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翻开由乡宁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为记载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而编辑出版的《光辉岁月》一书时,父亲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父亲崔耀明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了,三年前的2014年农历六月初七,父亲安详地与世长辞,享年89岁。对于父母离世,民间素有“慎终须尽三年孝,追远长存一片心”的名言至理,因此三年来我们无不怀着无痛的心情,缅怀父亲光明磊落的苦乐人生和品德崇高的处世风范。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道路上,父亲以勤劳善良,诚信朴实,宽宏大度,与世无争而著称,他身载重负,扶老携幼一路走过。 父亲生于1926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山西省乡宁县双鹤乡章冠村人,兄妹两个,父亲为兄。 父亲出生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长于抗日战争年代。1943年毕业于平坡完小,这在当时属于当地的最高学府。194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石邱、下章冠、桥汾、老君庙等学校当教员。1947年乡宁第一次解放,由于我们的祖父先前当过闾长(即生产队长),不免得罪人,遭人陷害羁押在西庄村欲处极刑,前一天夜间被好心人放走出逃至大西北,在解放军作战部队当炊事员。但是,政府当时并不知道我们祖父的出逃去向,老子逃跑,儿子顶罪是当时的政策规定。因此,我们的父亲被政府从学校带走到乡宁蹲监狱。三个月后,我们的祖父随部队南下,先前罗列的“罪名”将一笔勾销,这样我们的父亲从监狱出来后又恢复了工作。好事不一定全好,坏事不一定都坏。父亲在监狱的三个月里认识了一位“狱友”,那人是县上的一个小头头,也是受其父牵连,也是出狱后官复原职,随即于1948年把我们的父亲从农村小学调到县扫盲办工作。在此期间,父亲主要搞的是全县扫盲工作,他先后在关王庙、安汾、西交口等地下乡办农民夜校。由于父亲在扫盲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县上的表彰。并于1952年,调回教育局工作。1955年,父亲被县委调到卫生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兼会计。那时,县上的一个局、部、委只有一两个人,卫生局只有父亲和局长两个人。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领导县医院的基础上,先在光华、西坡、关王庙组建“卫生所”。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各公社都成立卫生院,之前统称“联诊所”,光华等三个“卫生所”更名为“中心卫生院”或“地段医院”。由于,卫生局人手少,组建全县各公社卫生院的工作还是由父亲来承担。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选择当医生的人首要条件必须识字,加之崖下东梁是乡宁的文化源头,识字人自然多。因此,建国后全县第一代医生属崖下籍人氏居多。 1962年因我们的祖父有病,家庭人口多,我们都还很小无劳动力,年年短生产队的粮款,父亲在县委领导和同志们 的百般挽留下辞职返回乡了农民。回村劳动期间,先后担任过生产队保管、会计、队长和民办教员。父亲回村不久,祖父的胃病也有所好转,县委组织部通知说,上边政策允许辞职的干部回原单位工作,但必须由本人写出申请。那时从章冠到乡宁一百二十里山路靠步行,很不方便,于是,父亲便将申请书托咐一位进城“人”捎去。捎信人回来说,申请已送到。然而,从此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才了解到,父亲的申请根本没有捎到组织部。当时,父亲认为可能是组织部没批准,而组织部以为父亲放弃了。这样,父亲一直没有享受建国前参加工作干部的待遇。1966年,文革前夕,原卫生局长获悉父亲被人忽悠后,想办法解决,可是恢复工作的政策已过时限,爱莫能助,只好让父亲到崖下公社卫生院当会计。八十年代初期,调到光华中心医院工作,后调回县卫生局,1992年六十六岁时退休,这也许是共和国基层最大的退休年龄吧。 父亲之所以超龄六年才退休,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工作高度负责,严肃认真。从1966年到1992年二十六年间,无论是在崖下卫生院还是光华医院以至调回卫生局都是在会计岗位上工作,但他几十年如一日,不仅账目清楚,从无差错,而且为人谦和,以礼待人。父亲之所以敬业爱岗,善待一切,主要源于他坎坷曲折的身世,促使他养成了外柔内刚的独特个性。他七岁时失去母亲,和妹妹在祖母的呵护下艰难地成长,中年时期又失去了唯一的妹妹,年逾古稀时又先后失去老伴和大儿子。人生的三大不幸,父亲竟毫不保留地全部占去。残酷的现实,无情的打击,几乎伴随着父亲一生的全过程,使父亲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一次又一次地雪上加霜。 然而,我们的父亲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面对命运的疯狂挑战,他以超人的耐力应对和抗争。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父亲有着苍松耐寒的坚强意志;有着梅花傲雪的顽强毅力;有着翠竹挺拔的高风亮节;更有着一切顺其自然的随和性格和与人为善、容纳百川的宽阔胸怀。 我们的父亲是合格的、标准的为人处世的典范。他工作生活半个多世纪,接触的人成千上万,没有得罪过任何一个人,凡是认识的人,无不称赞他是个好人。父亲的确是个好人,打我们记事起,父亲没有和任何人高声说过一句话,和我们的母亲共同生活了六十六年,没有红过一次脸,始终相敬如宾。我们的祖母是后续的来到我家的,但父亲待为亲娘,以至于我们长大了根本不知道奶奶不是亲的。对“上”,父亲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对“下”,他对儿女们严管慈爱,看女儿、儿媳一视同仁,对孙子外孙同样呵护。尤其是晚年,他除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以外,每天都要和孙子、曾孙们在一起逗乐,尽情地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父亲,您德高望重,恩如泰山。您的音容笑貌和优良品德永远留在众多的人们心中,那是一座无形的丰碑。我们的父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遗产,却给我留下了无价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美德,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所以,今年清明我要为父亲树碑立传,要让他的优良品德代代传承,永远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