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因为一个人,爱恨一座城。而我们因为一个人,来到一座城。 应堂弟之邀约,我们蒋家大院一行20多人首聚德清。时值元旦跨年之际,于是这次的行程,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千年古城德清县,因水得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有着“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之美誉,还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唐代诗人孟郊和红学大师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和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就位于德清境内。 追溯德清县名的由来,源于宋人葛应龙的一句诗,“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想必当初堂弟来德清发展,也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吧。 2006年,堂弟创办的浙江硕华生命科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从玉环进驻德清。经过十来年的辛苦打拚,公司于2016年11月11日在北京敲响挂牌宝钟,成为“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的一员,从此正式进军资本市场。华丽转身的同时,公司也迎来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机遇。2017年,公司入选为浙江省第一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我想,每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总是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堂弟亦然。人杰地灵的德清,敞开了它那宽阔博大的胸怀,欣然接纳了来自异乡的创业者。而堂弟,也将持续发力,来回馈助他事业腾飞的这片热土。 处于长三角腹地的德清,境内溪河密布,池塘沟渠、山塘水库和小湿地比比皆是。充沛的水资源,犹如城市血脉,贯穿于民居的房前屋后、农庄餐馆,奔腾流淌于各个景区之中,使得德清这个江南水乡越发地鲜活与灵动起来。行走其中,身心似被涤荡过一番,有着无比的澄澈和清爽。 在德清的几天,姐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里的水可真多。是啊,对于自幼就生长在缺水海岛的我们来说,水所能带给我们的欢愉和喜悦,非笔墨所能形容。 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 午后,天空暗沉,一阵阵冷风挟裹着阵阵寒意直往脖子里钻。似乎是为了应景,丝丝小雨也悄然加入到制冷行列中来。从下渚湖景区入口通道进入后,我们登上了停泊在湖边的游船。 多少年来,走过国内外诸多山山水水,但从没像这次一样,我们蒋家大院的亲人们汇聚成团,一起看山看水看风景。放眼舱内,清一色的蒋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一种柔软又温暖的情愫,从心底悄然泛起。彼时,船舱外那彻骨寒风,仿佛也没有了该有的劲道。 游船悠悠,水声哗哗,讲解员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属天然形成的江南最大湿地风景区。这里是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国家野大豆保护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曾荣获“中国最美湿地”称号,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周边的水草丛中和沼泽地里,栖居着水凤凰、天鹅、白鹭等数百种野生珍稀鸟禽,其中有数十种属国家保护品种……” 打开船窗,湖面景致不可抑地涌进。途经之处,野生芦苇密不可测,沙渚土墩遍布其中。行进中,湖道不断发生变化。或狭窄或开阔,令视线拉近又推远。专注于船侧,鱼鳞般的水面被游船犁开宽宽的一条,泛起一朵朵白色小水花。而那一簇簇枯黄的芦苇草,在寒风中依然倔强向上。 游船开始停靠。一家大小陆续上岸,登上有着两层设计的观景塔。 凭栏远眺,继而俯瞰,湿地芦海迷宫景区尽收眼底。一条条木栈游步道纵横交错,蜿蜒于一人多高的芦苇深处,间或点缀着亭台廊桥。正当大家举起手机拍得起劲之际,已上大学的侄儿玩起了随身携带的无人机。垂直升降,继而悬停俯冲。熟练操纵的同时,一张张欢乐的笑脸被定格在镜头中。 再度上岸时,已至朱鹮岛。 进入朱鹮观赏区时,景区简介牌上那“您已进入国家珍稀濒危物种朱鹮科研区域”跃入视线。心,倏忽之间便安静下来。而身子,似乎也变得轻盈许多。踮起脚尖悄悄上前,隔着围栏网向内张望。只见那绿林间,高大的树桠上,栖息着一只只黑嘴白身、脸爪呈朱红色的朱鹮。它们不时地飞上跃下,却悄无声息,安静异常。而我,自不敢发出丁点声响,唯恐惊扰这些珍贵如“大熊猫”般的吉祥之鸟。 犹记起两年前观看了舞剧《朱鹮》,剧中表达的主题是,“通过朱鹮曾经的失去,来表达人类永久的珍惜”。剧中朱鹮的挣扎和呐喊,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和抒情感人的音乐来展现。一度触动心弦,潸然泪下。 好在,现在朱鹮重又进入视线。在人类悉心保护和照料下,出现了物种复苏的吉祥征兆。而下渚湖的蓝天净水和宁静的自然生态,无疑给朱鹮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繁殖空间。 望向眼前这群象征着吉祥和幸福的小精灵,我在心中暗暗祈祷。惟愿这些珍稀宝贝,能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再现昔日人鸟共处的和谐美景。 “世外桃源”生态园 当晚就餐的地方,选在武康上柏村的浙江浩雄生态园,那个叫做“世外桃源”的农庄。一路上,姑妈热忱地介绍着,令我的探究之心越发强烈起来。 一进入“世外桃源”大门,之前脑海中勾勒出的印象统统被扭转。首先侵入耳膜的,是由远至近的潺潺流水声。大门正前方,一池碧水清澈透明,小桥、假山、亭榭置于其中。几十条黄橙橙的锦鲤,正在喷泉边欢畅地游戈着。恍惚间,还以为误入某个山水景区。 堂弟边走边介绍,这个集中式、西式、泰式和东南亚热带风情等元素于一体的“世外桃源”,是投入三千多万巨资打造出来的。光听到这个数字,就令我吃惊咋舌。这投资人得有多么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才能有这一掷千金的非凡气度? 璀璨灯光下,我们穿过小径,走过错落有致的庭院餐厅。茅舍、藤椅、翠竹、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元素被巧妙地运用于整个园区之中,绿色生态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那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场景,就这样真实地呈现于眼前。 曲径通幽处,风格迥异的餐厅一一进入视线。金黄色灯光下,整个餐厅流光溢彩。吊顶的图案散发着浓烈的异域风情,显现着宫廷式的奢华;垂坠而下的古朴吊灯,墙上的名人书画和壁画,散发着风雅的书香气息;在树木花草间,一张方桌两张藤椅,打造出相对私密的空间,极具浪漫情调;置于芭蕉林中的餐桌,可眼观花草,耳听水声,好一个亲近自然的就餐环境。 沿着台阶抬级而上,一个类似山洞造型的餐厅赫然眼前。拐弯处,意外地发现还有“船”型餐厅,船头、船尾设计尤为逼真。在这里,处处用匠心显创意,让人惊奇叹服。传统与现代,古朴与潮流,古今与中外,在这里交织、融合、碰撞。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和味觉上的双重享受。 于是,我醉了。醉心于这里的山水,醉心于这里的美食,更醉心于我们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我体验着平生最深浓的醉意。想说的话,全说了。想唱的歌,却漏拍跟不上了。麦霸之名,毁于一旦。心灵放飞,绝无仅有。 莫干山景区 闻名遐迩的莫干山,早已存放脑际。此次前往,便是将想象与现实加以重叠,使之更加具象化。 天公作美,一大早,冬阳欣然露脸。在下榻的亚朵酒店大堂集合后,我们一大家人分乘四辆车,浩浩荡荡直奔莫干山。 盘旋山道,车回路转。坐在堂弟驾驶的轿车中,看着车载导航显示屏上曲曲弯弯的道路走向,我知道,考验自己体能的时候到了。于是索性将视线投驻窗外,欣赏起沿途风景来。 远处群山连绵,眼前翠竹满坡。微风过处,阳光斑驳于竹叶之上,洒上一抹抹细碎的嫩黄。山势随着车行方向渐次增高,翠竹层层傲立山坡。面对漫山竹林,姐姐不无感慨地说,这竹子历经风霜雨雪,却依然刚直不阿,遇风不折。如果人人拥有竹之品性,那该有多好。我那虔诚向佛的姐姐,愿你所遇上的,都是世间的好人。 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绿、凉“四优”而驰名中外的莫干山,海拔758米,景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2%,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有着“清凉世界”、“天然氧吧”和“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大家在山顶集结之后,便一路向下,前往与莫干山之名相关的剑池景区。 相传在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铸剑神手干将与妻子莫邪来到此地,磨山之石,淬池之水,终于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后人为了纪念莫邪和干将,便以他俩姓氏来命名“莫干山”。而他们铸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剑池”景区。 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干将、莫邪的雕塑闪着黑亮的光。干将一手紧握宝剑,一手抡起铁锤呈欲击状。手起之际,身上肌肉块块突起,显示着男人的雄健与阳刚。而身着罗衣裙钗的莫邪,发髻轻挽,身姿婀娜,衣袖随风徐徐散开。她侧身于干将身旁,脸上泛起恬静的微笑,正望向自己的爱郎,夫唱妇随、相濡以沫的恩爱形象呼之欲出。因有了干将和莫邪的传说,剑池景区变得相当热门。但凡游客上到莫干山,这里是必游之地。在竹林飞瀑间,在干将莫邪雕塑前,大家纷纷驻足留影。 沿着山势,我们徒步前行。 阳光和煦,微风轻柔。清新的空气,以及那道路旁绿荫如海的修竹夹道,都令人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悠然。 在方圆不足50平方公里的莫干山上,隐藏着上世纪遗存下来的200多幢精致别墅。据说最初是由欧美传教士修建,后来成为历届政要的下榻之处。这里每栋别墅无一雷同,集合了欧、美、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莫干山因此而有了“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号。而在名人别墅中,最为著名的为毛泽东主席下榻处皇后饭店和蒋介石官邸武陵村松月庐,还有杜月笙的杜公馆、张啸林的林海别墅和张静江的静逸别墅等等。 当然,来莫干山避暑的名人雅士也不在少数。曾经,书画家张大千游历莫干山后,留下画作《莫干新夏》;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赋诗《游莫干山》;著名小说散文家郁达夫曾赋诗作《游莫干山口占》。竺可桢、丰子恺、茅盾、莫言等一大批名人也曾来过莫干山,留下墨宝诗文无数。 在莫干山,每幢别墅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人事迹,需要我们慢慢行来慢慢品。 进入武陵村松月庐时,大家相视而笑,蒋家到了。想起对外介绍自己姓氏时总会脱口而出,我姓蒋介石的蒋。以至于在朋友圈发送“蒋家大院(我们大家庭微信群聊名称)德清行”的图文时,令好多朋友误以为我们只是前来游览了蒋介石官邸。 我们一路交谈着,观赏着,漫步于别墅林间。一向心灵手巧的三叔在一栋别墅前停下,手抚平整的外墙不停地赞叹着。看那大小均匀的石头方块,被灰色水泥线条一一隔开,形成极具立体感的墙面,精致得如同俄罗斯方块。而姑妈的视线,早已被别墅前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所吸引,一路招呼着我前去拍摄。 堂弟在德清定居多年,对莫干山熟稔于心。他尽心尽责地在前面指路,我们随即走向那可以观赏日出日落和莫干山全景的旭光台。 入口处,刻有一代词学宗师瞿禅所作的一首莫干山词。大家聚在一起仔细辩认,轻读出声,“烟海外,残月尚纤纤。欲叱千山,鳞甲起,兜罗棉里看龙潜,头角几峰尖。”神韵飘逸的字迹,为旭光台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登上旭光台,底下景色一览无余。举目远眺,林海苍翠处,栋栋别墅星罗棋布般地置于其中。凝视前方,波浪般群山绵延不尽,似乎还笼着一层似有若无的轻纱薄雾,与眼前清晰的树木绿竹形成鲜明对比。随手一拍,便是一张虚实有度的风景照。 写到这里,似乎意犹未尽。脑海中浮现的,是“滴翠潭”景区中,那被称之为江南第一擘窠大字的“翠”字。“翠”字的亮点在于,倒映水中与岩壁上的字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面,令人啧啧称奇;走进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新市古镇,旧貌中有新颜。明媚阳光下,古镇溪塘纵横,水街相依。我们穿廊过桥,闲适怡然。在老街林立的店铺前,我们围将过来,品尝着本地特产新市茶糕。那软糯鲜香,似乎到现在还萦绕嘴边唇角;还有那钟管镇澉山人民公社的红色记忆展馆,馆内的小人书、脚踩缝纫机、木质洗脸架、台式小电扇以及那9英吋黑白电视机等等,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唤醒我沉睡的童年记忆…… 跨年之际德清行,收获满满。无论是风景,抑或是亲情。 如此,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