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报刊在线 > 北京文学 >

《北京文学》2023年第10期|张仲全:现金哪儿去了?——人民币支付往事(节选)

时间:2023-10-24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张仲全 点击:

张仲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研讨班(报告文学作家班)学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重庆金融作协副主席。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多部作品入选相关优秀作品集。

导语

从过去的“持币交易”“刷卡支付”到现在的“移动支付”,人们的支付方式逐渐变成“一部手机走天下”,移动支付渗透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人民币支付方式的转变,留下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生动印记,也见证了银行业筚路蓝缕的改革历程。让我们走近那些记忆中的人民币支付往事,触摸支付方式的变迁史,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创新实践。

现金哪儿去了?

——人民币支付往事

张仲全

人民币从1948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75个春秋,先后发行了5套版本。大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和主权货币,其纸质和铸币载体始终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尽管它的印制技术、防伪水平、票面价值在不断变化,但人们那种持币交易的支付结算方式一直沿袭着古老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发展,现金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削弱……作为一个银行人,我有幸了解和见证了非现金结算的起源、发展,也经历了人民币现金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整个历程。

国内首批信用卡

我是一名60后,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了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我刚入行时,行领导为了发挥我在部队从事新闻写作的特长,依然让我从事文秘宣传工作。那时,信用卡业务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银行业务的重点,我经常协调新闻记者到信用卡业务部门采访,多年来一直如此。综观这几十年金融发展脉络,结合银行业务发展历程,信用卡是我们个人生活现金支付到非现金结算的起点。

为了了解国内信用卡的起源,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刘红虹总经理的帮助下,经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的协助,我有幸找到了中国内地第一张信用卡的主要亲历者——周炳志,并采访了他。

周炳志,年逾古稀的中国银行珠海分行退休员工,在接受作者采访时,依旧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近40年前的一次私人旅行,竟会成为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探索之旅。

上世纪的1980年,并不发达的珠海因独特的地理优势搭上了沿海地区率先开放的特快列车,成为我国的首批经济特区。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工作的青年员工周炳志亲自参与和见证了珠海发展的奇迹。

然而,更神奇的是他的一次香港之行,谁也没想到会对中国金融的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周炳志的哥哥多年前就在香港工作,那年头,普通人要前往香港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多年不见的兄弟俩仅靠信件保持联系。改革开放为他们兄弟俩的见面带来了机会,特别是珠海成为开放城市后出境旅行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

1984年下半年,周炳志终于办妥出境手续,单位领导给了他3个月的假期。在香港的日子里,哥哥领着他观赏都市风光,品尝当地美食,所到之处的消费结束之后,哥哥就将一张小小卡片递给服务人员,收银员在一个小盒子之类的机具上轻轻一划,然后取出一张便笺大小的纸来,哥哥每次都是大笔一挥,签名之后就潇洒走人。

周炳志对此十分好奇,一经询问,才知那个卡片就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思维敏锐的周炳志凭借自己的银行工作经验,立刻感觉到那是一个好东西。于是他在哥哥的陪同下前往银行取得了相关宣传资料。周炳志回到珠海后,把获得的信用卡资料交给了行长,并大胆建议引进信用卡。

珠海不愧为特区,这里的人们不仅有敢为人先的开放思想,更有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很快,在珠海地区发展信用卡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中国银行总行的批准。

其实,早在1979年,中国内地就已经有了国外信用卡的身影。那一年,为协助政府开好秋季“广交会”,着重解决外宾们携带大量现金不便的难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就与境外的信用卡发卡机构签署了代理协议。也就是来宾在中国内地消费后,中国银行会将款项付给商家,然后再凭据向境外发卡机构要钱。但是境外信用卡的受理地点仅限于外籍人士出入的高档场所和涉外酒店,银行员工也是难得一见,普通百姓更是闻所未闻。

信用卡不仅引入了提前预支的消费模式,更意味着一个信用社会的到来。然而,当时中国内地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连布匹和米面粮油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供应,银行业务还停留在手工和珠算运用的“刀耕火种”时代,在那个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都还没有全面启用的年代,更不要说信用体系的建设。银行发行信用卡首先要考虑风险控制,珠海是一个往来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庞大的城市,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他们想出了一个以预存保证金的多少来决定授信额度的办法,出台了金卡预存1000元,银卡预存300元的规定。

当时中国内地还没有生产信用卡设备的厂家,他们在中国银行驻香港机构的帮助下,联系了一家设备制造商,将整个制卡流程都“搬”进了珠海。

为了节省业务成本,他们自行设计信用卡样卡方案,数易其稿,经研究后,最终决定使用左上方为春秋战国时的布币标志,上方印有小篆体“中国银行”字样的红色面板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后来成为一种标准样板,并被众多银行模仿、借鉴。

他们首先在银行内部员工中发行了200张,虽然仅仅用于发放工资,但这些仅凭签名就能消费的塑料卡片,就是中国内地的第一批信用卡,向国人开启了不需要携带现金进行商务结算的先河。他们当时制作的信用卡,因信息科技不够发达的原因,卡片背面的磁条还未能实现数据写入,因此也只能在珠海本地使用。

当时在许多人眼里,买东西不用拿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商家面对仅签个名字就把商品拿走的做法坚决排斥。为了推广这个新生事物,工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经过不懈努力,他们首批签约了本市的22家商户,并及时对收银人员进行了培训。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第一个月就发行了454张。

很快,信用卡不但让商家和持卡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更是让人们感觉到珠海这座城市,正迈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向世界接轨。信用卡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前来办理的顾客经常还得排长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1986年,中国银行总行发行了全国通用的信用卡,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长城卡”,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信用卡。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各大商业银行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

当年曾在我行(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从事信用卡业务的梁大鹏总经理介绍道,那时,国内的信用卡只能被称为准贷记卡。原因是:客户卡里有钱的时候就优先支付自己的存款,而卡里的存款银行是要支付利息的;当客户卡里没有钱的时候,银行可以给你一定的授信额度。不像现在信用卡主要用于消费和还款(急需时也可少量透支取现),如今的信用卡你多存入的钱是不计利息的。

笔者当年也目睹,那时的刷卡操作比较原始,收银员拿到信用卡后,要将卡片塞入一个压卡机具内,通过手工碾压的方式,借助复写纸的拓印功能,将银行卡上凸显的卡号印入交易单据的相应位置,收银员要在电话取得银行授权码后,还需要顾客签字确认。

这里所说的授权码就是银行告诉收银员的一组数据。那时由于信息科技还不发达,银行数据也没有实现大的集中统一,信用卡的交易只能靠人工来完成。于是就出现了不是联网,而靠人工授权的一个交易活动。

梁大鹏总经理对人工授权进行了通俗的解读:信用卡在诞生时,每一家银行发行的卡片都有一个识别码,也叫行号代码,就是银行卡上面的开始几位数字。商家拿到顾客手中的信用卡,通过行号来识别发卡银行,只要顾客消费超过一定的限额(在规定的小额度范围内是不需要授权的),他们就会拨打发卡银行的24小时值班授权电话,通报某某客户的消费内容,需要的金额。银行如果同意了,就会给商家一组6位数的号码,这组数据也叫授权码。收银员就会将获得的授权码写在单据上,日后就凭客户签字的单据和这组授权码找银行结算要钱。银行这边接到单据后,根据当时的记录依据进行核对,然后再付款给商家。

在单位从事采购工作的王先生成为我国第一代信用卡的持卡人,也是新生事物的受益者。王先生当年是一家水泥厂的采购员,时常前往外地购买一些生产必需品。有时因生产急需,他就只能携带现金。不管是在火车上,还是长途汽车里,他要么是把公文包抱在怀里,要么压在屁股下。不管有多么疲惫,再遥远的路程,从不敢合一下眼或打一个小瞌睡。每次带款外出,他都让老婆从菜市场给他买点红辣椒,当睡意来临就掏出来嚼上几口。到达目的地后,他总是住宿熟悉的旅馆。王先生一般选择白天到达的车次,每次都将随身携带的当地水果送几个给服务员。服务员善解人意,总是把其他房间的客人安排满了后,才安排来客与他同住。这样,他就可以利用其他客人到来之前美美地睡上一觉,以解旅途之乏。常言道,老虎也有大意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山洪暴发,长途汽车在路途中被困了七八个小时,两天一夜没睡觉的王先生在旅馆竟然睡过了头,醒来时随身携带的5000多元现金不翼而飞。那年月,5000元可不是小数目。王先生回到单位后不但被停止了工作,并且还不停地接受保卫部门问话。好在两个月后,旅馆所在地的公安为他送来了被盗款,单位也恢复了他的工作。自从信用卡诞生后,王先生首先就申领了一张,从此再也不带大额现金了,不管是在车上打盹还是在城里食宿,心情都放松了很多。

那时的信用卡虽然可以全国通用,但在异地要想获得省外授权可是要凭运气的。笔者也因工作需要,时常出差外地,许多感触仍记忆犹新。当时在外地消费,柜台人员拿到卡片后,要向当地的相关银行信用卡授权室电话报告,授权机构要通过银行内部的系统(也有通过电话和传真)向发卡地银行的授权人员取得联系,这段时间,你就只能在一边乖乖地等着。为什么要等待呢?因为授权人员有限,商户和持卡人较多。仅我所在的重庆中行,一个授权室要面向全国270多家授权中心,全市2000多家特约商户,为近10万持卡人提供授权、咨询、投诉处理服务,并对这些交易进行实时监控。

可以肯定地说,因为授权不成功而出现的尴尬事不在少数。我单位就有一位年轻员工带着女友上黄山,由于现金不够,没想到一顿大餐过后,因通信线路故障,一直未能取得银行授权,最后的结果是黄山一游把爱情给游“黄”了。

当年,尽管“一卡在手,走遍全球”的广告十分诱人,但信用卡的使用远不及现金的方便与快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户和人们的用卡积极性。

数十年过去了,随着互联网平台授信功能的出现,信用卡的身价持续走低。以前办一张信用卡所要求的材料十分翔实,并且要有基本的门槛。如今,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同样可以在网上申请,有的银行干脆将信用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于是加油站里、地铁站内、街头巷尾不时都可见到办理信用卡的摊位,而且还会顺带送上一些优惠和礼品。今夕对比,信用卡跌落到如此地位是很多银行人没有想到的。

存折变成小卡片

时光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时,信息科技有了新的发展,金融业凭经济和人才优势,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展现出创新和引领作用,成为尝试新生事物最快的行业。这个时期,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POS机出现了。它的出现使信用卡的末端支付与银行中心机房直接相联,与银行核心数据同步,让刷卡消费达到了实时扣款。

POS机是为信用卡量身定做的一款电子结算终端设备,主要用于商户与持卡人之间的刷卡交易,能读取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并将交易信息传输给银行网络,并用该网络对其进行验证。

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POS机在国内的发展也有其艰辛的历程,我所在的重庆地区也是如此。

当时的POS机安装门槛比较高:一是要有固定营业场所;二是要有专门的电话线路(POS机要通过电话线路与银行机房相联,才能实现实时扣款)。那年月还没有网络和移动宽带,安装一部电话要好几千元,加上数千元的POS机具费用,这让一般的小商小贩根本无法承受。

长期在中国银行从事信用卡工作的业务经理高鸿,每天就是指导各基层机构如何营销优质商户。小商小贩用不起,那么大商家就成了各家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POS机刚出现的时候,各家银行都是各自为阵,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是以省域为单位的数据集中统一模式,而各家商业银行也是各用各的系统。当各家银行都去营销大型商家后,商家的结算案头就摆满了各家银行的POS机,持卡人要刷对应银行的POS机才能实现刷卡支付。一些商家看哪家银行关系到位、收的手续费低就刷哪家的卡。搞得银行、商家竞争分歧不断,也造成了顾客的用卡不便。

为优化用卡环境,突破发展瓶颈,重庆银行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自发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POS共享难题。也就是每个商家的柜台只摆放一台POS机,这台机子可以对所有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而后加入这个共享群体的其他银行,则以投入新的POS机具和拓展新的商户作为进入条件。这样一来算得上皆大欢喜,POS机使市民减少了携带现金的不便,让商家降低了现金保管、运输储存的烦琐与风险,银行的柜台压力也相应减轻,同时还增加了刷卡手续费的收益。

POS机的出现,标志着所有进入网络的银行卡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刷卡支付。然而,信用卡的申请条件在当时是比较苛刻的,因为刷卡手续费则是巨大的市场蛋糕。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信息科技的发展,借记卡应运而生。借记卡的申请和信用卡不同,不需要任何门槛,只要你卡里有钱就可消费。说直白一点,借记卡就是活期存折的升级版本。

借记卡刚刚出现的时候,它是活期存折的配套产物,POS机能够通过其卡面磁条,读取账户信息,方便人们的携带和消费。当时,银行每开立一个活期存折,都要发放一张与此账户关联对应的借记卡。随着人们对借记卡功能的熟识和掌握,账户信息完全电子化,活期存折退出历史舞台。

那段时间,银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在柜台工作的同事,都积极鼓励顾客们多多使用借记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活期存折的电子化功能,让更多的客户进入刷卡领域,同时减轻柜台压力,实现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

借记卡取代活期存折可以说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与提升,曾在重庆大学旁边一家支行工作过的王姣深有体会。以前,当人们还在使用活期存折的时候,每到重庆大学开学的日子,他们可是累得够呛。成百上千的学生手中都拿着一本活期存折,在他们的营业柜台前排起长长的取款队伍,这些学生不仅仅取学费还要取生活费。为了给同学们服好务,他们起早贪黑,吃饭都像在打仗。为了打好这一战,她和柜台窗口的同事们都穿上了纸尿裤,还尽量少喝水。为保证现钞供应,有时运钞车一天都得跑好几趟。记得有一次,补打存折的打印机坏了,面对长长的取款队伍和众人的埋怨指责声,急得她直掉眼泪。

然而,让人很困惑和无语的是,这些学生取出去交给学校的现钞,很快又会回到他们的保管箱里。因为重庆大学在他们支行开立了单位账户,学校为了省时省事,每到开学时都会让银行的同事前往代为收取学费,这些学生刚从柜台取出去的钱,马上就会到达同事们在学校设立的收款台上,不一会儿就变成学校的存款进入银行的保险柜。当时的交易结算就是这样原始,他们只是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清点出去,又清点进来。

直到借记卡和POS机的出现,才让现在看来有些滑稽的事情得以改变。从此,学生们不但不来银行柜台取学费了,连帮学校代收学费的现场也很少收到现金钞票,四面八方的学子直接掏出银行卡,在POS机上就完成了转账。王姣和同事们工作的轻松和收获的喜悦,就隐藏于银行卡在POS机的轻轻一划之中。

可以说,POS机和借记卡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兄弟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出门携带大额现金的习惯,现金携带的数量也开始逐渐减少。

然而,POS机刷卡消费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电话线路,这在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密集地方是容易实现的,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电话线路到不了的地方,就不能持卡消费。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中国第一代移动电话“大哥大”砖头手机刚一出现时,富于创新的银行人抓住机遇和市场,在游船上、长途列车上开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动支付”。具体做法就是商户在交通运输工具上利用“大哥大”和银行授权中心取得联系,帮助顾客在移动交通工具上和边远景区实现刷卡消费。当年,这种刷卡方式在声势浩大的“告别三峡游”活动中大放异彩。这应该是中国最早实现和完成的“移动支付”,它其实是通过人工中转完成的。后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移动POS机的出现,银行卡的消费扣款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信用卡人工授权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数十年过去了,当年趾高气扬的POS机早已低下了高贵的头。如今,许多交易在移动支付条件下,不用POS机同样可以完成交易。如今在网上及地铁站内同样可以见到POS机的销售广告,只不过现今购买POS机,再也不会要求你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电话线路,仅需要提供一张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号即可。当你拥有这么一台刷卡机后,不仅能将手中的所有信用卡实现套现融资,它还有一个巨大功能,就是能将各个互联网平台上的虚拟授信额度,以扫描的方式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现金,进入你的账户,且手续费低得出奇。这正好满足了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短缺者的需要。一些人也因此干起了非法经营的套现生意,遭到查处的也不在少数。

ATM机缓解排队难

金融产品的不断问世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原有的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得到解放,金融机构处理业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多的业务等待金融人拓展与开发。这时,出现了一个改变国人多年来用现金支付劳动报酬的新生事物——工资代发。

工资代发能够迅速推广的原因,在于降低了单位现金运输和保管成本,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从政府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都先后搭上了这趟时代发展的快车。

既然是新产品,具有普惠性,银行自然走在了前列。从此,我和众多的工薪族人一样,不再按月领取现金了,而是开始留意到账的时间和金额,更关注卡里的余额。工资代发让我们在非现金支付的道路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让人们省去了保管携带现金的不便,进一步减少了现金的流通和持有。

工资代发前,银行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对公客户和“有钱人”。在那个经济贫困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到手的那点工资能够养活一家老小、不寅吃卯粮就很不错了。那时的人们,要么是将现金放在枕头下、棉被深处的角落里,抽屉的书本内或墙壁的夹层中,有的甚至将钱币埋入地窖里。很多普通工薪阶层是没有钱存银行的,有的一辈子都没到银行存过钱。

自工资代发业务推出后,单位的工资代发始终成为各家银行争揽的目标。因为取得了工资代发权,就赢得了存款的主动权,就有了发放更多贷款的资本,发放了更多贷款才能够获得更多存贷利差收入。

不得不说,有的银行为了争得一些机关企业单位的工资代发,竞争可谓异常激烈。那些年,请客送礼、陪吃陪喝是常有的事,有的单位也趁机提出捐赠、赞助等过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具体项目,一些管理严格的国家银行反而竞争不过一些小的股份制银行。

工资代发以后,银行排队的人突然多了。原因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停留在现金结算时代,手中的钱用完了,自然要到银行柜台领取,并且为了安全起见,人们提取的现金数量总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工薪阶层跑银行的次数多了,排队取款就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

常年担任大堂经理的张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银行大厅的排队人群中,女性要远多于男性,且以中年女性为主,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太多的变化。可能是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或者是女性更能当家理财的原因,于是“大妈现象”成为银行大厅的一道独特风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商贸活动的频繁,银行柜台人员的存取现压力直线上升,并且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要是遇到有人插队或柜员操作缓慢,人们总会发出不耐烦的声音。这时,大堂的同事也很恼火,只能一边劝阻不守规则的客户,一边赔着笑脸,不停地向大家解释。

银行排队现象曾经引起央媒及高层领导的特别关注。正当各家银行为应付排队取款的队伍焦头烂额的时候,ATM机如救命稻草似的出现了,各家银行都趋之若鹜,不断效仿。

刚开始时,最基础款的ATM机是没有存款功能的。主要满足人们日常取现的需要。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只是感觉到了可以随时随地、不分白天黑夜的取款便捷,少了排队等候的烦恼和焦躁。可这个玩意儿一旦落户乡村可是帮了老百姓大忙。

农村老师王文中,他所任教的村小学校位置偏僻,由于当地没有营业网点的原因,工资代发后,他自然得到县城的银行大厅提取。由于路程太远,又隔着一条河流,每次为取点钱都得赶车换船,舟车劳顿。为了少跑路,每当工资发放后,他总是一分不剩地悉数取出。让他最窝火的是,有一次取款回家后才发现揣钱的衣兜让人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当月的工资一分不剩地成为了小偷的果实。无奈之下,王老师特地让裁缝师傅在他的裤裆内缝制了一个小口袋,每次取款都会穿上那条洗得褪色的劳动裤。后来,随着山区农副产品的不断丰富,山区经济得到发展,村民们对现金的需求越来越多,ATM机也在村小学安营扎寨,从此,王老师和乡亲们取现也和城里人一样方便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ATM机上面先后增加了代收费、转账汇款、跨行取现等功能,服务功能和人性化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时,各家银行纷纷在营业网点增设大堂经理,千方百计将现金存取款和代收费等简单业务,向自助柜员机上引导,为柜台腾出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业务。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抢占优质地段新建自助银行,不断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吸收更多的存款壮大自身实力。

ATM机的出现,减少了跨行业务到柜台排队的等待,安全便捷,一定程度缓解和减轻了银行的柜台压力,减少了跨行现金的携带,进一步降低了现金流通量。

ATM机的出现,也让作为在外游子的我,给父母汇款实现了“孝心零时差”。20世纪80年代,本人当兵入伍后,当年远在西藏服役,那些年给家中寄点钱都是跑邮局通过信汇或电汇的方式进行。2000年,我转业到地方,开始几年给父母寄钱仍然是以携带现金方式,到办公楼附近的农村信用社排队办理。自从有了ATM机和自助银行后,特别是ATM机开通无卡(无折)存款功能后,给乡下父母尽孝,再也不去柜台排队了,在柜员机上存入现金或转账,不仅安全便捷,还能实时到账。

网银和网购

当岁月的时钟迈入新世纪的时候,信息科技成功跨越所谓“千年虫”的困局,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期间,我们的网上银行诞生了。

如果说ATM机缓解了客户排队取款难题的话,那么网上银行则让排队苦等对公缴费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ATM机诞生前,人们不但要排队取款,而且要排队缴费。自从我们在各个营业大厅安装了ATM机后,柜台取款的人少了,但排队等候缴纳水电气费的仍然很多。代收(付)费业务是银行大力拓展的一项中间业务,相比人工窗口半天才办几笔业务相比,银行都希望能够借助电子化手段来完成代收代付。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任凭工作人员磨破嘴皮也不愿意签订代扣协议。用一个老太婆的话说则是,“你想扣就扣,我怎么知道你扣了多少”,“我的存款有限,假若你扣款在先,我急需钱用怎么办?”

网上银行的出现,解决了所有银行账户与账户之间(包括跨行)的到达,公司账户要转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要转账进入对公账户变得十分简单,充值交费等这类交易足不出户都能进行了。

如果说,在网上银行出现前,单位的工资还需要银行代发的话,那么,网上银行的出现后,财务人员在办公桌前就能自行操作了。越来越多的单位还在财务系统的支持下,开启了无现金财务的工作模式。尽管这个阶段时间跨度比较长,但网上银行的出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也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随着财务系统和工资系统的开发,一些企业连财务室都不需要单独设立了。随之而来的是工商、税务、社会保险缴纳以及水电气费的支付都可以在网上银行里完成。

在税务机关工作的吴晓明处长告诉笔者,他们对有关发票和专用票据的管理一直都很严格,以前开公司,税务部门要到现场查看经营场地,企业必须要有单独的财务室,财务室须有“三铁”(铁窗、铁门、铁柜子)把关才允许经营。如今,大多发票的开具在都能网上申请,企业完全可以不用现金也能正常经营,在办公场地租赁和人员配置上也省下不少开支。

网络的宽广无边无际,网络的精彩层出不穷。很快,人们不经意间发现,网上银行还能买股票、炒基金,不但能进行期货交易,还可进行贵金属买卖。

网上银行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没有了现金搬运的烦恼,帮助他们消除了经常跑银行柜台排队的艰辛。特别是那些白领人群,衣兜里揣的现金越来越少,使用现金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那些年,各大银行柜台和一线员工总是不遗余力地向客户推荐网上银行,希望把更多的银行业务从线下迁移到网上。然而,不方便的就是网络银行需要有网线和电脑配套才能完成。而电脑也是一个逐渐普及的过程,也有一个由笨重到轻便的历程。网上银行给部分人带来了便利,但终因携带的不方便和需要移动密码器的配套,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便捷,特别是边远地区网络不发达及电脑拥有程度不高的农村更是如此。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它的出现并没有让人们与现金交易有着过多的生疏与距离。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结算都得要靠真金白银的现碰现,所以现金需求量也就一直很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催生着新的业态诞生,网上购物应运而生。今天,网上的购物平台数不胜数,有些稍微大一点的零售超市都有自己的购物平台和APP。还有不少依附于各种社交媒体的和大型网站的小程序、公众号也具有交易和支付结算途径。科技发展彻底变革了商品交易的形态与方式,促进了物流与配送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网络线上的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一些大型百货商场门可罗雀、实体商家纷纷关门的时候,人们才真正感觉到网上购物线上经营的磅礴之势已锐不可当。

值得肯定的是,科技成果也造就了新的创业群体,成就了新的人群,一部分人走上了网上创业的路子,他们开网店、搞直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连有的残疾人朋友也借助科技发展在网上创业开启了新的人生。

网络银行和网上购物的出现让杨东梅为父母尽孝显得更加便捷。杨东梅结婚后就同爱人搬进了新房,与父母相距较远。担任中学班主任的她由于工作繁忙,缴纳水电气这类事情还是老两口每月到银行排队为她代劳。自从网上银行出现后,她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不但自己的水电气和物业管理费能在电脑上快速完成,还主动为父母在网上缴纳这些费用。后来,父母年事已高,上街买菜购物越来越吃力,她就忙里偷闲隔三岔五地为老人送去蔬菜水果和肉类。她虽然是利用午休时间,但还是好几次因堵车误事,让学校领导大为光火。随着外卖和快递的出现,好几家超市都开启了线上购物模式。杨东梅第一时间下载了超市APP,从此,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鸡鸭鱼肉,无论是生食还是成品,只要一下单,快递小哥都会及时送达。网购使她心情愉悦安心工作,也让她父母生活无虑身体棒棒。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着众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这个世界。

人们很快发现,外卖和网购很快成为年轻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他们变得越来越难存钱,月光族年光族越来越多。

你没钱,没关系,自然有人借给你,并且还想方设法借给你。如今,在互联网支付条件下,获得借款的便捷程度让人惊愕。正是这种所谓的便利,让人们错误地感觉到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然而,经营和把控数字资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借钱容易了、方便了,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各大购物平台和APP相继推出具有授信额度的虚拟信用卡后,业内人士纷纷认为,网贷平台的授信门槛太低,这些平台不仅仅是社交和消费购物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具备了金融的属性,在用新的方式培育人们的消费观念。

资本持有人总是挖空心思策化铺天盖地的软文营销,让人们信奉消费主义。见钱眼开的自媒体营销号也跟着推波助澜,还有那大数据杀熟的功能,连许多成年人都管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怎么能要求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保持理智清醒?

如今的网络世界像念咒语的魔法师一样,时常让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不能自拔。借钱消费的理念正给传统观念带来冲击,透支着他们的金钱,也透支和改变着不少人的今天和未来。最终,消费主义让不少人刷爆了信用卡,走进了网贷甚至裸贷,掏空了他们的钱包甚至是人生。不少的年轻人因网络借贷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上述种种情形让众多的年轻人从此债务缠身,并被贴上“失信人员”的标签。人一旦进入这个行列,不但被限制了高消费,连很多想做的事情根本无法着手。

据某银行法律事务部门的人士介绍,该行去年一年所涉及的3000多起诉讼案件中,年轻人占比达到了六成多。很多年轻人成为失信人员后,从此一蹶不振,少了信仰和追求,还赌气地说“我们就是最后一代”。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仅是影响社会创新活力,还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难怪有关专家学者呼吁“个人破产法”尽快出台,让跌倒的年轻人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能够东山再起,重新发力,融入社会。

“二维码”让人走天下

移动网络发展起来后,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各家商业银行很快将网上银行的功能迁移到了手机上。随着移动互联网3G到4G,以及向5G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除了具备通讯功能之外,社交功能、娱乐功能日渐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手机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标配。我在银行工作这些年,同事们普遍反映,手机银行的普及推广比网上银行顺利得多,特别是商业贸易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个体经营者交易结算的效率比以前高了好多倍。手机银行的出现,让网上银行真正成为了“手上银行”,所有银行账户之间的现金流动大幅减少了。

虽然“一机在手,搞定所有”成为现实,但百姓日常生活中小额支出仍然离不开现金支付。原因是手机银行可以随身携带,但不是人人都在银行开有账户,至少未成年人是没有账户的,许多家庭为了资金安全,也不会让老年人在手机上开通银行业务,所以,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结算只能依靠现金结算。还有,人们在进行小额交易时,还是感觉手机银行的验证和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加之为了账户安全,也不愿意随便在外进行密码输入操作。所以手机银行还是未能解决普通市民非现金交易的“最后一米”。

不管是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它们的交易都是依附于银行账户所实现的。不管你的钱多钱少,进进出出都是在银行账户间实现转移,也就是说钱并没有跑出银行的保险柜。这也是银行人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优越感。

事物总是变化的。当银行人正在拥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额红利时,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互联网的移动支付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收付款二维码破茧而出。收付款二维码的诞生好似石破天惊,如一道利器扫清了移动互联网支付的所有障碍,打通了老百姓衣食住行非现金结算的“最后一米”。

首先出现的是微信收付款二维码,它虽然是有别于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一种支付方式。相比以往的任何交易方式,不用担心账户和密码的错误;当对方使用扫描收款功能时,你只需亮出付款码,不会有分毫差错。

收付款二维码的出现真正让我们走上了无现金交易的快车道。随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机构都推出了扫码支付功能。没有多长时间,不仅各类商场、大小商贩,就连路边卖菜的大妈大爷,所有和现金交易结算有关单位和个人,无不对收付款二维码如众星捧月般顶礼膜拜。

这时,人们再也不为老年人没有个人账户和手机银行而担心,因为一张银行卡目前可以绑定3个微信号;也不必担心小朋友外出购物被黑心商贩多收银两,因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切都有据可查。

让人感到新奇的是,商家还可在视频中向顾客远程展示收款码及时收款。越来越多的经商人员从内心深处感激移动支付带来的变革,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个体经营户刘女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年前,刘女士是一个生产经营塑料制品的小老板。她的货物早就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但承销商也只是一些本小利薄的小商小贩,货款迟迟收不回来。刘女士多次前往催收,经销商们让她将店里的那些硬币作为货款带走。最后,她不得不把这些商贩的“包袱”接下来,千里迢迢往回搬。

为了给这些硬币找个“家”,她一边收货款一边找当地银行,结果处处碰壁。慢慢地,她装钱的担子越来越沉,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保人财安全,她连银行也不敢去问了。住旅店,她总是守着担子寸步不离,有时索性睡在钱筐子上。走了一家又一家,她担不动了,就雇上挑夫。为了财不外露,她不得不在箩筐上面放上一些蔬菜水果和当地土特产掩人耳目。日积月累,家中储藏了一大屋子的硬币。刘女士一家人关门闭户一两个月,虽然双手打满血泡,可清点结果总是不一样。有一次刚要清完,没料被自家养的一只小猪给拱了个乱七八糟。几经折腾,一家人只是清出了8万多元的大概数。数月来,一家人饭不香、寝不安。白天害怕亲邻造访,闭门谢客;夜晚,一有响动便忧心忡忡,生意也懒得做了。后来,经过无数次碰壁的刘女士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中国银行重庆江津支行一分理处。“同志,你们这里收硬币吗?”“收。”“很多很多的硬币也收吗?”刘女士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当然收!”分理处的同事热情地接待了她。由于清点硬币工作量太大,员工们只能利用工余时间清点。于是她们开上运钞车,叫上“棒棒”(力夫),一共跑了5趟才将这些硬币运到银行金库。交接时,称出重量为1225公斤。刘女士说:“清点结果以银行为准,你们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要你们收下这个包袱,我就千恩万谢了。”

为了将这些硬币尽快清点出来,分理处的工作人员专门划出一块工作区堆放硬币,每天上班时,就用运钞车从金库运来一两袋。清点完毕后就记好账,让运钞车重新送回金库。5位姑娘加班加点,常常忙碌到深夜,双手都磨出了血泡。经过一个月的认真清点,除了其中的假币、电子游戏币近200枚外,这批1.2吨重的硬币有206000多枚,共计89761.82元。刘女士有了这段经历后,她再也不收硬币了,当然也影响了不少生意。如今的刘女士生意越做越大,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条件下,她还开通了微信商城,用户可在她的网上商城下单,也都是通过移动支付给她回款。有时,她也直接将收款码在视频中远程展示,客户也能及时扫描回款,真的是省了好多心。

像刘女士这样受惠于金融科技发展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不但国家机关的罚款和相关机构的费用缴纳可以用二维码收付,在较短的时间内,地铁站的进出口,公交车的上车处、小餐馆的收银台,就连开三轮车农民大伯也都将那收款的二维码摆在了醒目位置。让人诧异的是就连寺院的捐款箱、街头乞丐化缘的破碗里、甚至有的婚礼收礼现场都有着二维码的身影。

在这种形势下,我的基层和在一线工作的同事们,加强了同网络平台的合作,针对性地做好网上商家的营销,较短时间就硕果累累。

随着收付款二维码的普遍运用,不知不觉间,周围的许多人感觉现实生活中,现金越来越不重要,反而成了累赘。如今,不用现金也可周游“世界”,身无分文也可来去自由成为人们的普遍认知。

刘老太太一家的西北之行就是如此的体验。春节期间,在保险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刘总,决定带上一家人及父母双亲自驾跑一圈大西北环线。临行前,老父亲专门嘱咐刘总多带点钱,可刘总反而让他们不要担心。老头子放心不下,硬是让老太太去银行取了两万元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一路上,不论是吃饭住宿还是景区门票都没用上现金,就连老太太给孙子买羊肉串也因小贩找不开零钱,刘总采取手机支付。十天过后,当他们回到家中时,老太太只好一张不少地又把钱存入银行,还不断埋怨携带现金给她带来不便和麻烦。

有点生活阅历的人肯定见识过电视里面的点钞大赛,观众们无不赞叹参赛选手清点钞票的精准和仅靠手感识别假钞的神奇。如今,不但是电视台不办这类节目了,而在银行内部也很难见到点钞比赛的场景。原因是使用现钞的人少了,点钞能人的技能就不再被看重,银行将多余的柜面人员向后台管理和市场营销倾斜。银行不看重人工点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点钞机是具备记录人民币冠字号功能的,如果柜员支付给顾客的现钞没有经过验钞机,那么顾客一旦认为其中有假钞则面临有理说不清的责任。有些客户是不承认“离柜不认”那种店规的。所以,现在柜员虽然要用到手工点钞,但最后都要经过机器验证,才能让彼此放心。久而久之,手工点钞就成了多余的工序。

伴随而来的是假钞收缴也发生了变化,我行营业部客户经理游俊说,以前柜员遇到假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入普及,使用现钞的少了,遇到假钞的几率自然就少多了。人民银行货币发行部门的官员介绍,近年,制售假币的案件相比以前也呈下降态势。其实,人们都清楚,由于习惯了使用现钞,假币自然少了市场和售假的机会。

无现金支付时代不仅是制造假币的少了,如今就连偷盗现钞的小偷也失业改行了。重庆市渝中区反扒大队的冷大队长介绍,如今的小偷确实少了许多,因为很难偷到现金了,他们一般是趁人不备盗窃手机,然后刷机成功后低价出售,如果刷机不成功就一文不值。

当然,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偷盗现金的少了,但干金融诈骗的却多了。现在电信诈骗可谓境内境外防不胜防,还有不少人轻信外面世界的精彩,结果被骗到东南亚从事电信诈骗,上当受骗的不少。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打击力度,从手机购号、银行开户等源头入手,不少从事金融诈骗的人员被抓捕归案。(节选)

……

全文见《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3年第10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