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是炊具中的一种,它是由篾匠用细篾编成,是拿来盛米,淘米、淘菜的扁形竹筐,筲箕底和腮有许多细条小槽,盛物滤水很是方便。 “筲箕里装菩萨——淘神”,是大人骂那些不听话小孩的话;“皮筲箕”是比喻滴水不漏的吝啬人;“筲箕背”则是形容人弯腰驼背,土话也叫“哈弓背”。 在我的老家的小河北岸,有一个几十户的塆子叫“筲箕塆”。据说是小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河湾,经年累月,这一段的河畔便积聚了一大片滩涂,防止河水外溢和兼做道路的堤埂,就好像筲箕的圈子一样,塆子依堤而居,故得名。 那么,在挖河时为什么不将水道取直呢?又说是当地一大户人家,为了不让河道占用自家的田地,拿银子贿赂贪官,所以小河流经这里才形成了一个“筲箕圈”地貌。 小地名的筲箕塆,有我的大记忆。风平浪静的河湾,蜿蜒如带的河堤,肥沃湿润的泥土,蛙鸣虫啾的声音。小河是汉水支流芦洑河的一条分支,是境内排水、灌溉、航运的一条内河。儿时的小河蜿蜒绵长、风光绮丽。河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岸的树木郁郁青青,茂盛的叶梢倒垂在小河面上,随风飘荡。河里有小船,木桨摇曳着过往,溅起水花。被雨淋河浪浸蚀变朽的木桥,总有人畜来来往往。小镇傍着小河,相互烘托又相互映衬。薄雾笼罩的早晨,村民们都来小河挑水、洗菜、洗衣服,潺潺的流水声。棒槌的捣衣声,妇女们银铃般的笑声,成为乡村里最美的风景。 小河的滩涂有一片荒地,时有河水漫过,庄稼不长、树木难生,地形高低起伏,杂草藜芦遍野。小时候,我经常在这片滩涂地割草、放牛,因为这里嫩草丰茂,牛容易吃饱,再加牛也可以在河里淌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小的时候很少没有放牛经历的,我也不例外。放牛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现在想起,令人十分地怀念。滩涂地无庄稼田,不担心牛会去损害青苗。每次放牛,都是把牛牵到这里后,把牛绳往牛角上盘紧,牛自由自在地吃草,而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趁这一空闲,我得准备牛在劳作时的牛草。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暮牛晚归时,将割的青草用绳子打成捆,放在牛背上,人也骑上牛背,抓住牛草回家。牛慢悠悠的走着,远处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 荒地有二块高出滩涂的地方,农村大集体时,筲箕塆人将这片空地开垦为田亩,种植红麻之类经济作物,此田型名叫“卵子台”。原先的卵子台,曾经是筲箕塆人埋葬夭折小孩的地方,一个个小土包,都是坟墓,都是悲伤。 记忆中,我真不知那时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小孩夭折。有时也会目睹做父母的用蒲草编制“元宝席子”或一床芦席包着一个夭折的小孩,埋葬在这荒凉的卵子台。“我的儿、我的肉”,那凄惨的哭声,在小河中哀荡!夭折小孩的墓葬填土没有高度,平平的小土包,表示死去的是个“短命鬼”,这是筲箕塆的葬俗。 荒地也有野物,如猪獾、狗獾这些,漆黑的深夜,野物刨开小土包,把夭折的小孩吞噬的只剩下骨颅,几块烂衣片散了一地,老鹰在上空盘旋。也不知做父母的会不会再来重新掩埋,再叫一声小孩的名字。 我放牛是绝不到卵子台的。儿时的玩伴“垓娃子“溺水而死也掩埋在这里,我怕他摸我的脑壳,晚上睡觉做恶梦或患病。也常听人说雨夜这里常有幽冥的鬼火出现,直叫人汗毛倒竖,头皮发麻。 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大力提倡科学,优生优育,“小土包”早已成了昨天的故事,被人遗忘。 筲箕塆的河湾,弯出了一片田园,弯出了旖旎的风光。如今的筲箕塆,犹如镶嵌在小镇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丰姿异彩,令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