊两城隔江相对,虽只隔咫尺,气韵却大迥异。樊城摩天高楼林立,时尚气息扑面;襄阳古城巍峨、古雅,楚文化气息厚重。 古迹厚胜 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 帆樯入烟雾,波浪过帘栊。 这是好学能诗的明人李言恭,在诗《汉江城楼》中描写的壮丽、巍峨、雄伟之襄阳古城。 古城是襄阳城内诸多古迹的代表。城池始建于汉,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誉。共有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六座城门,与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汤汤汉江南岸、幽幽护城河边的黑褐色之古城墙威严、敦厚、大气,巍然横亘,如龙蜿蜒。高耸的城楼画梁雕栋,飞檐翘角,古朴、庄重、恢弘。城垣高筑,垛堞处处,犹如长城,对之凝眸,会有片刻的恍惚,仿佛穿越到了古战场,旌旗猎猎,硝烟漫漫,一只只带火的利箭如蝗般从垛堞飞出…… 襄阳古迹密厚,如繁星缀天。城内除了古城,还有襄王府、仲宣楼、昭明台等,不远的城外更有古隆中、习家池、鹿门寺、米公祠等。隆中是智慧的象征者诸葛孔明之成长地。刘备渥发三顾的也是此地,只是桑海沧田,草庐早朽,尚存遗址,似鲁迅评价为“多智而近妖”的孔明之遗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化幽深 汉江如龙、鱼梁如珠、岘山如虎、古城如君——这样高端的元素汇聚一地,自然会生育出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及佳作。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便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一生写襄阳相关的诗作达30首之多。他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几乎是所有中国孩子的诗词启蒙篇。因孟浩然在襄阳,也因襄阳的繁华,吸引了一大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大家名流来襄阳漫游、客居、长住,如张继、杜甫、皮日休等。李白来襄阳便是如此。孟、李两人相互欣赏,交好甚深,李为孟作的诗可查到的便有二首,即《赠孟浩然》与《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游历襄阳期间,赋诗五题,有《襄阳歌》、《大堤曲》、《襄阳曲四首》、《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岘山怀古》,“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诗仙短短十个字,便绘出了襄阳春光的美妙。 更早一些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写了“完璧归赵”、“卞和献璧”、“卞和泣玉”等发生在襄阳的故事。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的米芾虽祖籍山西,却定居襄阳,且有“米襄阳”的别号,可见其与襄阳的关系之密切、深厚。 襄阳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得今天的襄阳人也颇具文化品位。只说一个小例子:常见江边、广场、庭院等平坦处,有人提着一桶清水,握一小拖把,沾清水在地面上写字,笔走龙蛇,很见功底。写者有耄耋老人,也有垂髫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