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南宫村那孔窑屋

时间:2017-11-06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 郝贵平 点击:

从村路拐下斜坡,最先引我注意的,是那孔陈旧的窑屋:挂着碎花布门帘,窗户近旁砌一尊泥土烟筒,门窗上部还有上下两个透气透光的小高窗。

窑屋两边还是窑屋,门扉陈旧,扣着门栓,显然无人居住。高高的窑崖壁面黑黪黪的,斑驳的样子是风雨侵蚀的痕迹。院前一方菜地,在秋阳下匍匐着发黄的枝蔓,那头的树木遮掩的还是几孔没有面墙的窑洞。

进入窑院,眼前的这般景况大出我的预料。这就是知名书法家赵毅的居所吗?临近南宫村的时候,远远看到村子是一片静美的瓦房,我还想,赵毅的家舍一定是高梁大屋,文气郎朗。他是以楷书闻名陕甘宁一带的书法名家,又被南宫村所在的相公镇看成本地文化的“书法名片”。可是,他的居所没有院墙,院落有点空寂,他怎么孤居沟崖边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窑院?

门帘揭开了,面带笑容的赵毅走出来招呼。中等个子,额头高阔,脸盘显大,眉毛宽厚,鼻翼两旁弯着两道肤痕,他的面容显见苍老。同行的相公镇镇政府朋友介绍中,老人伸出双手与我相握,高兴地说:“图片上见过你呢,你是郝先生啊,稀客稀客!”

步入窑屋,我的眼前一亮,垂空的灯管光芒明丽,窑屋里是别一番天地——

靠窗的炕铺后,一张阔大的写字桌子,一端靠墙置于脚地中央,上面铺着有点发灰的毛毡;毛毡上是一本翻开的《资治通鉴》和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台案靠墙那头摆置垂挂多种毛笔的笔架和浸染墨迹的瓷盆、砚台;笔架上面一副写有“独居书斋”的横形条幅很是显眼。与这张阔大桌子接头的,是一张旧木小桌,叠放着两摞书籍,一尊尺把高的葫芦形瓷瓶,插着几卷书写了的宣纸。

另一面屋壁悬挂两排镜框:上面一排依次是陕甘宁三省(区)经河流域县(市、区)政协联谊会书画展书法一、二等奖,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小学师生书画大赛一等奖,优秀教师等荣誉证等,下面一排是他分别用楷书、隶书、正书书写的古典诗文。特别是那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特别引我注意,那是自古至今诸多书法名家都抄写作铭,激励书法修练的心灵指引啊。

老人置杯泡茶,我们侃侃热聊起来。

赵毅已年高77龄。5岁上临帖习字,少时多位书家指导,后来成为墙报展览写家,直至书家称誉名闻遐迩,他的一生一直熏染于汉字的书写世界。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中,为学生写了三十年九成宫影格,几十年农家生活里,年年为远近乡邻书写春联,也常常为逝者撰书挽幛碑文。熟知贯穿王羲之、欧阳询、于右任等灿灿名字的中国书法史,像吸纳空气水分一样,接受自古至今书法名家的优长,运思斥墨化为自己的学养修造和书练营养,进而历练自己笔下的汉字书写之美——那是他缺不得的人生功课。

除了习字,他的喜好就是读书。读书,是他丰富学识,养德修身的另一门功课。《资治通鉴》等诸多读本就是他经常研读、常作笔记的部分书籍。秋日里南宫村沟边这孔普通窑屋里的热访热叙,赵毅老人给我留下了不同凡常的印象。

我想观摩一番老人运笔书写的风采,他却笑而不语。同来的朋友说,窑屋里来了客人,说话说得热火,赵老师心里不静,就看看他写成的作品吧。老人才说,他拿笔写啥,必须人静心静神静,从来没有过人前书写的表演。

我明白了,随即看到他从那尊瓷瓶里抽出宣纸卷儿,在书案上铺展开来。是整张带格宣纸上写成的毛泽东《沁园春·雪》。喔,是一幅楷书作品,壶盖大小的字迹,笔划一丝不苟,字形清美俊丽,每一笔横竖点折都携带着和畅稳静的气息,透露着精细端庄的韵致。一字、一行端详这大张宣纸上的全部书写,我感慨不已。

老人又拿出另一幅整张书写,与镇上的朋友临空竖展,我同样一字、一行地观赏品咂。那深厚的笔力功夫渗透在匀称稳健的字里行间,细细观赏如若品味佳茗好酒,令人忘我。这墨迹化成的书法艺术,连同承载那精美书艺的大张宣纸,仿佛展现一重别样的祥好天空,我的眼前幻化出百鸟和鸣、百花绽春的美景……

我又想起老人书写装框,挂于窑壁的《心经》。橙黄色横纸上竖行写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说,观察内在,自见菩萨,深入修行心经,看到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五蕴,感觉都是空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260字的《心经》他用楷书抄录,规规整整的书面布局,是恭敬心境的反映。

《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影响颇大的经典,从晋代的王羲之到民国的李叔同,许多名载书法史的大家都曾抄写自励。在与赵毅老师的聊说时,我知道他南宫村的家有八间瓦房,可是他却在这孔距离家屋一里多的家传旧窑,独居将近20年时光,为的就是持守清净环境,专心静意修炼书法技艺。我再次回望窑壁上“独居书斋”的条幅,那四个大字原是老人坚守纯净、静心生活观的写照啊。

老人又说:“《心经》哲理高深,智慧圆融,我自幼临习多遍,至今年过古稀,仍觉百书不厌。”他没有明说书写、悬挂《心经》的原委,我却从他话语里的“不厌”二字感悟到了,他从《心经》的智慧、哲理蕴含中,汲取的正是弃除杂念,抛却浮躁的意味。

原来,初临窑院我所看到的空寂景象,竟是老人的着意选择。窑院窑屋虽然老旧,却是一处静僻之境。静而能安,安而宜虑,虑而可得,这是静除躁气,静利思考,静生智慧之谓。人生岁月,不乏蹉跎,能够在超然中淡泊处世,求索事业,实属不易。赵毅老人当属于此。

告别赵毅老人的时候,在窑院沟边我俯瞰了一番眼底的风景。山沟下是宽阔的泾河川道,远远可见泾河像一条蜿蜒的赭色布带,从田地夹持的河滩打弯儿远去。窑院下临山壑,视野开阔,与川道那边的山塬遥遥相望。如此风水佳美的山河物景,又让我多了一重感慨——难怪这位颇有气象的老人愿意久居此地,这处环境幽静,似有道家之气的窑屋窑院,正合他修德修艺的所思所愿……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柬埔寨散记(之一)

    知道柬埔寨是在上中学时从地理课上知道的,但那时只知道柬埔...

  • 海岛血泪

    国家公祭日,牢记血泪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殇之日的特殊日...

  • 家乡的松树

    最近读到唐代诗魔白居易的《栽松》诗: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 散文:春天的嫩芽(褚化冰)

    散文:春天的嫩芽 文ㄍ阳光柔剑 一棵埋在泥土里的嫩芽,经历了...

  • 那些旧笔记本

    这些旧笔记本,保存时间最长的整整半个世纪。最旧最小的,原...

  • 醉在烟雨桂花里

    一个湿漉漉的九月,阴天,湿云,凉风,薄雾,秋雨淅淅沥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