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太白山中一个石头城,里面的瀑布特别漂亮,尤其是到了冬季,瀑布的水从悬崖上直泄下来,由于山里的气温低,结成了冰,形成了冰瀑布。晶莹剔透,层层叠叠,由上而下,雕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任你的想象驰骋在冰的世界。 初四的下午,时间已经过了三点,我们一行前往太白县方向,慕名而去。当车进入山口,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一路蜿蜒而上,延伸到很远很远。通过车窗,冬季的大山依然是那样的挺拔雄伟,在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延绵起伏中,群山如山里的人们一样好客,用它宽广的胸怀包容了我们这些在繁忙中难得亲近自然的人儿。薄薄的雾气从山的沟壑中升起,为害羞的山儿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裙,与周围那些灰的山石,枯黄的草枝相比,她宛然是一位妩媚的少女。在这冬的包裹下,依然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路边,石头河水库经历春夏秋冬的洗礼,满满荡荡地躺在山的怀抱,大山成了盛水的容器,微微的山风,做起了化妆师,美美地过了一把瘾,水面的粼粼波纹在阳光下跳跃,纵的、横的交织在一起,像一张铺开的大网,将从人间传来的春意涂在了水的肌肤上,久久不肯散去。几只水鸟不顾冬日的严寒,用翅膀掠过水面,将网划出一道长长的裂痕,尽管很快又愈合了,但鸟儿却犹如无畏的勇士,直冲向前方,从不回头。 打开车门,与山零距离接触,脚下的山路让人感到那样的厚实,山风趁机拂了过来,携裹着山的体香,尽管人有些凉意,可还是被那股清香冲淡。用鼻子嗅嗅,不错,这就是山的味道,凉凉的、淡淡的、不夹杂任何世间烦恼忧愁,倏地从嘴里、鼻孔钻了进去,在人的五脏六腑走了一遭,山外尘世间积蓄的那些不惬意,一下子被它熨平了,那样舒坦。我告诉儿子,多吸点,这是外边得不到的,看着我贪婪吮吸的样子,儿子一脸茫然,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的他,是无法体会我的这种感受。 靠近水库的路边,不时有行人驻足欣赏,在我们的前面,一大家子人正在合影,幸福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这是大山给他们统一的装扮。 一路前行,经过了鹦哥,借问路边的老乡,压根不知道“石头城”的所在。不由得想起了那首唐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随着车轮的转动,越往深处,河道里的水也愈来愈少,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了平坦开阔的滩地,其间点缀着一些深浅不一的水潭,上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让人才意识到这是冬天。在河床上,那些被河水洗了千百遍的石头,散落开来,露出了它们美丽容颜,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沿着河道有序的排列,活像一条山的玉带在舞动。河的对岸,一条狭窄的空地,摆布着一排排美丽房屋,依山傍水,在风起风落中,享受着山的滋润,保持着与外界完全不一样的淳朴民风,那是山里新农村的缩影。 过桃川,许多人正在排练着喜庆的秧歌,在锣鼓的欢迎中,我们看到左侧路边竖着一个大牌,赫然写着“石头城——冰雪瀑布欢迎您”。顺着一条小路而上,山保持着它的本色,路上一片静寂,在峰回路转中,我们行驶了足有二十多分钟,途中经过了一个小的村落,鸡鸣狗吠之声响起,连小动物都是那样的悠闲,何况这里的人呢。 在水泥路的尽头,一群人正在打着锣鼓,看到我们的车缓缓的驶来,热情的山里人早已围了上来,我的话音未落,他已经告诉我们,从这往上走,前面有座太白庙,那有个停车场,顺着路走,就可以看到冰瀑布了。当问及石头城的来历时,更是饶有兴趣的为我们讲了一遍:太白县桃川镇路平沟村有一个由石头、粘土构成的城堡,人称石头城。该城堡是一何姓财东于清朝开国年间(约1644年)花费七斗七升银两修建的。石墙高六尺六、土墙高三尺三、城房高三尺三,墙上设有了望台、防御台。城门为黑漆铁钉大门,门槛高一尺三,门口有一对石狮栩栩如生。城内有正房两排,厢房数间。修建城堡的用途主要是防水灾和土匪,保护家人和财产。这里曾经是桃川地区的一个大染坊,周围商铺林立,在当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文化大革命中,石头城遭受破坏,城门前的石狮被人移走。5.12汶川地震城墙也曾受到了损坏。 在一片谢谢声中,我们又出发了。这段路虽然不长,却是很难走,我们的车底盘低,不时的有石子被弹了上来,在车下噼噼啪啪的作响。翻过了一个小坡,一片空地,早已有几辆车停在那里,看来闲时放松的心情大家都有。在平台上有一座太白庙,小三间结构,门前立有两座石碑,一座碑顶上两条龙互相缠绕,龙头向上,“皇铸”字样依稀可辨, 讲修建的缘由,原来这里包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我已记不得了。另一个是修建时的功德碑,人名、资钱、资物,清晰可见。庙里供着香火,这是虔诚的附近居民感念上苍眷恋的寄托。 沿石阶而上,前行不多远,就可以看到石头堆叠起来的房子的旧基,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石头经历时光的冲洗与磨砺,已经满身斑斑了,不过这都不要紧,最主要的是这些石头却能让人从这旧的痕迹中遐想:当年这家的主人,家境如何的殷实,生活如何的悠闲自在,常年过着听风的私语、鸟的欢唱,看云起云落、涧水潺潺、百花竞艳,嗅花和各种植物的芬芳,欣赏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偶尔有故人拜访,举樽把酒,追月逐云,一起谈论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惬意。 去瀑布的路,真如石头城其名,到处是石块,有的地方由于山水的作用,河道冲上了堤岸,路和干涸的河道混在了一块,分不清哪是河,哪是路,人只能在石头中蹒跚前行。石头高低不平,走起来特别费力,稍不留神,就会一屁股坐在上面。 路边我们发现了斑斑点点的白色,凑近一看,是雪。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块,我们已经很欣慰了,毕竟这是一个无雪的冬季。至于为何只有小小的几块,我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大概是某一天调皮的山风携着水珠经过,一不小心漏掉几个,由于山里的温度很低,所以落到地上就成了雪了吧。 再往里走,约莫过了二十几分钟,我们看到一块巨石上,竟然长出了几棵松柏,那样苍翠挺拔,向过往的人们昭示这它顽强的生命。前面偶尔传来说话的声音,早到的人们已经开始下山了,问问还有多远,几拨人的说法不一,有的说还有十几分钟,有的说才走了一半,还有半个多小时。看来山里问路,确实每个准头。河道弯曲,眼前闪过了一座齐齐的岩壁,傍依着河道,矗立在那里,举目望去,像是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却似一面石墙,顶端也有棵棵松柏站立其上,这气势,瞬间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伟岸和高大。 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半了,山里的夜来得早,听刚才的描述,估计我们到了瀑布跟前,天就黑了。所以,我们选择了返回。 在回来的途中,时间尚可,又前往三国古关一游。这个关口位于著名的五里坡上,东距太白县城10公里,古称衙岭,是褒斜古道唯一的一道山梁和关口。五里坡下是太白县桃川乡,相传三国时,司马懿被死诸葛亮吓得向东仓皇逃窜而得名“桃川”。此处地理位置重要,即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三国时蜀魏两国的分界线,诸葛亮伐魏,就是沿褒斜古道出兵,经过五里坡,出斜峪关,驻扎在五丈原的。在对面的坡上赫然筑起两条盘龙,相对而立,下面书着五个夺目的大字“江河分水岭”,坡上属于长江流域,坡下属于黄河流域。 如今,五里坡已经辟为衙岭公园,成为褒斜古道的一处新景点。 传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蜀将沿褒斜古道退兵,在此处演绎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穿过长长的廊桥,来到了衙岭公园的主要建筑“诸葛亭”,诸葛亮羽扇纶巾,危坐在亭子之上,面向五里坡,似在思索着退敌良策。登上诸葛亭,四周环望,远处群山沟壑起伏,云雾缭绕,在这其间似乎掩藏了万马千军,我们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似乎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和兵士的呐喊。 走下亭子,后面是一个广场,上面摆布着車、马、炮、士等中国象棋中的棋子造型,在广场的角落里还筑有中国象棋棋子,个头很大,很显眼。 顺着公园的小路,向西北方向而去,有一方池塘,池塘上有一座亭子,站在亭子上,冬日的冷风吹过,人不免打几个寒颤。池子里装满了一汪冬水,一层薄冰附在上面,水愈发的显得娇柔可人。在公园的一个显眼的地方,塑了几尊雕像,设计者匠心独具,把它们设计成了人的轮廓,中间是空的,正好容一人通过,在里面照相,嬉戏,为这肃穆的气氛平添了几丝活力。近眼一看,竟是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好不威风。 走下台阶,回头远眺,整个公园里锦旗在咧咧的山风中飘展,让人们怎能不联想到久远的三国,那一切的一切,俱往矣,多少风流人物,都在历史的变迁中灰飞烟灭,人的心一下子又凝重了起来。 当我们踏上回家的路时,山里已经是一片寂静,黑黝黝的群山把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路边的居民家的点点星灯也在眨呀眨呀,为我们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