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生产队的欢乐事

时间:2018-01-18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 史庆友 点击:

初中毕业在生产队参加了两年农业生产劳动,除赶大车没干过外,其它农活都干遍了。对当时的干农活的表现现在自我评价是:跟帮唱曲、滥竽充数。可以说是样样通,样样稀松,没有一样拿得起来放得下去,整个一个混混。但现在想想,在生产队干农活还真有好多有趣的事。

摔跤是当时最普及的娱乐方式 我所在的生产队当时有近60户人家,男女劳动力出工每天得近百人。当时干活靠时间,出工不出力,其实也不用出力,就那么点活,近百人共同耕作着1000多亩地。那时候种地一不讲科学、二不讲投入、三不用看市场,种所谓高产作物高梁、玉米,是纯粹的单打一,广种薄收。当年曾流传的一首顺口溜“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是当时情景最好的描述。但不论活轻活重,近百人在一起劳动,人们的本性不会改变,特别是岁数差不多的小青年,就爱找乐子。讲故事、唱歌是经常的事,而春种、夏除、秋收的大兵团作战时,人们娱乐活动开展最多的是摔跤。摔跤最好开展的原因是不用任何器械,老少皆易。摔跤前要先选场地。场地多选在河滩或平地青草茂盛处。安全第一。乡亲们通常情况下要把摔跤场围成一个大圆圈,年青人从一头开始,轮流上场。

当时摔跤有三种形式:一是抢跤。两人一组,不讲摔法,主持喊声为令,一方把另一方摔倒为胜。二是支黄瓜架,两个人两手相支,可以使用拉、扭、拌,只要把对方摔倒为胜。三是抱后腰。相当现在的中国式摔法,两人相互扯对方裤腰带,其间可以用腿、肩、膝及身体的任何部位,至对方倒地为胜。这其间最让人开心的是有时将一方的裤带扯断而使活动停止。那时候摔跤没有任何奖励,但不论是谁,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是胜了,就是人们心中的骄子。我的表弟向党在同龄人中没有对手,常常是摔完跤后不干活,还嘴头上挂着:谁不服过来摔一跤。摔跤还真是一项技术活,不服不行。表弟常常以胜利者自居。

最想吃的是夜饭 在如今不论是谁,工作到半夜都会有夜宵。而那时候人们夜里加班最大的奢望是吃一顿夜饭——如今的夜宵。

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白天干活不出力,而都抢着夜里加班。夜里加班有好处:一是出工不出力,加班根本干不多少活——轻巧;二是可以趁夜色朋友间尽情的说笑——自由,但那个时候的年青人很少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谈情说爱,人们之间谈论最多的是哪天在哪儿吃的东西好,吃的饱,其实在那个时代每一顿能吃饱肚子是人们最大的奢望;三是夜里加班有人们最期盼的事——一顿可以敞开肚皮的免费夜宵。

当时也不是夜夜都有加班。只有在秋冬长夜,晴朗有月色的日子才有。只有年青力壮听话的社员才能有条件参加夜里加班。我第一次参加夜班是初中毕业后的一个月圆之日。

活很简单,打高梁。用铁牛55型链式拖拉机碾压。我们的任务是为来碾压已经摊在场院中心高粱的拖拉机铺一条高粱秸路,使得拖拉机进场院时不至于将场院压出土渣。使打出的粮食干净无尘。当时的场院都是用新拉的粘土铺平,浇上水,经无数次覆盖黍子秸杆用碌轴碾压,非常平坦光滑。在这样的场院打出的粮食经老庄稼人手,用一种用硬杂木做的农具——木铣,向空中无数次的抛甩,借助风力将杂质吹净,打出的粮食可以说是一点尘土、杂质也没有。当时,如果不采取措施,链式拖拉机一进场就会破坏原来光滑的场院表面,使打出的粮食难能做到无土无尘。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高梁秸将拖拉机进场所经过的地方厚厚的覆盖起来,由于压强的原理,就不会起土,保持场院心的光滑。这样的活无一点技术含量,对我这样刚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小青年来说很适合,但最吸引我的是从没吃过的夜饭。

刚一进场院,队长宣布了一条纪律:任何人不许吸烟!否则一但发生火灾,后果自负。同时他还指派了两位我认为是他的心腹的两人:先拿50斤荞麦,牵最好使的那头驴,再压几斤线麻籽,夜里给大伙吃牛犊子汤。

吃牛犊子汤?啥是牛犊子汤,我心里犯了核计,我没吃过。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多一句不如少一句,等着吧。但具有浓欲好奇心理的我,在随后的干活时间内,有意同当时我们屯里人们公认的秀才佟大叔套近呼,请教啥是牛犊子汤?他给我的回答让我很失望:你连牛犊子汤都没吃过?那不就是荞面片伴麻籽吗!那为什么叫牛犊汤?他一看我认起了真,说了一句,那谁知道。没电了。

在后来的生活中,关于牛犊子汤的传说我还真弄明白了。

牛犊子汤的起源有多种版本。但我认为最合理的是为母牛催乳的说法。

早年我们这里是牧区,那时候的人们是以放牧收入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天,一牧民母牛下犊,没奶,两天过后,小牛犊已经四肢无力,都要站不起来了,大母牛急的“哞哞”叫,牧民也是甘着急,“拖拉机撵兔子——有劲使不上”,那天牧民家吃的是荞麦面麻籽汤,当特异端着碗边吃边看小牛时,看大母牛的鼻镜都干了,知道母牛也着急,他也没了食欲,信手将一碗正吃着的伴着线麻籽的荞麦汤倒到了牛槽中,老母牛可没吃过这东西,舔舔,感觉挺好吃的,就慢慢将一碗面汤吃了,歪打正凿,吃过麻籽汤的母牛很快下来了奶,牛犊子得救了。后来牧民逢人便讲这件事:一碗麻籽汤救了一头牛犊子。人们便习惯把线麻籽荞面汤爱称谓——牛犊子汤。

在我的记忆中还真体会到线麻籽汤的奇特.线麻籽汤不能多吃,吃多了犯困,四肢无力。现在原因已经查明,原来是线麻籽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有催乳作用.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牧民为了催乳给母牛补饲线麻籽。

第一次吃牛犊子汤的场景我止今难忘。同抢着吃差不多。每人的大碗都盛得满满的,大口大口的拔拉,发出好大好大的声响,十分有趣。我那天吃了三大碗,回家后撑的一夜没睡,最有意思的是佟大叔,一次吃了六大碗,第二天胃疼了一整天。他还对别人吹:吃一顿夜饭饱了一天多。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昔日的趣事已经成了昨日黄花,但我愿把她记下来,留给后人。也算是对一段生活的记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柬埔寨散记(之一)

    知道柬埔寨是在上中学时从地理课上知道的,但那时只知道柬埔...

  • 海岛血泪

    国家公祭日,牢记血泪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殇之日的特殊日...

  • 家乡的松树

    最近读到唐代诗魔白居易的《栽松》诗: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 散文:春天的嫩芽(褚化冰)

    散文:春天的嫩芽 文ㄍ阳光柔剑 一棵埋在泥土里的嫩芽,经历了...

  • 那些旧笔记本

    这些旧笔记本,保存时间最长的整整半个世纪。最旧最小的,原...

  • 醉在烟雨桂花里

    一个湿漉漉的九月,阴天,湿云,凉风,薄雾,秋雨淅淅沥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