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春节还有好些日子,久居农村的父母早早地打来电话,叫我们回乡下老家过年。因为自从离开农村参加工作后,我们每年都回乡下老家过年。 农村老家过年前,村民们农活基本结束,家家提前做些准备,杀猪、宰鸡、蒸包子……以此,祝贺一年好收成,祝福新年来临,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安康、一切顺利。 农历二十九这天,我带上妻儿,拿着烟酒等孝敬父母的礼品,往老村老家赶去。从县城到农村老家,过去,要一个多小时车程,再走三四里土路,才能到达。而今,一级公路和水泥路经过老家旁边,半个小时车程,便到家中。 跨进大门,见厨房里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而来。父母正在蒸包子,看我们回来了,十分高兴,叫我们吃刚蒸好的肉馅包子。我一连吃了五六个,还要吃。母亲笑着对我说,包子吃饱了,中午的鸡、鸭、鱼、肉等那么多好菜就吃不下了,叫我少吃点。可我觉得,父母做的包子,特别鲜美,所以才贪嘴。 利用到午饭之间的空隙,我到村里走了一圈,发现家家都一样,忙忙碌碌,有的在做豆腐,有的在杀鸡宰鸭,有的在切肉洗菜……在外读书的回来了,在外打工的回来了,在外工作的回来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挣钱多少都回来了。此时的农村,比平时热闹了许多:炊烟袅绕,人来人往,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见我回来了,熟悉的乡亲与我打招呼,亲切地叫着我的小名,还要留我吃饭,中午再整两杯小酒。说起喝酒,还有一段小故事呢,我十八岁那年,过年到一个邻居家中“出礼”,见我不喝酒,一桌人都逗我,说一个男子汉不喝酒,以后怎么能有出息呀?你看,李白喝酒才写诗,王羲之喝酒才写字,蒲松龄喝酒才写书……看不出,整日与田地打交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竟有如此学问,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喝了不到二两酒,竟晕晕乎乎,有了醉意。在长辈的搀扶下,我才回了家。父母知道后,等我酒醒,训斥是免不了的。直到现在,当年坐在一桌且年岁已高的村民们,见了我,总要念叨这事,这喝酒的小故事几乎成了我过年时必须“被想起”的往事。 在我印象中,小的时候,农村老家,物质贫乏,生活艰苦,桌上难得有鱼有肉。但是,谁家的饭先做好了,总要叫邻居吃,尽管邻居一般不去,可这种习俗还是延续了下来。就连平时,谁家农忙没有时间照顾小孩,邻居会帮助安顿好;谁家困难些,邻居总是无私的接济;谁家田里种的新鲜蔬菜上市早,要给邻居送上一些;谁家杀了猪,要请邻居喝“杀猪汤”……过年时就更不用说了,邻居们会相互串门,经常聚会,家中的好酒好菜都拿出来,喝酒聊天,其乐融融。如今,村民们家家殷实富足,仍不改这种良好的习俗。所以,邻里之间的关系一直亲密无间。 农村老家过年,简单实在,亲切热闹,好客的乡亲,纯朴的乡情,与权力、名利、金钱没有联系,是一方精神家园。功利、烦躁、冷漠的城市生活,以及水泥森林中邻里之间的“老死不相往来”,令人不得不向往农村这个地方。难怪许多城里人,经常到农村亲戚家走走,或者来过个年,他们也许是想寻找从来都没感受过的氛围。 不管年关里的城市有多热闹,我还是喜欢回农村老家过年。 |