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双坪,不知道啥叫坪。有一小块平地,就叫坪。山里地无三尺平,恰好鹰嘴崖下,有上下两小块平地,上坪比下坪大一点,所以小地名叫双坪子,大家都通称它双坪。 双坪与我有缘分。二十世纪60年代,父亲就从汉阳调任双坪学校当校长,1966年父亲把我也带到这里读书,那时我10岁上四年级。那个年代山里太穷,娃子上不起学,暑假父亲带着我挨家挨户动员。爬山涉水,路过道子庙、火烧庙,望见过新寨子、三星寨、郑家寨,趟过磨坝河、清溪河、付溪河,走过七里沟、大沟、香龙沟、庙沟,一路上,看到的是荒山野岭,听到的是鸡鸣犬吠,茅屋难挡风,瓦屋很少见。 双坪与我有情分。在双坪读书,父亲带着我家访,走遍双坪、松林、清溪、肖家坝、磨坝、笔架、响应、太安八个大队(当时村改为大队),常常在农民家里吃住。公社书记很重视教育,他说双坪的崽娃子,再困难也得去上学,不然就扣他家口粮。这样的话,父亲都是婉转地说,还拿我作为送孩子上学的“样板”。山里穷困,可是我和父亲一路上,都受到了双坪人的热情与“款待”,白天的南瓜、洋芋汤让我们吃饱,晚上能睡到蚊帐床。好客、厚道、勤劳、善良、诚信的双坪人,让我从小就得到亲身体验,并在他们身上受到了人品教育和道德熏陶。 双坪给我的印象。上完四年级,父亲和我就离开了此地。但双坪却给了我许多思考:眼里的双坪,知道了山里地无三尺平的原因;怀里的双坪,明白了土地是山里人的命根;心中的双坪,悟出了耕读才是乡村人传家的根本。双坪虽是穷山恶水,可我依然听到了,山泉叮咚响,鸟语悦耳鸣,绿枝点头笑,清风扑入怀。少年的心灵,在这山色之间,找到了愉悦和轻松;心里留下了长长的记忆。 双坪形如船。只要到过双坪,站在“鹰嘴崖”上远眺,这双坪是“帆船西行”的样子,就一目了然。那“大寨梁”翘起的梁脊,形如船头;一岭连三县的“新寨子”,形如船尾;双坪子一坝粮田,形如船身;中间矗立的“鹰嘴崖”,恰似桅杆而撑开的船帆;四条河流,波动水花激流东去;双坪人乘风破浪航行,梦想顺风顺水而到达美好的彼岸。 双坪铸金船。那是“春雨欲来风满楼”的春风吹到了双坪,土地到户后的双坪人,在“发展是硬道理”的号角下,吹开了封闭落后的贫穷思想,开始了双手建造幸福船的梦想。国家山川秀美工程,绿了双坪的寨寨梁梁和山水户院;耕地不交税还有补贴、读书“两免一补”,实现了娃子们上学“考出山”的渴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开阔了今天双坪人的观念和胸怀;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富了脑袋鼓了口袋。双坪这艘的船头、船身、船尾、船帆,如今已经沐浴逢春,焕然成金了。 双坪传民声。城乡一体化建设,双坪子原来散落的几户人家,已盖起了楼房,乡政府周围已是三街五巷,十铺百店的繁荣景象。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引进外来客商,在这个风水宝地安家落户。那年我来到双坪政府门前,碰上一群小学生,他们拍着手,嘴里有节凑地唱诵道:“付溪清溪两条河,载上金船向东歌;一岭三县扬船首,双坪引资聚贤客。林下养鸡林上鸟,桑芋耳菌产业火;路通四方财源通,城市方阵此处摞……”。我猜想这是双坪老师,为抒发新时代双坪人的感慨,而唱出那敞亮的心歌。 走进双坪,我们真的看到了,露天的黑盖瓦板石正数着一张张外汇;百亩自然的林下养鸡,招来一岭三县的老板一筐一筐地抢购;千亩大头魔芋种植,百头百家大户黑毛山猪养殖,产业技术人才都是泊来的。车,经过山中的村落,是鳞次栉比的楼房,还有擦肩进山的一车车钢筋、水泥;出山的一箱箱茶叶、木耳、畜禽。匆匆忙碌的车流、人流,让我们看到了双坪人脸上那灿烂的笑容。 住一夜双坪,晚霞隐去彩色的光环,双坪子街上万家灯火通明。镇政府居中的三街五巷,两边悬起的霓虹灯,在一栋栋楼房墙壁上闪烁着七色的光彩;一群群孩子,把烟花洒落在明镜的夜空,与天上的星河和地上的灯火交相辉映,真似金船在天上的银河中鼓帆远行。 双坪,我留不住的双坪。双坪,1953年成立乡政府,2011年建制为镇政府,2015年撤并到汉阳镇。从民国以前汉阳乡的一个保;到解放后漩涡区的一个村,从乡到镇历经63年的使命完成,又回到历史的圆点双坪村。 杨帆起航的双坪,从清溪付溪两条河中驶入大汉江,做起了大海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