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直十分喜欢李白的这首诗,也曾想到去扬州游玩一番,亲眼看看扬州,体会一下扬州的风土人情,但遗憾的是始终无缘于扬州。而日前竟突然实现了,学校组织老师去扬州考察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虽然行程匆匆,无法好好赏游一番,但还是忙里偷闲去其中的名景――“个园”“瘦西湖”“古运河”匆匆游览了一番。 个园是清代扬州盐商黄至筠宅邸私家园林,据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里面以家居建筑居多,树木则以修竹为最,颇有特色,还有各具形态的假山石,分成春夏秋冬四景。因为时间紧,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印象不太深刻。 古运河是夜间去的,仅是坐游轮观赏了一下两岸的夜景,用“灯光璀璨”概括就够了,匆匆忙忙,也说不出什么来。 瘦西湖观赏得较为从容一些,在这里多说几句。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其实是截取运河而成,因湖面瘦长,人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石壁流淙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据说是源于清代诗人汪沆,他写了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湖区游览面积约一百公顷,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我们先看到了瘦西湖公园中的“枯木逢春”。枯木为银杏树,攀援于树上的是凌霄花。据说银杏树是唐代种植的,因雷劈早已死去,后人在树旁种植凌霄藤,渐渐爬到树顶。及至凌霄吐艳,便似银杏重新焕发了生机,是为“枯木逢春”。 接着来到“五亭桥”,古称“莲花桥”。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于乾隆年间建于莲花堤上,因为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假如说瘦西湖是一个青春曼妙的飞天仙女,而五亭桥就像仙女身上飘舞的绸缎彩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桥梁专家茅以升老先生曾说过,扬州的五亭桥是最具艺术美的桥。据说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就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十五个桥洞,这十五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乘船游览。 漫步到与“莲花桥”遥遥相望的“熙春台”,它坐落在“二十四桥”旁。相传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的地方。为给皇帝祝寿,花费万金建筑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可见当年扬州盐商的富有。然而,它的宏伟的气势、精巧的结构,却又显示了扬州园林无穷的魅力。 走过“熙春台”,我们转到瘦西湖中赫赫有名的“二十四桥”旁。在这里,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如果现在这里有一轮明月当头,该多么富有诗意啊!可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 宋代词人姜夔在他的《扬州慢》一词中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可我在桥附近看来看去却没发现芍药,一想,咳,季节不对,芍药已凋谢了吧。 二十四桥的来历众说纷纭,主要有二种说法。 一说为二十四座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记载,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九曲桥、小市桥、广济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万岁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宋元佑时仅存小市、广济、开明、通泗、太平、万岁诸桥。现在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桥已不存。 一说桥名“二十四”,或称二十四桥。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载:“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红药桥之名就出自姜夔的《扬州慢》。 扬州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修复了二十四桥景区,从修复说明得知,它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及望春楼四部分组成。其中,石拱桥呈玉带状,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二十四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看来是采用桥名“二十四”之说了。 人们传说二十四桥像官帽,谁照相时把它放在头上,谁就有官运。我本来说将桥放在左侧做背景,可给我照相的老师非把它放在了我的头上。呵呵,这可好,帽子太大戴不住,恰恰说明我没有官运。 总之,此次去扬州真是最佳选择,不虚此行啊!最后以香港歌手吴涤清演唱的歌曲《烟花三月》作为结尾吧: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