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街上的冷清多时的火烧摊,突然兴隆起来、人们不惜排上半天队也要买上三五个火烧,那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俗话说“兔子也有三天旺运儿”,这不是骂人,它是说世间各样事物都有或多或少、或短或长发达的时候——腊月二十三就是卖火烧最旺的一天。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传统的祭祀灶日。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各家的功过是非。二十三晚上炕火烧就是给灶王爷准备的上路干粮,让他吃好带足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先前的人们无论穷富,都不能慢待请安求福的灶王爷(当然了,最终的祭灶吃食儿,还是祭奠人自己享用了)!久而久之,火烧便成了人们的传统食品。 传统火烧是怎么个做法呢?首先用酵母把白面(麦子面)发酵成发面。第二步制作。把切成拳头大小的发面块揉擀成手掌样的面片,在面片上抹上些油盐、五香粉、辣椒面,卷起来压成饼后再慢慢地擀圆;第三步就是烤炕了。烤炕时先要把做好的面饼,在厚厚的饼鏊上烙炕成形。烙炕成形后,再将其移至饼鏊盖着的炭火炉内烘烤。烘烤三五分钟出炉,一张焦黄焦黄的火烧就成了。拿到手左手换右手,咬一口咸香酥脆。吃起来外焦里香,揭开来看层层油旋。寒冷的冬天里,一个热热的火烧在手要多爽有多爽! 六七十年代时一个火烧5分钱,1毛钱能买俩。因为那时的我,常常在街头听到一声声长长的吆喝:“火烧馍5分钱哟(一个),一毛钱吃哟拿哟!”后来因为小生意利薄,炕火烧的人慢慢少起来。之后随着物价的上涨,碗口大的火烧慢慢便成了“指甲盖儿”,而且由5份卖到一角、两角、五角。在五角停留一段时间后,少有的几家炕火烧的在过小年时,把火烧恢复到原来碗口般大小,只是价钱变成了一元。涨到一元没几天,那碗口大的大火烧又便成了“指甲盖儿”。前几天再去买已经便成了一块五,刚张嘴落实,人家倒理直气壮:涨半年了! 说道此,忽然就想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说早些年间,某个小镇做生意的人很刁滑,不少人卖东西都以十四两(过去一斤十六两)当一斤。城隍将这种缺德事上奏到天庭,天庭震怒命火神前往惩治。火神不忍心让全镇人都遭火灾之难,就变做一个老翁,用篮子盛了一个大火烧。手里摇着铃铛昼夜在街上叫喊:“十四两的大火烧,十四两的大火烧。”意思是说缺斤短两的赶快改邪归正,否则将遭天谴承受火灾。如此喊叫了三天,绝大多数执迷不悟。第四天突然火起,街上很多房屋都被大火烧尽,只有少数买卖公平的商户免遭火灾。 说是说笑是笑,民间传统的火烧真是好啊:咸香酥脆,外焦里香,好吃耐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