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冬阳依然显示着她的温情,柔和、暖暖的抚摸着人们的面颊,小城沉静在一片明媚的灿烂中。走出政府大门,沿东大街缓步向学校溜达,街两边拥满了未进校的学生和匆匆赶路的人。来到育才桥,一缕忧伤的语调飘进耳鼓,“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循着声音望去,一个少妇抱着五、六个月的孩子,神情芒然地望着波光粼粼的县河水向南流去。我陡然有一种伤感袭来,为吟咏者感到同情惋惜。 这是元朝著名词曲家马致远《秋思》中的两句。作者在短短的二十八字里,用凝练的词句、清新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非常真实动人的秋郊图。曲中以苍凉的景色,反映出旅人漂泊的孤独情怀。作者将许多鲜明的自然形象,精巧的组合连缀起来,灌输着富于诗情的血液,使那些孤立的现象,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画面。极具音乐美和整体美。我低头思索,这位少妇是什么身份,又有何哀愁呢? 是弃妇?不像。弃妇生活在仇恨和绝望之中,爱恨交融,一副落魄无依的样子。这个少妇不胖不瘦,不高不矮,身着红色毛衣,黑色毛妮外套,蓝色筒裤,穿着虽然简朴,但也得体。眼神里充满着期望,显得平静、安详、淡定,似乎置身与世外一样。 是情妇?不像。富商包养的情妇穿着华丽,浮浅而又张扬,招人注目,充满着淫荡。这位少妇,衣着平常,目不旁视,想自己应该想的,做自己应该做的,我行我夙,看起来很朴实。属于外秀慧中的那种人。 可能是留守的少妇。已到腊月中旬,外出打工的夫婿也该满载而归了。那茫然期待的眼神充满着柔情、思念和惆怅,她是思念漂泊在远方的亲人。也许,借诗抒情,短暂的怀远,会慰藉空荡无依的心灵。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夕阳西下的早秋傍晚,在一米多深,绿油葱葱的包谷林里吟咏《葬花词》,那失落的心境像沉沉暮色一样一片灰暗,心像针扎似的痛疼;记得曾在商山脚下丹江河边,面对千丝万缕旖旎飘荡的柳絮咏诵“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卷,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词句,漂泊他乡,深感命运多骞;多少次,面对红梅冬雪,期盼冬尽春来,“写真妙绝横窗影,彻骨清寒蘸水枝。”“何人会得春风意,怕见梅黄细雨时。”大概吟咏名人诗词,也可以抒发胸中的郁闷,抚慰受伤的心灵吧!也许是同感,无故竟起了恻隐之心。 人生有许多无奈,为了生存,为了度过难关,为了生活需要所迫,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为生存而拼搏。农村有许多年轻人,为了进城买房、孩子上学、买车,不得不离开妻儿,进城或到外地打工。有的一去数月甚至一年半载也不回家一次。空巢的村落,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异地的相思、孤寂是在所难免的。显然,这个少妇是思念漂泊在远方的“断肠人”,而不是她自己。 生活是一张无形的网,人们常常在网中挣扎,看得到而做不到,只有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到达约旦河的彼岸。犹如笼中的困兽,要想回归山林,必须越过籓篱。 生活是一条路,一要看目标,二要看毅力,选择是主要的。日子像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要懂得珍惜,要努力拼搏。也许,希望就在前方。 生活是一杯无味的水,只有用心品尝,才能品出其中的酸甜苦辣。少妇应该是懂得生活的人,在自慰中解开心结。漂泊在江心的小船没有安全感,抛锚江边会更踏实;也许想象的翅膀会带着心猿飞翔,在那片温馨的绿洲上栖息;也许,诗意会带人走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让情感飞向远方。 (胡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