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院子旁边有一口老井。 老井有多老,好像没人知道。就连八十多岁的父亲和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不清井是什么时候开挖的。 井口青石围绕,高出地面二十公分。从井口望下去,井深七、八米。白天能清晰地看到水面上的天空、人、树的倒影和坑坑洼洼的井壁上斑驳的绿苔,晚上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井沿边的青石被提水的麻绳勒出了一道道槽痕,也磨出了一段段尘封的岁月故事。 小时候,学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后,孩子们就一门心思地想寻找井里那只观天的青蛙。年龄小,不敢站着低头向井里看,只好伏在井边青石上,双手紧紧扒住井边,把头慢慢伸过去,小心翼翼地观看着,丝毫不敢弄出声音来,怕惊动了井里的青蛙。 井水清澈透明,水天一色,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镜子里有蓝天,蓝天里有悠悠的飞鸟,有朵朵的白云,有时也有我们几个孩子清晰脸庞的倒影。隐藏在垒砌的石头缝间的一只青蛙突然 “呱”地一声,“扑通”跳到水里,没有了踪影。这时,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水波荡漾,闪着光芒,蓝天、白云、飞鸟都不见了。坐井的青蛙没有看到,我们反而还受到了惊吓。 这时,如果看到远远地有大人走过来,我们就会迅速四散逃去,因为害怕遭到他们的训斥。大人对我们之所以严厉,甚至用井里有青蛇鬼怪来吓唬我们,其实,就是怕我们掉入井中丢了性命,或是怕我们乱丢东西污染了井水。孩子是他们的宝,老井也是他们的命。 老井养活了全村人。 新的一天总是从老井开始。天刚蒙蒙亮,就会听到父亲拿起扁担挑起水桶走出大门的声音,甚至可以隐隐约约听到水桶碰撞井沿青石的声响。一会儿,还会听到父亲挑满桶回来时扁担发出的“吱扭吱扭”的声音和向水缸里倒水的哗哗声。父亲挑满一缸水,要来回两三趟。幸好老井在我家院子东边五十米处,不远,不然,父亲每天挑水该会多辛苦呀。父亲把美好的一天从老井里挑回,母亲便开始为家人烧水、煮饭、洗衣,忙活家务,一刻也不闲着。穷苦的日子里,母亲用老井的水煮出了一锅锅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老井的水清冽甘甜,冬温夏凉。夏天,把头伸进水桶里,“咕嘟咕嘟”喝上一阵子,清凉爽口,浑身舒坦。冬天,刚打上来的井水,温温的,冒着热气,喝上几口,肚子也不会疼,更不会因喝冷水而生病。劳累了一天的村民、经过的路人都会在老井旁停留一会,或打上一桶水,痛快地喝上一气,或天南地北、家长里短地聊上一通。个别油腔滑调的男人还会和在老井旁洗衣服的小媳妇们打情骂俏一番。当然,在小媳妇们群起攻击之下他们总是会在一片笑声中落荒而逃。当老井安静下来的时候,几只乌鸦会在老井上空盘旋着、嘎嘎叫着,因为乌鸦口渴了,它也想飞到老井边青石上面找水喝。 酷暑难耐时,特别怀念母亲做的凉面条。小时候,每到夏天,母亲总会为全家做几次凉面条吃。和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和出来的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太软了,做出的面口感不筋韧;太硬了,手擀起面来非常困难。母亲擀的面软硬适中,无论切得粗细做出来的面吃起来都“比较筋道”。手擀面条下锅后要大火煮,煮熟后,整个房间都会面香浓郁。母亲会把面捞出放在水盆里,用父亲刚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拔(凉)一两次,然后控完水再放到碗里。凉面条再用母亲早已准备好的青椒蒜泥香醋一拌,那味道,凉飕飕、酸溜溜、美滋滋的,真是难得的美食。 特别怀念听过的扬琴戏。每年农闲时,总会有一连几天的扬琴戏在老井北边空旷处开演。这几天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太阳还没有落山,小孩子们早早就来到老井旁抢占好的地盘。长条凳或者小板凳放好了,就在老井旁边玩游戏,或焦急地等着父母和说书人的到来。说书人姓鹿,三十多岁,是当地一位有名的说唱艺人。月光下,说书人被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围在中间。扬琴一敲,精彩的大戏开始了。高潮处总会戛然而止,也算是卖个关子。等说书人喝上几口老井里打上来的水后,下一段说唱表演又会开始了。孩子听书不像大人们那么入迷,总是图个热闹。开戏不久,孩子们上下眼皮打架是常有的事。每到散场,孩子们总会被父亲背着或闭着眼睛牵着母亲的手踉踉跄跄地跟着走回家。但记忆中的《岳飞传》《杨家将》《薛仁贵征东》等历史故事,却是我在那个时候听到的。 老井从未断流过,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春夏之交,风沙肆虐,也正是玉米、蔬菜等需水浇灌的季节。乡亲们从老井里取水,或用桶挑,或用水车运,全家老少全出动,水瓢一勺一勺的舀,庄稼一颗一颗地浇……烈日下,那沉重的扁担,压红了肩膀,累弯了腰身,却收获了一年的希望。 后来,人们生活富裕了,农村盖起了新瓦房、新楼房,村外也建了许多工厂和养鸡养鸭厂。可工厂烟囱冒了黑烟,河沟里流了污水,农田里农药、化肥用得普遍,农村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老井的水源受到了污染,井水苦涩难以再饮用。再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打了压水井。前几年,村里又统一规划,村村通,户户通,村民们全都吃上了方便卫生的自来水。家里通了自来水,人们再也不用去老井挑水或者压水吃了。 那口养育了几代人的老井,也许早已被人们遗忘。村里的年轻人或根本就不知道村里老井的位置了,或认为早已不复存在。其实,老井没有被填埋,是父亲和村里的几位老人用一块巨大的青石封住了井口;经历近百年风霜雪雨洗礼的老井,如同家乡的老屋、老人一样,永远不会在我心里消失。 每次回乡下老家,路过老井旁,我总会深情地望上几眼。当年那口清澈甘甜的老井给我留下了许多温馨、美好的回忆,让我至今难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