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一淋,秋就肥了。阵阵咳嗽从田野里窜出,那是玉米棒子脱离秸秆的声音。赶早的麦子已被磨成了面,完成了一种轮回,等待着又一个节日的来临。 一年的十二个十五中,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是三个带有强烈仪式感的节日。三个节日,两个人节,一个鬼节。七月十五的鬼节,其实也是人节。只不过人们的心境不同,祭祖,追思逝去的亲人,没有多少渲染,多地忌吃热食,素食在物丰的季节里占据主导,让肉食冷闲了半月。 那个叫秋风的节气,或早或晚在八月十五停靠。果类们在压得不能再低的枝条上等待着秋风。梨含一包水,果脆腮红,白露即下的核桃,仍挂在树上等待木杆的敲打,枣也在急急上色。西瓜已不存在季节的问题。下了秧的西瓜有的已躺了一两个月,味道虽存,但已不那么令人爽口了。大棚里的西瓜正好,一开膛,便冲出一股甜蜜。晚桃仍感恩着季节,在树上静候,不经意的风,常常令它们砰然着地。 已经有叫月饼的东西毫不迟疑地在市面上羞涩登场。说东西有些不敬,但有的食品总是在归类时让人犯难。这里的月饼特指蒸笼里蒸得只用面、油、色组成的大月饼。 好月饼一张皮。诱人的月饼讲求鼓、酥、香。鼓为品相:底平上凸,层层垒摞,形似鼓脊,凉州人称之为喧方。饱满而丰腴,故曰鼓。酥指面层软糯,入口即化。香号三香:面带麦香,油带清香,色带艳香。面弱则筋瘫,油少则层干,色淡则眼滞。上品月饼,还耍一张盖皮。一要紧实,二要皮薄,三要色正。 蒸月饼在前,吃月饼在后。月饼出笼,要点月饼。 点月饼之术,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若用点箸,一般为六,多为方形。若用三、九,则为圆形。若以圈数论,则环三罩,底九中六上三。王世发在世时,每至农历八月十四或十五,总央托侯立明先生代蒸月饼,让世发画之。点凭眼功,画靠技巧。世发以食色作底,构图严谨,寓意丰沛,拍照传之网上,被人惊呼“凉州瓷器”。著名作家叶舟先生、陈仓先生等曾手托月饼,号称“凉州月饼模”,为凉州月饼增色不少。 书有书模,月饼年年有,模却鲜见。世发离世后,每至八月十五,总会怆然而怀之,连请人画月饼的兴意都减却不少。 又临癸卯八月十五,各路月饼上市,或机制,或手工,吆喝虽盛,但已无过去之盛。献月者亦寥寥。间或献拜者,亦不再具有心存敬畏和感恩的仪式感,只是应景一下节日而已。至于“摸秋”、“糊月亮”等古俗,已留存纸间了。 今年天旱,麦粒勾股扁平,今遇一磨面者,称以陈粮半,新粮半,混合磨之。以陈粮之饱,补新粮之弱,并言节还得好好过,每年就一个八月十五,节在心中,点在面上,才不负节日不负年景。 话虽朴素,也算有人让心情与节日同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