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到吴桥看杂技

时间:2017-10-31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 乔显德 点击:

很久以前就听说吴桥是“杂技之乡”。后来,听说吴桥一个叫王宝合的被邀请到香港演出,被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称为“鬼手”。再后来,一位要好同事从吴桥参观归来,绘声绘色地述说着吴桥杂技的惊险场面和神奇功夫,并劝我说:“有机会到吴桥去看看吧,那里耍杂技那可真叫绝,王宝合这个小老头真厉害!”经同事这么一番精彩的描述,真觉得应该到吴桥看一看那神奇的杂技表演,在心中萌生了到吴桥看杂技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乘着初春暖融融的气息,我便和朋友结伴到吴桥看杂技,乘大巴车踏上了到吴桥之旅。

提起吴桥,大大的有名,河北人常常得意地说:“我们有吴桥”、吴桥是“杂技之乡”。当年,周总理出访十六国时,所到之处,无不有华侨;华侨中,无不有吴桥艺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临近吴桥,我们就感受到这种了浓浓的杂技之乡“味”,只见大大小小的店铺牌面,林林总总的广告牌上,大都“杂技之乡”的名头。女导游说得好:“这里的人,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不过现在把‘耍玩艺儿’改成‘耍杂技’了,大概是周总理把吴桥定名为‘杂技之乡’后改的。”

听完了女导游的简单介绍,我们一行就到了吴桥,刚好是午餐时分,大家就在一个外观看似演马戏的红牡丹宾馆里用餐,这个采用大棚式新颖设计的宾馆,外加“红牡丹”的称号,独具特色和魅力。没等我们开口,女导游就介绍了,这个别致的红牡丹宾馆,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红的一部电影《红牡丹》,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如今,这部电影虽说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红牡丹宾馆却在“杂技之乡”名声大振,如同“红牡丹”一样,越来越红火。进入宾馆的大厅一看:哇!这么宽敞!环球式设计,特别新颖,阶梯型的客座,客人可以一边就餐,一边看演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想,杂技之乡,自有特色。再看服务员与别处就更不同了,处处绽放异彩。每个服务员都会耍魔术,遗憾的是,因那天参观的游客太多,服务员只插空做了几个佐餐表演。不过,我还是亲眼观赏了“空中取酒”、“空手钓鱼”等一个个神奇的魔术技法,看着服务员骑着表演车绕来绕去的特技上菜,我感到新奇,这堪称是全国一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也一饱眼福了。

吃罢午餐,我们便随女导游参观游览,听说还是寿光老乡呢,徒增了亲切感。先是参观江湖文化城,女导游饶有兴致地对我们介绍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成正方形。东城门外,有杂技祖师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塑像。”女导游接着介绍了“他”的来历:“唐代有一名书生叫纪晓堂,他两次进京赶考,因没有行贿,结果,中了进士而被除名。他一气之下云游四海,在终南山下遇见了吕洞宾,便拜师学艺。学会了360套戏法后,就四处浪迹,来到吴桥,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便安居下来,收徒传艺。自此以后,杂技在吴桥便盛传开来,师传徒,父传子,人人学,家家练,成为名满天下的‘杂技之乡’。吴桥县有47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有20多人在国外表演传艺,全县40人以上的民间杂技团就有76家,且门类齐全,节目阵容庞大。包括肢体技巧、耍弄技艺、乔装仿生、动物驯化、硬气功、滑稽、魔术等七大门类,共有1100多个表演节目,也就是传说的‘没有吴桥不成班。’”

耳听着导游的解说,眼里就有新发现,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赶着一辆名曰“豪华洋车”走来,低头一看,是由老山羊拉着,噢,这是“洋”、“羊”谐音,还蛮有趣的。羊车上挂着醒目的牌子:坐车拍照收费2元,我浏览了羊车上的照片,还真有不少社会名流坐过这辆“羊车”,我也跟名流们学一回,坐一坐这“豪华洋车”过把瘾,一伸腿就坐上了“羊车”。我不失时机地请随行的朋友帮我拍了两张照片,又迅疾跳下“羊车”,咔嚓、咔嚓”地按着快门,急着给“羊车”来几个特写,返回家中一剪辑,发到了网上,网友们都说好。这不,这“豪华洋车”又把网友们“骗”了一回。

随导游欣然走进了规模宏大的江湖文化城。参观的首选是滑稽动物园,最先登台的是狮子,狮子表演打头阵据说有个讲究,狮子寓意吉祥如意,所以吴桥杂技就形成了以狮子打头的传统。在这里,猛禽猛兽丧失了野性,变得异常温顺,狮子会钻圈,狼狗能识数,于是,我把相机镜头探到铁丝网的孔里,“咔嚓、咔嚓……”不停地抢拍着,让动物们那神奇的表演瞬间定格在镜头里。正在兴头上,导游便鼓动说,只要花上10元钱,还能坐到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照张相,“不是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吗?还可以摸摸老虎屁股。”一听这话,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老虎跟前跑,我一急之下,迅速端起相机,就跑到老虎跟前,准备给老虎来个特写,管理员一见我携带的大相机跑进来,就慌了,立即制止。我当时抱有的想法就是,管理员以为安全就拍,不让拍就算了。

吴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吴桥人见多识广,养成了好客大方的性格,在“魔术笑园”里,我着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女魔术师接连表演了几套魔术,然后把魔术一一揭秘,没有什么蹊跷的,全是使用了专用道具。看得我们赏心悦目,来了兴趣,这时候,女魔术师则热情地递给我们道具,手把手教我们几套小把戏,其实是在诱导买她的道具。起初,觉得这道具很简单,而轮到自己耍了,怎么耍也不行,再经魔术师一点又通了。觉得这样还挺有意思,我便乘兴买了魔术五六套道具,带几套回去耍几手也很有意思,送给朋友们也不错,也不枉魔术师白忙活一阵,见我在购买,好多游客也都纷纷解囊了。

再往里走,便是一个杂技小院,里面有四口人:爷爷和一个侄女、两个孙女,别看老的老,小的小,可个个都是杂技高手。大孙女表演的顶技,是农家厨房用的铲子、勺子等极难掌握平衡的厨具,都被她十分娴熟地用头顶起来;小孙女表演的是柔术,只见她从一个很细很细的筒子里钻进钻出,看着都觉得不可思议;“关键时刻,老将出马。” 爷爷何书森开始登场表演了,这位“江湖八大怪”第四怪—鼻奏唢呐震中外,人送绰号“吹破天”。只见他十分从容地把点着火的纸团吞入口中,用扇子往耳朵里扇风,烟雾从口中慢慢喷出,既惊险又好奇。

不觉就来到了“鬼手居”,排“江湖八大怪”之首,我一听便知,这就是人称“鬼手”王宝合的地盘,他的绝活是“三仙归洞”,曾在二十多个国家表演过,名扬海内外。我想:这回就可以亲眼见见这位“天下鬼手”了,也有在朋友中吹聊的资本了。没承想这位“鬼手”被邀请外出表演去了,他儿子则首当其冲代父上阵,也算没全扫了我们的兴。他自我介绍后,便招呼大家坐到长凳上,紧挨着坐在我们的对面,在面前的小桌铺上一张红绒布,桌上放着两个小瓷碗和三个海绵球,这就是表演“三仙归洞”,大家都看出来了,也就全神贯注,都想近距离看个门道,这时候都围上来,两眼紧盯着他的手、碗和海绵球。只见他轻松自如地指挥着海绵球,一会儿进入这个碗,一会儿进入那个碗,一会儿进一个,一会儿进两个,想进哪个就进哪个,想进几个进几个。同行的烟台女游客觉得自己看得很清楚,不服气,就跟他打起了赌,赌注是这样的:假若女游客赢了,庄家给钱,假若输了,就留在这里不走了。结果,赌了几次,都输了。观众一看结果,就一齐起哄说,让女游客留下,女游客只好红着脸说,只是开个玩笑。虽没见到大“鬼手”,而小“鬼手”总算露了一手,也让我们大饱了眼福。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来到了一个杂技大棚内,观看“江湖八大怪”第五怪—“千斤大缸蹬得快”的表演,这是魏春华的拿手绝活。只见她仰面躺在一条长凳上,旋即,四个壮汉推滚来一口180公斤重的大缸,又吃力地举放到她的双脚掌上。她蹬住了,蹬稳了,蹬着旋转起来了,用双脚稳健自如地蹬着大缸,变换着不同角度转。这样还觉不过瘾,还要邀请一名男观众上场,这时,同行的一位又高又壮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地躺进大缸内,但见这位姑娘依然蹬得大缸飞转,真惊人,我以前曾见过蹬缸的,但从来没见过蹬这么重大水缸的,而且里面还躺着个大活人。这不仅是技、是艺、而且是力、是胆,是杂技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结合。她蹬的潇洒、轻松,正转、反转、侧转、竖转,蹬出各种花样,使人看得眼花缭乱,难极了,美极了,人人叫好,为之惊叹,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千斤大缸蹬得快”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江湖文化城中心广场的重头戏有:“江湖八大怪”的第二怪—白肚皮上切青菜,只见一个老汉打着熟练的拳法套路走上台来,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模样,练的是外家功夫。他自称今年72岁了,看起来是那么健壮,他先“啊,啊”地吆喝了几声,就开始表演肚皮上切青菜,只见锋利的菜刀在他肚皮上刀起刀落,菜叶寸断,肚皮却丝毫无损,老汉面不改色;他还表演了脖子缠钢筋,置身于现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助手把粗钢筋在他脖子上缠了足有五、六圈,并且持续好长时间,解下钢筋后,老汉神态自若,毫无变化。

紧接着观赏了第三怪—“眼里扎出骨针来”,只见老汉把两根两寸多长的骨针送入鼻孔,再从眼睛里冒出来,开始,我离得太远没看清,又绕到正面位置,切实看了个仔细,也确实看得惊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接一个。还是这个老汉把两个鹅蛋大小的铁球吞入腹中,让别人看是否吞进去了,这一招也确实够难了,见他也表现出难受的样子来,半天才吐出来。这还不算,他竟把一把两尺来长的宝剑从口中直插胸腹,使在场的游客都心惊胆战。我们观看的第七怪是“刀山爬到云霄外”,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赤足袒胸,踩着铡刀的刃口就往刀山上爬,他父亲则在下面吆喝着:“还敢不敢上?”,小伙子大声喊着“敢”字,就往上冲,在十几米高的刀山顶上,让铁杆头顶着肚皮旋转,并且还做出了一个惊险的动作,令在场的游客连称奇、险。

当天观看的最后一个表演是:飞车走壁。开始,一位车手就看得我胆战心惊,接着两个、三个车手骑着摩托车在一个钢笼内飞驶,转圈,上下左右高速飞转,好像摩托车就向自己飞过来,把我都转晕了,现场观看确实是一种震撼,没有非凡的胆量和高超的技艺怕是玩不转的,何况摩托车也有出现故障的时候,直到表演结束,我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玩的、观赏的都得有颗大心脏。

吴桥归来,受益匪浅,此行不虚。我感到“杂技之乡”确实名不虚传,既有代代相传的真功夫,也有自主创新的新技艺,吴桥杂技日益丰盈起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柬埔寨散记(之一)

    知道柬埔寨是在上中学时从地理课上知道的,但那时只知道柬埔...

  • 海岛血泪

    国家公祭日,牢记血泪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殇之日的特殊日...

  • 家乡的松树

    最近读到唐代诗魔白居易的《栽松》诗: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 散文:春天的嫩芽(褚化冰)

    散文:春天的嫩芽 文ㄍ阳光柔剑 一棵埋在泥土里的嫩芽,经历了...

  • 那些旧笔记本

    这些旧笔记本,保存时间最长的整整半个世纪。最旧最小的,原...

  • 醉在烟雨桂花里

    一个湿漉漉的九月,阴天,湿云,凉风,薄雾,秋雨淅淅沥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